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阅读专题 根据(梅州市 6 月总复习质检(二) 、广州市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二(二模)、深圳 市 6 月第二次调研(二模) 、汕头二模、茂名市第二次综合测试、惠州市高三模 拟、广东省语文模拟试题二、潮州二模、梅州市 5 月总复习质量检查(一) 、东 莞市 5 月第一次统考)语文试卷汇编而成 梅州市 6 月总复习质检(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 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 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
2、汉之间 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 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 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 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 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拜为中大夫。拜释之为廷尉。上 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 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 马,固不败我乎?而廷
3、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 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 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 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 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 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 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汉书张释之传,有删改) 【注】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
4、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 遂/ B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 遂/ C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 遂/ D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 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的意义有某种关系的称呼。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 呼自己用字,
5、称呼别人用名。 B“徙、转“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拜、授“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 罢免官职一类的字。 C弃市:古时死刑之一,是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 罚。 D免冠:脱去帽子,我国古时可以表示谢罪,也可以表示敬意。此处为前一种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释之素有贤能。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补授张释之谒者的职位;张释之在 朝廷上分析秦汉之间的兴亡得失,受到汉文帝的称赞。 B张释之目光长远。汉文帝游幸上林苑,想越级提拔巧言令色的虎圈啬夫,张释之向 文帝陈说提拔夸夸其谈者的危害,文帝作罢此事。 C张释之敢于谏
6、言。处理“惊舆马“事件时,张释之认为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 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随意量刑、定罪。 D张释之秉公执法。张释之判处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死刑,但文帝认为处罚过轻, 要诛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最终文帝没有同意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5 分) (2)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5 分) 10.C 11.A【解析】称呼自己用名,称呼别人用字。 12.D【解析】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 13. (1)现在这件事按法律应当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
7、法律就不能被 百姓信服。(“是“更“不信于民“各 1 分,大意 2 分) (2)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这不是我用 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属“所以“共承“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和哥哥张仲一起生活,他用家财买了骑郎之职, 侍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没有名气。张释之说:“长久做郎官耗减哥哥的家产,于心不 安。“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爰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奏请调迁张释之 补谒者之职。张释之朝见完毕,趁机上前陈述便国宜民的事。文帝说:“浅显一些,不要高 谈阔论,要讲当前能够实行的。“于是张释之就谈
8、论起秦、汉之间的事,讲起秦朝之所以灭 亡,汉朝之所以兴起的原因。文帝称好,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张释之跟随皇上出 行,皇上参观虎圈,询问上林尉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右瞧看,都 回答不出来。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的禽兽册子,很详细,想 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无穷。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 不行!“于是命张释之授予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说:“如今陛下因啬夫口齿伶俐就越级提 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跟随附和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而不讲求实际。况且下面仿效 上面,比影子随形和回响的应声还要快,陛下任用与罢黜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
9、“ 于是不再提拔啬夫。授予释之中大夫的官职。升张释之为廷尉。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 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于是派骑兵把他拘捕起来,交给 了廷尉。张释之审问那人。那人回答说:“听到警跸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 以为皇上已经走了。“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跸而犯法,应当判他罚金。“ 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可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 “张释之说:“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现在这件事按法律应当这样判决,如果 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法律就不能被百姓信服。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过了很 久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
