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被安排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课文选自读书1900年第一期,有删改。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除了掌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
3、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本课的出现,对学生的做人做事都有很多的启发。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理解叶圣陶先生的形象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叶圣陶先生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
4、章能够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他们做一个“躬行君子”。三、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快速捕捉阅读重点。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四、教学重点通过圈点勾画品析关键语句,领悟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崇高品德。五、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选材特点,并能用于作文创造。六、教学方法1.略读法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要求学生有选择性的确定阅读重点,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快速把握课文大意,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和精彩之处。2.合作探究法以领悟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德作为切入点,以4或6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
5、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设计学生:结合导学案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品味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美,感受张中行先生的语言简练,饱含深情的情感美。八、课时设计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曾提过杨绛的文字像一杯茶,今天要学习的张中行的文章,是否有相似之处?这次换个比喻,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什么呢?(抽问或点主动举手的)有人评价他的文字像一颗橄榄,需要细细嚼,入口清淡,回味甘甜,又不时含有一点苦味。我们这就来品品看。二、字词积累草率(shui) 生疏(sh) 商酌 (zhu) 恳切 (kn)譬如(p r ) 朦胧 (lng) 累赘( zhu )
6、 拖沓 (t)妥帖(tu ti) 诲人不倦 (hu jun) 不耻下问 (ch)鞠躬尽瘁 (j gng jn cu) 颠沛流离(din pi li l)全班齐读后,亮出字音答案。再亮出检测题,请1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最后亮出答案。三、方法指导之前几个单元我们主要在学习“精读”,今天我们来正式学习另一种阅读方法“略读”。有哪位同学可以先为我们介绍下?(抽问或点主动举手的1名学生)出示“略读”方法介绍及技巧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技巧:1.不纠结于个
7、别字词,也不追求理解所有细节,只要“观其大略”;2.利用文章的标题、小标题、注释等,进行预测略读;3.借助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文章的开头结尾等,快速掌握大意;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四、整体感知“略读”方法要求我们浏览课文的速度要快,并且又要把握好文章大意。接下来就试试大家的略读水平。请在6分钟内快速读完全文,并画出内容框架。(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一组到黑板上画出框架,与全班交流)小结:文章总的概括句是“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总的又分成“为人宽的一面”和“为人严的一面”两方面;“为人宽的一面”分为语言文字和日
8、常交往;“为人严的一面”分为写作要“简明如话”、文风求“简洁”和语言使用要“规范”等。五、细读深化大家已经快速浏览过课文,那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事件,说说评价。教师先介绍范例:“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 篇文章的标点。”“描”是“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 “描标点”事件中,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原作者的尊重。(先独立学习,再小组讨论,后可抽问或请主动举手的)教师及时补充基本理解: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
9、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不必”“反而”“还是”“有什么都”“千万不要”体现了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诚恳谦逊的口吻。“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是叶圣陶先生为了让“我”更容易接受直接修改,但实际遇见这种情况,他又是来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
10、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无论怎样”“一定还是”“才”“还”“不断地”,以及“走过”“送到”“鞠躬”“说谢谢”“举手打拱”等动词都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这些生活小细节上,始终保持着宽厚、谦逊的作风。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主张什么?(“简明如话”)那尊崇叶圣陶的张中行,在写这篇文章时是否做到了呢?二、品读语言本文是否做到了叶圣陶主张的“简明如话”?请找出具体例子,并赏析。教师先介绍范例:“叶
11、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虽然一些用词充满文人气息,但整体节奏是口语化的,尤其是“念,顺口,就是话”部分,句子短促,语气感强。(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教师及时补充,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三、语言运用接下来看看大家对“简明如话”主
12、张理解得如何。对“雪下得大”,这里有三种表达:“大雪纷飞”“大雪一片一片纷纷地下着”“那雪正下得紧”。联系“简明如话”主张,你认为叶圣陶先生会最欣赏哪一种表达?那你自己最欣赏哪种呢?均请说明理由。(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教师及时补充:“那雪正下得紧”出自水浒传,“紧”字倒很接近现代江浙一带口语里“凶”“猛”等用法。和叶圣陶主张相近的鲁迅认为,“那雪正下得紧”虽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自然”“熟练”)却好得远了。鲁迅反对“作文章”的“作”,“作”了会生涩,格格不入;但虽然太“作”不行,不“作”却又不行。他主张的特别的语言是“采说书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四、阅读拓展屏显“叶圣陶轶事”五、总结从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和本文的事件细节来看,章先生为他改字的寓意“圣人陶钧万物”可以说几乎实现了啊!而我们这些平常人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也要尽力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作风。板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宽于待人“描标点”“不耻下问”“举手打拱” 严于律己“简明如话”主张(自然、简洁、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