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DOC 50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338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DOC 5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DOC 5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DOC 5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DOC 5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DOC 5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知识教学点1、给加点字注音。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试 颓唐 琐屑 举箸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二)能力训练点1、 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2、 学习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三)德育渗透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重点、难点1、 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2、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朴实的

2、语言所包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的进行。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明确目标1、 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3、 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一、导入新课: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文教材。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后,有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的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著名散文背影教师

3、备注二、教学新课1、学生阅读课文,、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2、范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3、学生速读课文,讨论问题。(1)本文为什么以背影为题?(背影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2)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中心思想(3)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第一部份(1)开

4、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26)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第一层(2、3)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二层(4、5)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6)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第三部分(7)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4)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中心。(5)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呢?教师备注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

5、,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失一毕,父亲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的光照儿子就更为感人。教师备注小 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扫除了文字障碍,分析了段落层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年,子女对这种感情当时难以体会到的,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之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的流露,还是通过某个身体形态的表现。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使我们终

6、生难忘。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的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反复朗读第六自然段。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并组词造句。3、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之处。认真体会父母的爱子(女)之情。达 标 测 试 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触目伤怀 ( )A、心里 B、怀抱 C、怀疑 D、胸膛2、不能自已 ( )A、自己 B、停止 C、控制 D、已经二、见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第二课时明确目标 1、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 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3、体会文章表现的父子深情。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思念父亲,作者最难忘怀的是什么?(父亲的背影。)在不能忘记

7、前加一个最字,表明什么?(表明背影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就记叙的顺序来说第一段属于什么写法?(采用倒叙的手法)第二部分:追忆往事,作者最主要追忆的是哪一件往事呢?(买橘送别,描绘背影)下面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这段文字主要写什么内容?(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一段中有一处写我第一次流泪,我这一次流泪是为了什么呢?(是因祸不单行而悲伤流泪)那么父亲在我流泪时是怎么说的呢?是以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说这句话是因为真的有了什么好的解决家庭困难的办法了吗?不是。那为什么父亲还要这样说呢?(是父亲怕我伤心过度而对我进行安慰。是父亲体贴、劝慰儿

8、子的表现。)父亲的心情本来也很难过,却反过来劝慰我,这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下面我们来研读第三自然段: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只写这一句?不写行不行?(这一句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所以没有具体写,而一笔带过。这一句交代了作者的行程,所以不能不写。)教师备注下面请同学们注意一些重点词语:说定改用说过可以不可以?为什么?(改为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过是随便说说,说定是已经确定不送了。与后文的送相联系很好的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情。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

9、明嘱咐内容之详细,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词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里行间表达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即便是父亲为儿子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可还是去送了。下面我们来看父亲送儿子到车站这一段。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为儿子做了些什么事。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咐我、嘱咐茶房。(作者通过这些描绘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关怀。一个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对父亲的体贴关怀是不是理解呢?不理解。文中哪些句子表明对父亲的不理解?(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作者在本段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表明事后醒悟时的自责。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

10、句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太聪明就是一点也不聪明的意思,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过体贴父亲的心情。在这一部分里,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怀已经是无微不至了,可这还远远不过,父亲又为儿子做了什么事情呢?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课文的第三层。上堂课我们分析过这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一段,分析一下这一段中哪些词句写得好,能让你感动,为什么?作者在写父亲买橘子之前先写卖橘子的地点、这条路的情况,又强调了父亲是个胖子,这有什么作用呢?(主要表现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从而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教师备注这一段中写父亲背影的

11、词句最富于表现力。先写看见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这段外貌描写中主要突出了一个黑色,这是为什么?(家中亲人去世,同时也给人压抑、凝重的感觉。)写父亲在平地上走路,就用了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写父亲买橘子的一路上又几个动词用的最好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探、攀、缩、倾)同学们说说这几个动词为什么写得好?慢慢探身下去为什么可以写成跳下去?用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两手的动作用攀这个词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两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说明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法写得更细致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动作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一个过程