10、。“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被捕,文帝大怒,交 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依照法律中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上奏,判处斩首。皇上勃然大怒 道:“那人胡作非为,居然偷盗先帝宗庙中的器物!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 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张释之脱帽叩头谢 罪说:“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况且就是犯同样的罪,也要以犯罪的轻重程度为根 据。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 样施加给他刑罚呢?“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批准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 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启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就同他结为亲
11、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受 到天下人的称颂。 广州市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二(二模)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考 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 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 “是在膜里, 须金刀割之。 ”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 学。年十四,翁弃养 ,君乃从翁门人朱君 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 、望色、听声、写形,
12、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 “剂 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 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 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 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 治药,实以人试药也。 ”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 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竅会以患 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
13、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 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 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 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 慎勿轻言医! ”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
14、/无所顾 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 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 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C 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 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D 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 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考,本义是老、长寿,古代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后来也可特指死去的父亲。 B岐黄,指岐伯和黄帝,中医奉以为祖;后来以“岐黄”为中
15、医学术的代称。 C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词,谓父母去世而子女不能奉养,亦泛指尊者、长者死亡。 D察脉,中医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又称“望” ,与闻、问、切并称“四诊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叶桂从小继承家学,医术高超。受家庭熏陶,少年时即随父学医;他诊断疾病能综 合运用多种方法,治方不拘于成见,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B叶桂反对盲目效仿,持论精辟。他认为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应根据病程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施以方剂,以避免盲目泥古、以人试药的流弊。 C叶桂重视内外兼修,忠信仁义。他在行医之外,还谨守伦常纲纪,重视修为,在待 人接物方面,诚实有信,热心助人,医术和
16、仁义相得益彰。 D叶桂深谙从医之道,见解独到。他告诫儿子,医者可为而又不可为,做个好医生既 需要天资聪颖,又需要博览群书;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2)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文言断句】(3 分) C (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 无所顾藉。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11.【文化意义理解】(3 分 D (“又称“望,表述不当,察脉指切脉,应指“
17、四诊法”中的“切”) 12.【内容分析】(3 分 D(“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分析有误。根据“亦善医,以君名掩”,可知叶桂的两个 儿子后来也从医了,只是名声不及他。 ) 13.【文言翻译】(10 分) (1)朱君就用叶阳生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 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声。 5 分。大意 3 分,“蕴”、“因有闻于时”的“闻”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我死后,子孙千万 不要轻易谈论行医! 5 分。大意 3 分,“鲜”“慎”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叶先生名桂,字天士,号香岩。
18、祖父叶紫帆孝敬父母,懂得医学理论,到了他的父亲叶 阳生更是精通医术。少参范长倩没有子女,晚年得儿子太史范伏庵,出生后没有肛门,啼哭 不止。请医生诊视,都束手无策。叶阳生来看后说:“肛门在膜里,须用金刀割开。”割开 之后,肛门果然打通。范伏庵长大后,为叶紫帆作传来报答叶阳生。 叶先生年少时跟随老师学习经书,晚上回家,叶先生的父亲叶阳生教授他中医学。十四 岁时,父亲去世,叶先生于是拜他父亲的弟子朱君为师,专门学习医学。朱君就用叶阳生平 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 很有名声。叶先生看病时采用察脉、望色、听声、写形的方法,谈疾病所在,如同见到五脏
19、的症结,(他)治病的药方不偏执于成见。他曾说:“药剂的寒温,要看疾病的凉热。自刘完 素建立署火之论,专用寒凉之药;李东垣论脾胃之火,一定致力于温养,常用参附;朱丹溪 创立阴虚火动之论,又偏向于寒凉。于是,尊崇朱丹溪的人多用寒凉之药,尊崇李东垣的人 多用温养之药,现在的医生,茫然没有主见,借助用药完备来侥幸治愈疾病,依靠用药平稳 来掩盖医技低劣,甚至早晨用一方,晚上改一药,没有主见。疾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 一定要洞察其整个病程变化,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施之以药方;否则,只是用药治药,实际 上是以人试药。”叶先生提出的主张就是这样。叶先生因此名著于朝廷和民间,下至商贩小 孩,远至邻省外地,没有
