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课时)年年 级:级:高二高二 学学 科:生物学(人教版)科:生物学(人教版)问题探讨: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间任意一点,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但是,在体内的反射活动中,为什么兴奋只能沿反射弧单向传导呢?刺激位置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的结构1.上游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2.突触小体可以与下游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者树突等接近,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完成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下游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等上游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传导方向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的结构1.生理状态下神经元之间如何构成突触连接?下游神经元树突下游神经元胞体神经元间兴奋传
2、递的结构1.生理状态下神经元之间如何构成突触连接?下游神经元树突髓鞘下游神经元胞体轴突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的结构1.生理状态下神经元之间如何构成突触连接?2.上、下游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是否是一一对应?3.神经系统复杂的调控机制如何实现?下游神经元树突上游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髓鞘下游神经元胞体轴突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包含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突触的结构:1.突触前膜2.突触间隙3.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突触小体受体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 上游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传递至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向突触前膜移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
3、至突触间隙。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在突触间隙 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是哪种生物大分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对特异性受体的作用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变化,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方向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方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结合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向单向传递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突触小体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受体突触只存在于神经元之间吗?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A组保留副交感神经 B组剔除副交感神经 刺激A组中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降低。从A组的营
4、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组的营养液中,B组的跳动也减慢。该实验的假说是什么?该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1.乙酰胆碱2.生物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组胺等3.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4.嘌呤/核苷酸类:腺苷、ATP5.气体:一氧化氮6.肽类:-内啡肽、脑啡肽类、强啡肽类等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有机磷农药:含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农药,如乐果、敌百虫及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经皮肤、消化和呼吸道粘膜过量摄入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引发突触后膜持续激活,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胆碱酯酶:降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突触传递的调节如何增强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突触后膜后引发的兴奋?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等。突触传递的调节从神经递质角度,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相对数量1.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合成2.促进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摄取3.促进多巴胺在突触前膜的释放4.促进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结合5.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摄取/降解突触传递的调节从受体角度,增加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相对数量1.促进特异性受体的合成2.提升特异性受体的敏感性3.诱导多巴胺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总结1.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的传递。2.如何推断实验假说与预期。3.受体与神经递质的 相互作用 影响因素。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突触小体电信号化学信号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