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一个“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
2、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人陶醉于在
3、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足;疑; 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
4、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填季节)风景图,从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横线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答案】 (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2)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 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5、这首诗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 憩、玩 ”二字表达不出这种意境, 选择“眠”字押韵最合适,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故答案为: 初夏(夏季) ; 杨花(或荷叶) 。 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很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点评】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注意,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
6、时应注意,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作者的感情。3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齐鲁青未了 _造化钟神秀_阴阳割昏晓_荡胸生曾云_会当凌绝顶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
7、什么感受? 【答案】 (1)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2)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3)“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未了:不尽;钟:聚集;割:分;曾:同“层”;会当:终当,终要。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注意重点词语如:钟、割、会当等次的正确理
8、解。示例: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示例: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故答案为: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
9、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诗句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
10、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赏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要结合自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4古诗阅读 点绛唇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 , 作个闲人样。【注释】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黏天浪:连天的波浪。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11、? 【答案】 (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2)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这首词作于宋孝
12、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村居生活
13、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此题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
14、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落落:松高大的样子。衣冠:士大夫的穿戴。(1)三、四两句展现了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的田园生
15、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淳朴自然(2)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 【解析】【分析】(1)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第四句描绘的是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的画面,而第三句展现的是牛羊自回村子的画面。牛羊自己回村子看出这里民风淳朴,百姓相处和睦,整体氛围是闲适的,而儿童不认识官员的衣冠,看出这里的人都不追求名利,性格淳朴,追求自然。故描绘了闲适恬淡、淳朴自
16、然的田园生活。(2)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夏寒”和“长松”联系在一起,指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遮住阳光,形成绿荫,给人阴凉的感觉。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整体的氛围是清幽美好的,故情理之中。故答案为: 牛羊无人看管(牛羊自己回村子) ; 淳朴自然 夏天并不寒冷,说“夏寒”令人意外;“夏寒”意为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感,表现出环境的清幽美好,这在情理之中。【点评】本题考查画面概括。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充实画面内容。本题考查词语赏析。首先理解诗句,然后理解词义。6反复诵读望岳,然后回答问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
17、”字,为什么又以“望岳”为题呢?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2)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望岳而想像将来的登岳,是这样吗?为什么? (3)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圣”之称。你还读过他的哪些诗作?请你摘抄两首你最喜欢的。 【答案】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看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齐鲁青未了”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
18、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2)是这样。诗中有“会当”一词,意即“一定要”。(3)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诗歌的结构、内容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字里行间来揣摩诗人情感的能力。从“会当”表示“一定要”可以理解诗人望岳而想象将来的登岳。 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归类,并且要熟读记诵。如春望、春夜喜雨等 故答案为:(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看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
19、。“齐鲁青未了”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2)是这样。诗中有“会当”一词,意即“一定要”。(3)略 【点评】考生要读懂诗歌,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所处环境来分析。 考生要注意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从关键字词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 考生要注意积累,在默写时注意不要记混,不要写错别字。7阅读下面的诗歌,
20、完成后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2)“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写出山西
21、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这是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这是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特别提出要结合“无时”一词来分析。这也是在考查诗句中关键词语的艺术表现力。“拄杖无时夜叩门”: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于是别有一番情趣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
22、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更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过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故答案为: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词的及句子包含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要在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1)诗歌
23、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 (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答案】 (1)“数片”和“一夜明”。(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所表现的重要内容的词语的提取能力。可从“檐前数片无人扫”中提取“数片”,从“又得书窗一夜明”中提取“一夜明”作为答案。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考查赏析炼字功夫。“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
24、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故答案为:(1)“数片”和“一夜明”。(2)“洗”字表现大风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江面纤尘不染的景象。“轻”字表现大风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的摆动显得特别轻盈的情景。【点评】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
25、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被称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主题思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1)“独坐幽篁里”的“幽”,“深林人不知”中的“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2)诗人独
26、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3)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2)独坐、弹琴和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3)宁静、淡泊的心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时,要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意境。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中的“幽”和“深”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把握诗歌内容,根据诗中“弹琴复长啸”可知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独坐、弹琴和长啸这些事,体现了诗人高
27、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3)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前两句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后两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知己朋友来写,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故答案为:(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2)独坐、弹琴和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3)宁静、淡泊的心情。【点评】在做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题目时,一定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还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分析。10请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春兴唐武元
28、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A春夜洛城闻奋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注释】三衢(q)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C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答案】 选A 理由: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 【解析】【分析】要求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
29、。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四首诗歌。如春兴,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但此情又苦于无处表达,只好借春风随梦返乡,所以心中又有了一份淡淡的忧伤。春夜洛城闻笛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也有“有家难回”淡淡的忧伤之情。所以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情感相一致。而三衢道中写在梅雨季节,却是日日晴天,人们的心情自然也就晴明愉快。小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后两首都与春兴的情感不符。故选A。故答案为:选A 理由: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两首诗的
30、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点评】本题要抓住诗歌诗题、关键词、特殊意象和注释,归纳出诗歌的情感类型,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更好地解读诗歌,准确地赏析诗歌。11诗歌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1)诗中展现的是一幅_(填季节)风景图,从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2)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我选(_),理由:_【答案】 (1)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2)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
31、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是写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由漫天飞舞的杨花以及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可知,此诗表现的季节是初夏。 (2)这是一首绝句,要求押韵,故排除B;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结合“笋根雉子无人见”可知,表现的是一种恬淡、静谧的意境,所以此句应是写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亲密和安然,而“眠”字更符合此意境。故选A。 故答案为:初夏(夏季);杨花(或荷叶) 选A;“眠”字押韵,能显示出小凫雏偎依在母凫身边的那份亲密和安然,
32、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读懂诗歌,稍加分析就能得出答案。 标题考查诗歌押韵特点的理解。考查的是诗歌的基本知识,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知识的积累,并且要灵活运用,阐述理由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登飞来峰作者是_(朝代)的_。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答案】 (1)北宋;王安石(2)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解析】【分析】(1)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本诗作
33、者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故答案为:北宋;王安石;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查重点。古诗词的考查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