12、的动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把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当看到父亲此时此刻的背影我的反应时什么?(第二次流下了眼泪)作者为什么第二次流泪呢?(这是感动的泪,同时也是悔恨、惭愧的泪。)既然感动得流了泪,为什么要赶紧擦干,怕父亲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呢?(怕父亲见我流泪而伤心,怕别人看见难为情。)这是全文第二次写父亲的背影,那么第三次写背影是在哪里呢?看到父亲的背影我第三次流下了泪,这也同样是感动的泪,离别伤感的泪。第三部分:怀念父亲,再忆背影。请一名同学把第三部分朗读一遍。这一段文字是对父亲背影的深化。它一方面起到了和开头气氛

13、、请调相呼应的作用,反映出父亲生活道路的坎坷,另一方面继续加深背影的形象。父亲晚年,境况不好,年老体弱,不能像过去那样为儿子奔走操劳,但他那颗疼爱儿子、关心儿子的心没变。教师备注结尾再现父亲的背影,是儿子亲眼看到父亲的背影了吗?不是,这是儿子心中的背影,意念中的背影。面对这个背影儿子第四次流下了眼泪,这是思念之泪,这是伤心之泪。 教师备注板书设计 一、开篇点题,难忘背影黑色的背影1、卖橘子的背影 蹒跚的背影二、追忆往事,描绘背影 艰难努力的背影2、离别的背影三、怀念父亲,再忆背影小 结这篇散文以朴实的语言,真切表达了父亲间深厚的感情。作者以背影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先作铺垫,后到高潮,感情自然。全

14、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是一篇典范的叙事散文。也同时使同学们学习写作的一篇范例。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3、学习快速地默读课文,学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理解内容。并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教育学生热爱、保护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二、重难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三、课时划分:两课时四、教学

15、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森林王国过去优美的环境,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森林王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发言)2、师:曾经有一个森林王国,它原本和你们想象的一样美丽,可是后来,它却在地球上失踪了。(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3、导读: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失踪的森林王国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1、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交流读音和书

16、写要点。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内说一说3)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其他评论。字音:混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hun字形:饶的右上角没有点;厦字里面有两横区别燥躁3、齐读生字新词4、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很久以前,森林王国的国王下令不准乱砍树木,森林王国美丽富饶。可当新国王上台后,砍树建新王国,结果自然灾害不断,森林王国很快就消失了。)5、指名反馈: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12自然段)三、了解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的景象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森林王国

17、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呢?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说一说,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对森林王国过去的了解。4、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繁荣景象,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愉快生活。5、指导朗读6、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讨论:森林王国一开始为什么能够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富饶景象?7、出示文中相关的文字,学生读一读。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让学生通过讨论,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森林之间的富饶以及原因。)四、总结:同学们,森林王国过去景象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因为老国王禁止人们乱砍树木。新国王上任后,森林王国变成什么样子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把生字新

18、词抄一抄。2、选一选,做一做1)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2)查资料,了解我们本地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2、总结全文,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收集到的由毁坏森林造成不良后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森林王国在失踪前是什么样子的呢?2、回顾课文第一部分,生齐读。3、导入:那么它为什么会失踪,它的失踪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二、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原因及后果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

19、踪?)因为新国王下令把树木全部砍掉2、新国王为什么要把树砍掉呢?3、让学生说说现代化城市的景象,体会城市的繁华,了解新国王建立新王国的美好愿望。4、师:其实建立新的王国,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并没有不好,新国王他错在什么地方呢?(没有保护森林)5、师:是啊,森林王国的保护神森林不见了,一切正如旧国王所说的:不能更改特别法令,否则各种妖魔鬼怪都会来危害我们。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81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1)砍伐森林,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7、分小组朗读课文,讨论反馈问题1):师用课件出示森林消失后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森林的作用,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反

20、馈问题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了解森林的作用)8、师:假设新国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国王,此时的王国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三、拓展延伸1、师小结:人类毁灭了森林,建立了新城市,但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城市终因各种自然的攻击而消失了,多么可惜啊!2、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的面积及荒漠进程森林是人类的保护神,它可以防沙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森林,并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3、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四、布置作业把失踪的森林王国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

