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米教学设计课题认识米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知道1米=100厘米,通过多样化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估计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认识米,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教法学法猜测估计、引导探究、动手验证教学准备师:米尺、学生尺、剪刀、绸带、胶带纸、标签生:四人一组,每组一把米尺,若干张标签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估计1米,提取生活经验1.小朋友的身高,引出课题师:小朋
2、友们,咱们上一年级已经快一年了,老师发现你们比刚入学时长高了不少,谁愿意来告诉老师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啊?生:1米30、1米28、1米20师:咦,刚刚小朋友在描述身高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了哪个字?(生:米,师板书课题)对啊,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完整板书课题:认识米,并齐读课题)2.老师的身高,估计1米师:老师的身高有1米75厘米,那是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米75厘米呢?(生说)那请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是1米呢?谁能上来指一指,并贴上标签呢?(请2、3个学生指、贴、说)3.拉绸带游戏,估计1米师:还有谁想估计的?(生举手示意)哇这么多人想估计,
3、我们干脆做个游戏一起来估计吧。我这儿有一卷绸带(出示绸带,并拉出一点)问:你说这儿有1米吗?(生:没有)师又拉出一点绸带,问:那现在有1米了吗?生:还是没有。师:那干脆这样,我慢慢慢慢地拉开绸带,假如你们觉得有1米长了,就喊停,好吗?(生:好!)(师操作,生喊停后教师将学生估计的1米长的绸带贴上标签)【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估计老师身高1米的地方,估计1米长的绸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初次感知,认识1米1.认识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师:孩子们看,这是你们估计的1米长,但这真的就是1米吗?我有点怀疑,你说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生:用米尺量
4、师:对啊,我们做数学时可别忘了我们手中的工具。(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生:米尺)知道它为什么叫做米尺吗?生: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哦,1米(板书),让老师好好地看看这根米尺,左边这里是从0开始,一小格表示?一大格表示?咦,100是什么意思啊,不是说米尺只有1米吗?怎么会冒出个100呢?(板书100)谁知道?生:1米就是100厘米师:这是真的吗?每个小组都有1根米尺,四个人一起看看1米是不是真的是100厘米呢?(学生观察)师: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请2、3名学生说出1米=100厘米,完整板书1米=100厘米,生齐读)2.了解用米尺量的意义师:那2米等于?生:200厘米师:3米等于(生:3
5、00厘米)师:那500厘米也就是?(生:5米)师: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大约有4米,化作以厘米为单位的话是多少厘米啊?(生:400厘米)师:哇,有400厘米啊,那老师这里有两种尺子(出示),一把是今天刚认识的米尺,另外一把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学生尺,假如让你来量我们黑板的长,你会选择哪种尺子?为什么呢?(学生思考片刻)生:我会选择用米尺量,这样比较方便。(请2、3名学生说)师小结:是啊,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比如黑板、教室时,我们通常选用米尺,并用米作单位,米也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3.用米尺量绸带师:小朋友,刚刚你们说可以用米尺来量这条红绸带,谁来帮我量一量啊?(请上两名学生)师:现在你是小老师了,你可要
6、一边量一边大声地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可以吗?(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说出:尺子要放直放平,绸带的一头对准米尺的0刻度,看另外一头)(生量好后)师问:我们要想得到1米的绸带怎么办?(生:剪掉)师操作4.用米尺量老师身高师:我们通过测量,得到了1米长的绸带,那老师想知道到底地面到老师身上哪儿是1米呢?你说我也可以怎么样?生:用米尺量。(请一生)师:你测量前对老师有什么要求吗?(生:人站直)(学生量、贴标签后)师说:刚刚那2位同学估计的还真差不多,老师帮你们稍微移下位置,可以吗?(师将先前的2张标签移到“1米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他们初步感受到1米有多长,理解厘米与米的进率,为深入认识长
7、度单位“米”奠定基础。三、多次体验,建立表象1小组合作量同学身高1米的地方师:现在你们想知道地面到自己身上哪儿是1米高吗?(生:想)师:那得听好要求了。(学生读)活动要求:小组四人做好分工,第一个人站直被量,第二个人用米尺量,第三个人检查量的方法对不对,第四个人贴标签。量完一个小朋友的身高后,四个人就马上坐端正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合作了,听明白了吗?(1)小组合作测量(注意活动秩序:真高兴,米尺又安静地躺在我们的桌子上了)(2)反馈(请上3、4个高矮不同的同学,另请一名学生用米尺进行验证)师(仔细看了看那几个小朋友身上的标签)问:为什么有的标签贴在脖子下,有的贴胸间,而老师却贴在腰间呢?生:因