20、不知道有一个叫叶天士先生的人,实至名归。 叶先生在家里时谨守伦常纲纪,内外兼修(品质言行都美好),交友忠诚守信。别人找他 商量事情,他为其剖析成败利弊,如同诊断疾病一样,分析透彻明了,言词切中关键所在; 别人以患难相诉,他倾囊相助,无所顾惜。叶先生又不止是因为医术而享有名声的人。他去 世那年,八十岁。 叶先生的妻子是潘孺人,儿子二人:叶奕章、叶龙章。也擅长医术,因叶先生而被掩 盖了名声。孙子二人:叫叶堂、叶坚。曾孙三人,均学习儒学,享用叶先生遗留下来的高 尚品德,发扬光大家族的名声,将因为这而成为可能。 论曰:太史公为仓公作传,分别记述他的事迹;陈寿作华佗传继承了这种写法;后来戴 九灵、宋景濂
21、模仿这种体制作名医传。叶先生不想以医术自称,并且不想把医术传给后人。 他去世前告诫儿子说:“医者,既可为,又不可为。一定要天资聪明颖悟,又要读万卷书, 然后可以借医术济世。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当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 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唉!叶先生真可以说是明达而且仁义啊! 深圳市 6 月第二次调研(二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吉文,完成 10-13 题、 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 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 听政时,
22、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 ,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 ,且开后世崩 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古事者希旨,多求太 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放以全大德。 是岁,大早幢,奉使安抚东南,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 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而赵元昊反河西, 乃 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 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 之说,甚辩。公于廷州筑青涧
23、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 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 贼不敢犯。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 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 “上 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 非朝夕可也, ”既而上再赐手诏, 趣使条天下事, 言者逐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 使。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 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遵不起,享
24、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 治有声/事日益简/ B.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 治有声/事日益简/ C.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 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D.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 治有声事/日益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讳,即避讳
25、。这篇“神道碑铭”因要书写范仲淹本名,前加一“讳”字表示尊敬。 B.为寿,文中是为章献太后过生日:这和“沛公奉厄酒为寿”中“为寿”的意思相同。 C.北面,指面朝北。古代君王坐北朝南,臣子朝拜时面朝北方。文中指降低自己身份。 D. 僭,指超越本分。文中指元昊在给范仲淹的求和信中有超越其身份、地位的内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仲淹耿介刚正,敢于直言进谏。范仲淹曾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的旨意 而被外放:在章献太后临朝听政期间,范仲淹又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皇帝。 B.范仲淹不计前嫌,论事客观公道。章献太后去世后,言事者别有用心地寻求太 后临朝听政时的旧事
26、,范仲淹认为应掩小故而全大德,要给予公正的评价, C.范仲淹抵御强敌,守边效果显著。范仲淹自请守卫延州,他在那里垦营田,筑 工事,训练将士,使延州成为其它地方的样板,最终使元昊称臣请和。 D.范仲淹忠君爱国,一心革除弊端。晚年范仲淹被皇帝召回京城担任参知政事, 积极有为,虽任职一年而罢,但他制定的政策得以像以前那样继续施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 (2)言者這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一(一)文文言言文文阅读阅读 10.A(原文为:召还,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 难治,公治有声
27、,事日益简。 ) 11.B(为寿,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不是过生日; “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也是这个意思。) 12.D( “他制订的政策得以仍像以前那样继续施行”错,原文为“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 复其故”,指有司上奏皇上,请求停止范仲淹推行的政策而恢复旧制) 13.(1) (范仲淹)于是亲自写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朝廷将会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诉 他,内容非常有说服力。 (2)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 【参考译文】 范公名讳仲淹,字希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宋仁宗天圣年间,丞相晏殊以其精 通文献典籍举荐他, 皇
28、帝就让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的职务。 因为上书言事违背 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过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 授予他右司谏一职。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冬至这天在前殿大会众臣,皇帝将要率领百官 为太后祝寿祈福。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准备,先生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 何况这样做还要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 这事情才止息没有进行下去。 先生又 上奏章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没有得到答复。后来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迎合皇 上的心意,想把太后当朝时的很多政事都拿来追究,想要深责处罚她,唯独先生认为太后受 先皇的委托,保护帮助天子,没有发现什么过
29、失,应该忽略她为政的小过失,来保全她的大 德。这一年,天下发生严重旱灾和蝗灾,先生受命到东南安抚,一年多后就被授予礼部员外 郎兼天章阁待制,从东南被征召回京,指出时政失误之处,可是不少大臣权幸很嫉忌仇恨先 生,过了几个月后,朝廷让先生担任开封府知府,开封府向来以难于治理闻名,可是先生的 治理得到赞誉,政事一天天减少。这时,赵元昊在黄河以西造反,于是朝廷任命先生为陕西 经略安抚副使。 这时, 朝廷刚刚失去大将, 延州情况危急。 范公请求亲自守卫廊延抵挡反贼, 于是就担任延州知州。元昊派人送信来求和,范公认为他没有什么原因而求和,很难让人相 信,并且书信里有超越本分的封号,不能上报朝廷,于是亲自写
30、信给元昊,把叛逆与归顺朝 廷将会有的利害得失的道理告诉他, 内容非常有说服力。 范公在延州筑起青涧城, 开垦营田, 恢复承平、永平废弃的军寨,归来从事农业的熟羌有几万户。自从边防制度长久毁坏,到了 士兵和将领时常不熟识的地步。范公开始将延州军队划分给六位将军,训练齐整,宋朝其他 各路都把这作为样板。范公所在地方,敌人不敢进犯。范公在延州三年,将士勇敢,边防充 实,朝廷的恩德信义十分浸润(深入)人心,于是就决定夺取横山,收复灵武,这时元昊也 多次派遣使者称臣求和,皇上也在此时召范公回到朝廷。庆历三年春天,皇帝召见先生让他 担任枢密副使。到任几个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宰相) 。先生感叹说:“皇上