21、父母听。失踪的森林王国砍光树木美丽富饶无影无踪教学设计方案 篇3课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自己小时侯失去父亲的故事。一、引入。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学生齐读课题,再读。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二、按要求自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思考并勾画句子: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

22、波浪线勾出)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学生:“爸爸

23、的嘴张着”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略)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

24、学生读)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全班再读。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学生再读,很有感情。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

25、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呻吟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

26、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抽读课文七自然段。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地球的呼声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是平等、自由。齐读。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

27、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罗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落泪。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创设,还有感情朗读的导引。另外,拓展阅读也做得不错。只是我觉得教师的“导引”多了一些,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被压缩了,如果从倡导互动学习的角度,本课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强调互动学习

28、的方案。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的】、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课前准备】、拍摄学生参观特殊学校的活动场景;、布置学生收集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了解身边谁最需要安慰并想一想该怎样安慰他。【教学过程】一、创境揭题情境一:、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请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课件出故障。)、请老师帮忙,课件恢复正常。、引入教师对帮助者的感谢。、引导学生向他表示感谢!(师生共同鼓掌表示感谢。)情境二:、播放课件: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师揭题:

29、感谢和安慰。二、学会感谢、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板书:真心实意、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交际中真心实意表示感谢并及时给予评价。)、师小结。三、学会安慰、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情景三:、(放录像天地对话)岁的聂海胜叔叔和他妻子女儿的天地对话。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他们说了些什么?学生看

30、后,师问:聂海胜叔叔的妻子和女儿说了些什么?聂海胜叔叔有什么反应?、师小结:安慰别人,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用鼓励、同情、委婉、动情等得体的话语打动人心,使别人得到真正心灵上的安慰。板书:话语得体、你们看,我们的小烦恼信箱还有很多有烦恼的同学需要沟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他同学试着用你们得体的话语真心实意地去安慰同学,排解烦恼。(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小组愿意上台展示安慰同学排解烦恼的招数?全班互动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四、整合升华、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纳溪区特殊学校参观,老师这里有一组参观的镜头。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这些同学

31、对残疾人们说了些什么?残疾人们有什么反应?、师总结,同时大屏幕出示:诗安慰。(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板书设计】感谢和安慰真心实意鼓励、同情话语得体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教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教学步骤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二、赏“声”1学生谈听后之感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三、品“情”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

32、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四、识“知音”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

33、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1学生讨论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3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方案 篇6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会第一节课文。【重点难点】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乌鸦图片。【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乌鸦学生看图介绍乌鸦外形。想办法记住这两个字。乌鸟进行区别。2、板书喝水教学喝,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喝

34、水?根据回答教渴与喝比较。3、质疑引导学生提有意义的问题。二、初读感知1、提出要求: 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 读通句子,不连贯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3、分节朗读,评价。(学生评)4、根据反馈教学生字,纠正字音。5、区别形近字。石右 喝喝 办力三、再读知意1、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第一节,质疑。3、看图说说,你从哪里看出乌鸦口渴了?4、到处表演理解并造句。四、写字1、看板书记字形。2、描一描右什么发现。3、写田字格(生说师板书)4、展示学生作业,评价后修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懂课文内容,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2、能有

35、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课文内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小口瓶红线小石子)【课前准备】一、复习导入1、猜谜: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2、复习生字。3、出示课题。二、读文感悟1、自己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2、解疑从课文哪里感悟到?3、解决知识点: 联系课文,说说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指导朗读,合课文插图想像乌鸦喝不到水的着急样子。 做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理解渐渐并仿造说句。 看插图想想乌鸦喝水后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三、总结全文1、理解乌鸦心情变化的心情着急高兴着急高兴2、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课文。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

36、样的乌鸦?你会夸一夸吗?4、指导背诵。四、拓展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有什么办法?教学设计方案 篇7【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了解作者和作品。 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2、技能目标: 初步学

37、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读歌词中的语言。3、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

38、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5、

39、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

40、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4、调节自己的感情。更多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七、学

41、生评价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八、作业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教学反思】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

42、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学内容说明: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二、教学设计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 潜能真正得到放飞。三、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四、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五、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DOC 50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