1、七颗钻石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七颗钻石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简介: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学情分析:这个单元课文都是以故事为主,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在教学时,重点是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
2、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应该注重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童话的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童话的美感。(3)情感目标: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朗读感悟,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2)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同学们,
3、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课件出示星空画面)看到这幅美丽的画面时,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遐想,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挥想象)2、揭题:七颗钻石(板书课题)。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2、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灾,体会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指导朗读。三、细读课文,透过神奇,体会变化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思考: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生读后汇报,师板书,)2、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一)、体会第一次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
4、心1、【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2、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出示】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3、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4、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读,评价,齐读。板书:孝心感天)(二)、体会水罐的后面几次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无私、广博的爱1、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水罐第一次变化的方法,自主学习水罐变成银时、
5、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最后变成七颗钻石时,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主学习,并讨论。)(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生谈体会。(指名读这段话:谁能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师:她的爱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板书:爱心如银)2、【出示】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1)发生了什么事?你体会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妈妈为什么不喝水?(2)生谈体会。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
6、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齐读)小结:是啊,母爱如金子般宝贵,灿烂。(板书:母爱似金)3、【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1)小姑娘喝到水了吗?她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凑上水、咽了一口唾沫)(这几个词变红色)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师述: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了,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小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
7、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学生齐读句子)4、【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小结:看看黑板上一次次变化的原因,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有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爱心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才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四、拓展延伸,爱心故事大家谈1、爱心故事大家谈。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心故事?说一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2、感受生活中的大爱。课件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
8、感人图片并插入歌曲爱的奉献)五、课堂总结,深化主题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师总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六、板书设计:爱心19、七颗钻石空水罐金水罐(母爱似金)装满了水的水罐银水罐(爱心如银)(孝心感天)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感动的教学设
9、计感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回味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感动的事,解决“写什么”的问题。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动情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细节描写,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动情点,通过细节书写“感动”,体验真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板书:感动2.播放视频交易3.在刚才的这段视频里,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二、互动交流,感受真情1.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令自己感动的事,想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准备与大家交流。2.学生交流:请几位同学讲述自己的故事点拨:根据学生发言,帮助学生拓展思路。3.引导评议:哪位
10、同学讲述的事情打动你?为什么打动了你呢?4.小结(1)每个人讲的故事都是令自己感动的,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讲的就能更打动别人呢?(2)在我们刚才的交流中,你认为哪位同学评议得最好,好在哪里?三、从述到写,说写结合1.揭示本次习作题目一件令我感动的事2.从题目上看,我们的习作要以什么为重要的写作内容?3.阅读范文夜已经很深了,繁星洒满了天空,它们不停地对我眨着眼睛。我并没有睡觉,而是在床上眯着小眼,仔细地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只见妈妈悄无声息地走进来,用她那细腻而光滑的双手轻轻地把我的被子盖好,然后抚摸着我的脸蛋,那感觉好似一阵春风轻柔地抚过我的脸颊,顿时感觉心情无比舒畅。忽然一种想法油然而生:人世间
11、的母爱竟是如此伟大,如此温暖!深受感动的我思考着:天色已经这么晚了,妈妈并没有睡觉,为了让我睡得更加温暖,更加舒服,妈妈牺牲了她的睡觉时间,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这里。母爱竟是这样无私!想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装睡”的感受了,从床上猛得站起来,妈妈带着一丝诧异看着我,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睡觉,而来给我盖被呢?”“原来你没睡着呀,妈妈以为吵醒你了呢。你睡踏实了,妈妈才能睡踏实呀”。妈妈笑了,笑得格外灿烂,那笑容是多么慈祥啊!4.交流写法5.写一段令你感动的事的片段,围绕中心,说你想说的,不用写开头和结尾。四、习作讲评与修改1.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说出自己写的最满意的地方与同学交流
12、。2.对习作提出建议文章是否令你感动,感动在哪?板书设计:感动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叙事中抒情,写出真实情感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主要板书计划:8动手试一试错误正确科学家:如果就只有才能觉得不对玛丽亚(试验)奇怪问说不明白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写字、复述
13、课文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8动手试一试2、解释题意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卡。另丽夫试一试如
14、果只有著名(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另:另外。问题:要解决的疑问。觉得:感觉到。正确:对。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4)抽词卡让学生读,3、个人练读课文。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1、指导要点。(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试:斜钩上不能加撇。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2)其他要描红的字。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五、布置
15、读课文,思考问题。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二、精读训练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2、依次进行讲读。第一部分:(1)指名读(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5)看图回答问题。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6)小结:这部分
16、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第二部分:(1)指名读(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5)齐读第二部分。三、布置再读课文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第三课时一、听写词语二、继续精讲训练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3、简介居里夫人。4、为什么这篇课文