31、信任我已 经到了极点! 但是事情有先后, 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 不久,皇上再次给他手写的诏令,催促他分条陈述天下大事。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 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适逢边境再有警情奏报,范公就请求 外任,于是朝廷就命范公担任河东、陕西宣抚使。他担任参知政事,才一年就罢官了,有关 官员就全部奏请朝廷罢除范公此前实施的政策,恢复到从前。这时,夏人已经称臣,范公于 是(趁机)因为生病的缘故请求前往邓州任职。驻守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于是一病 不起(而去世) ,享年六十四岁。 汕头二模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本
32、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 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 “周人之俗治产当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 乎!”苏秦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观之、期年,曰, “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 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曰: “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 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秦王曰: “毛羽未 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方诛
33、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 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说燕文侯,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赵王曰: “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 ”乃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 匹,以约诸侯。于是说韩宣王,又说魏襄王,东说齐宣王,西南说楚威王,于是六国从合而 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 乃行过雒阳, 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 俯伏侍取食 苏秦笑谓其嫂曰: “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石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 “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苏秦喟然叹曰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
34、威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 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 五年。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仕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A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C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似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D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11.下列对
35、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古代辩士是指以辩才出众之士,比如春秋时期的晏子、战国时期的邹忌、淳于髡,专 门为君王出谋划策,以卓越的辩才为国家的内政外交作出贡献。 B 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相为官名始于此,后来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 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 ,或称“相邦” ,或称“相” 。 C 合纵与连横是古代的外交政策,合纵是苏秦提倡的,连横是张仪提倡的。合纵策略对 秦国有利,连横策略则对六国有利。 D“昆弟”意思与“昆仲相同,指兄和弟;也可以比喻两人关系亲密友好,还可以指同 辈的人。文中指苏秦的兄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36、,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苏秦在受到家人的嘲笑后,知耻后勇,闭门不出,遍览藏书,满一年后,认为自己已 经可以游说各国君主了。 B 苏秦先后游说秦赵、燕等国,都未获支持,但他锲而不舍,最终成功地游说了赵肃侯。 C 苏秦极有辩才,善于游说。他师从鬼谷子,后来在赵肃侯的支持下,带着各种贵重物 品成功游说诸侯,并最终成为六国的国相。 D 苏秦从兄弟、 妻嫂等亲人在他穷困潦倒时和后来风光时的变化中, 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感慨万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10.【参考答
37、案】B 11.【参考答案】C 【解析】C 项说法前后颠倒。合纵策略对六国有利,连横策略则对秦国有利。 12.【参考答案】B 【解析】B 项“苏秦先后游说秦、赵、燕等国,都未获支持”说法错误。从原文看,苏秦到 燕国后,燕文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说明苏秦在燕国是受到燕国的支持重新出使赵 国的。 13【参考答案】 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 【评分标准】 “立国” 、 “未尝” 、 “长治”各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评分细则】 (1)“立国”翻译为“即位”给 1 分; “未尝”翻译为“不曾” 、 “从未”等给 1 分, “长 计”翻译为“长治久安的策略”给
38、 1 分。 (2)句子大意落实在“立国日浅”和“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两句的翻译上。 同样是我这个人,(如果)富贵了,内外亲属就敬畏我,(如果)贫贱了, (它们)就轻视。 何况一般人呢! 【评分标准】 “亲戚” “轻易” “众人”各 1 分,句意 2 分。 【评分细则】 (1)“亲戚” ,翻译为“内外亲属” 、 “内亲外戚等给 1 分; “轻易”翻译为“轻视、小看” 等给 1 分; “众人”翻译为“一般人” 、 “普通人”等给 1 分。 (2)句子大意落实在 “此一人之身和 “则字的句子逻辑关系翻译上。“此一人之身”翻译为 “同 样是我这个人”或“我这样一个人” , “则”在此处表示为一种假设
39、关系或条件关系,翻译为 “如果就” 。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 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 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外出游历多年, 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 “周国人的习俗, 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 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 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下了一整年的功夫,说: “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 了。 ”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 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于是,他向西