8、为身高不同,所以贴的位置不同。师:小朋友说的真对,虽然贴的位置不同,但标签离地面的高度却始终是(1米)。2比划、验证、飞入脑子师(出示米尺)就是这样的1米,小朋友看仔细了,1米有这么长,好,闭上眼睛,将这1米的长度快速地飞到你的脑海中去。(生闭眼想象)师:有了吗?好,睁开眼睛,每个小朋友用手比划一个1米看(生比划)师:好,手先不动。老师想请小组长用米尺检查3个组员比划的1米准不准。注意:小组长在量的时候,假如发现小朋友比划的不准确的话,马上提醒再伸长一点或再缩短一点(教师动作示意)。另外,在小组长量好后,每个小朋友都要仔细打量下,说:哦,这样是1米长。听明白要求了吗?(1)小组合作测量(2)交
9、流师:老师真高兴,你看米尺又听话地躺在了桌子上。小朋友,请左右看看大家比划的1米长有什么特点?(双臂张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3排1米长的队伍师:从大家高兴的表情中,我知道1米啊已经深深地映入了你们的脑海中,如果小朋友要站队伍,你猜1米长的队伍能站几个人?谁来估计下?(生:6,3)师:现在老师想请最棒的两个组来排队 。(师请上一小组的学生排以下两种队形)(1)学生前后站(5人)(2)学生左右站(4人)师:小朋友看看,这边1米站了几个小朋友啊?(生:5个)那这边呢?(生:4个)诶,我有问题了?你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一边站了5人,一边只站4人啊?师:对啊,这是为什么啊?生:左边他们是侧着站的,
10、所以能站5人,右边是横着站的,所以只能站4人。师:听明白了吗?虽然他们站的方式不一样,但1米的长度都是生:不变的。4估计1米需要走几步师:好了,孩子们,我们每天都在走路,估计下1米需要走几步?(生估计后,上来走,生1走了2步,生2走了3步。)师:咦,我又有问题了,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生1走了2步,生2走了3步?生:因为他们步子的大小不一样。师:说的真好,小朋友们,虽然他们走的步数不一样,但地上这1米的长度始终是生:不变的。5.站离老师1米远的地方师:看到你们今天把“米”的知识学的这么好,老师可高兴了,我想请表现最棒的小朋友来站到离老师1米远的地方。(请上1名学生,他站到了离我1米远的
11、地方,师用米尺检查1米的长度)师:除了这个位置,还有哪个位置离我是1米远的啊? 师:小朋友,你们说除了他们刚刚站的几个位置,还有别的位置也是离老师1米远的吗?(生:还有)谁想上来站?(请上一个小组的小朋友,站好后再请上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教师在旁边用米尺帮忙验证)师:诶,小朋友,仔细看,这时候你发现了什么?生:形成了一个圆。师:真聪明,离老师1米远的地方不止一个位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多次活动体验1米的长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先估计-再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1米的长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四、深化认知,拓展提高1.找找教室里的1米长师:小朋友,通过刚才的活动,你的脑子里应该
12、有一条清晰的线了吧,现在请你用米尺一样准确的眼光找找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米长,谁先说?生:门的宽度大约1米长、讲桌的高度大约1米长、灯管大约1米长、黑板的高、玻璃的高度大约1米、书包橱的高度大约1米师:小朋友真棒,看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2、估计几米(1)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生:大约4米。生量,生数。(2)请你估一估教室的门高大约多少?生:大约2米。验证。(3)教室的宽呢?大约7米。教室的长呢? 9米。提示: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呢?(可以顺着地板线)活动要求: (1)1-5组为一大组,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大约是几米? (2)6-10组为一大组,合作测量教室的宽大约是几米?(3)注意选择合适
13、的测量方法。3、课外实践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米,估计了许多物体的长度,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你能精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吗?精确到几米几厘米?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开动小脑筋,动手操作选择你要测量的物体,精确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宽度,并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独具匠心:第1题是从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巩固;第2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几米长;第3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米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动手,善于动脑,走进生活,继续研究。【设计意图】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