17、最后要写这一句话?三、总结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四、朗读指导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五、复述指导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2、
18、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六、作业练习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科()如()另()种()和()只()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教学设计方案【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五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材简析: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
19、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三、品味探究(一)朗读铺垫1、指名学生范读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3、学生相互挑战读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二)学
20、法指引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教师引导学法“问题探究法”(三)、深入探究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全班集体交流交流引导的重点: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四、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五、小结: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
21、做牺牲的问答精神。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分析并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林业工人的高尚品质。3.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林业工人甘愿寂寞、无私奉献的平凡而又伟大、淳朴而又可爱的品质。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板书设计白桦林的低语坚守岗位看林人无私奉献默默守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就有茂盛的白桦。二、揭示课题、审题: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桦林吗?三、学生自学课文
22、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1)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守林人的默默奉献?(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纯洁()忽略()激励()2.写反义词:浮躁()异常()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二、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
23、是谁?三、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林业工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自读课文2-7自然段,划出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指生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利,在岗位上绝不抽烟、限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
24、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导朗读本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2.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目光。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指导朗读6、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林业工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体会表达。1.课题是白桦林的低语,其实是谁在低语?他在低语什么?2.总结启发想象。是啊,有
25、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有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五、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2.课后搜集并朗读郭小川的赞美林业工人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读。设计理念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古诗都有其鲜明的
26、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七、教师
27、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八、释词译句。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九、解读诗意。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十、朗诵想象。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
28、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赠外婆吴岑岑岑岑乘车将欲行,忽闻窗边叮咛声。秋时朝阳暖如火,恰似外婆送我情。十四、学生开始作业。教材分析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
29、的能力。教学目标:1、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3、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课前预习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教学流程一、黑板上张挂居里夫人画像二、交流
30、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学生非常热烈地交流。我没料到有些学生下载了厚厚的介绍资料,她自己都不知怎样向小组里介绍交流。我于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2、自由
31、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3、要求读懂了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表述“我”信念的关键词(四字短语)。(学生争先恐后跑上讲台板书并互相纠正补充:坚忍不拔要有信心执着勤奋献身科学专心致志追求安静生活简单抛弃财富克制自己沉醉科学)四、品味语言,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1、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学生最有感触的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原先总不相信有辛勤工作不为财富的人,现在我信服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这个事例这种精神无比崇敬,一脸的虔诚。于是我又组织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段文字。)(也有
32、很多学生对做事“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很受启发。“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着学生,影响着他们现实的人生。)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3、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的深意。划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小组里得到了解答;小组里还不能解答的疑问,在全班提出,班上其他同学解答。都不能解答是再由老师
33、解答)五、小结这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课后随笔本堂课内容上侧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搜集材料交流资料使学生从宽泛的“面”上感受居里夫人;阅读课文品味语言使学生从精细的“点”上感受居里夫人,学生在与她的对话过程中深受感染。但是我总感到课堂上似乎冷静的感悟有些欠缺伟大的人格是需要用心灵来静静体会的;而交流资料、板书词语时学生热情高涨教室里有些太热闹了。本堂课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课堂最后“质疑解答”的学习环节最受师生欢迎教师基本上不用讲些什么就在轻
34、松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不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须格外周全,因为学生的问题有时稀奇古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具准备:教法、学法:幻灯、生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
35、、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2、简介泼水解3、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2、出示泼水节木桶互相湿淋淋吉祥幸福不肯离去凤凰花西双版纳赛龙舟A自由读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D去拼音读E教学生字字形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开火车读,师生评议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6、讨论交流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
36、民族的国家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教具准备:幻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导入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三、学文(一)、第一小节1、指名读。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二)、第二小节1、这
37、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3、指导朗读。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图片:欢乐的泼水节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
38、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8、齐读第二小节。(三)、第三小节1、引读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3、出示。读一读。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5、指导朗读。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四、指导背诵。五、作业: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