40、到了秦国,游说惠王说: “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为群山所环抱, 渭水如带横流,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险要、肥沃、丰饶的 天然府库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 四方。 ”秦惠王说: “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轨,不 可能兼并天下。 “秦国刚刚处死商鞅,讳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 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出任国相,封号叫奉阳君。奉阳君不 喜欢苏秦。 苏秦又去燕国游说,劝燕文侯,于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奉阳君已经死了,就 趁机劝赵肃侯。赵王说: “我还年轻,即位时间
41、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 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诸侯国得以安定,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装饰车子 一百辆,载上黄金一千,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用来游说各诸侯国加盟。 于是苏秦游说了韩宣王,又游说了魏襄王,到东边游说齐宣王,到西南方游说楚威王, 于是六国合纵成功,同心协力。苏秦当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 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途中经过洛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 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 “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 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 面请罪说
42、: “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 ”苏秦感慨地叹息说: “同样是我这个 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 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戴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 戚朋友。苏秦约定六国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 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 茂名市第二次综合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 江西、浙江。捕巨盗不
43、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 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正统元年,上 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 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 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 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 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 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
44、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 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 书,进太子太保。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 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 故。濂恐事败,乃言: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 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 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
45、。濂上疏自理, 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 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 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 浊分循良劝 B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 清浊分循良劝 C.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 浊分循良劝 D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
46、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 清浊分循良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 代尤为重视。 B北狩,指的是狩猎,比喻将敌人比作猎物。这里指向北进军。 C宫保,是太子太保、少保的通称。明代习惯上尊称太子太保为宫保,清代则用以称太 子少保。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构,长官为工部 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 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得到皇
47、上的赞许和采纳。 B金濂善于筹划,政绩突出。他上书请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并建议激发当地人们纳粮 的积极性,使得边地粮食储备充裕。 C金濂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作为军务参赞随陈懋等讨伐叛贼邓茂七,虽然没有赶上诛灭 邓茂七的战事,但在清剿余贼时,捉拿了他兄长的儿子邓伯孙。 D金濂理财有方,深受重用。景帝初年下诏免除景泰二年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没 有遵旨照办,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但很快获释并升任其他职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2)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
48、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 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 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
49、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 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解答】(1)“郡县吏贪浊”是“言”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D;“巡按御史”作 “察”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B。 译文: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 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清官和贪官就会被区分开来,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 也受到鼓励。 故选:C。 (2)B这里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指英宗被俘。 (3)D最后“但很快获释并升任其他职位”错,原文是“削宫保,改工部”,是改任不是 升任。 (4)旌,表彰;额,数目;储,储备。 译文: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 充实。 敛怨,招惹怨恨;讦,揭发;阴事,丑事、隐私 译文: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为国家招惹怨恨),并且 还揭发了他的隐私(丑事)。 答案: (1)C。 (2)B。 (3)D。 (4)金濂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