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届高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
2、,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从此:自此以后B公子妄人耳妄人:狂妄的人c平原君乃免冠谢免冠:脱下帽子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面目:脸色、面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
3、同的一组是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臣请为王言乐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公子所以重于赵
4、,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AB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
5、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_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_【参考答案】c;B“妄人”,这里应该理解为“糊涂、荒唐的人”;D“面目”,在这里是“面子、颜面”的意思。)cDcB郗超和谢玄两人的关系不好。苻坚想灭掉东晋,已经吞掉了梁州和岐山,又准备侵入淮南一带。在这紧急之时朝廷议定派谢玄统兵北伐,人们当中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一定能成就大事,早先我曾和他一起在桓温军府中供职,看到谢玄用人都能做到人尽其才,即使是
6、很小的任务,也要任用合适的人去做。我因此举荐他,也许他会立功的。”后来大功已成,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并敬重他不因个人爱憎埋没人才的品格。【参考译文】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群中,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魏公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两人主动躲起来,不肯会见公子。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
7、国,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以后,唯恐不能见到他们。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坚决挽留魏公子。平原君的门下客听说这件事,半数人离开平原君来归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又前往归附魏公子,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门客都到自己门下来了。魏公子留居赵国十年不回国。秦国听说魏公子在赵国,日夜加紧派兵东去进攻魏国。魏王忧虑这件事,派遣使者去
8、请魏公子回国。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就告诫门下客:“有谁敢替魏王的使者通报的,处死。”宾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谁敢劝告公子回国。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声名传闻到各国,只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同情,假使秦军攻破大梁,毁坏先王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站立在世上呢?”话还没有说完,公子立刻变了脸色,吩咐准备车马赶快启程回去解救魏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
9、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10、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长辈B.私候胜曰候:拜访c.恐前语发发:泄露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汉
11、亦留之以相当作师说以贻之B.因厚赂单于相如因持璧却立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公为我献之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则或咎其欲出者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见犯乃死,重负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A.B.c.D.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c.从内容看,
12、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译文:_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译文:_【参考答案】DBcA【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少年时由于父亲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郎官,后来慢慢提升到栘中厩监。这时,汉朝连年讨伐匈奴,双方都屡次派使者去窥探对方的虚实。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人。匈奴的使者来,汉朝也扣留下他们,算是抵数。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全部送回了汉朝被扣留的
13、使者路充国等人。汉武帝嘉奖他明大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拿着旄节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趁便送一批丰厚礼物给单于,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使中郎将张胜,临时充任的随员常惠以及招募的士兵、侦察兵一百多人一起出发。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礼物送给单于,答谢他的好意。而单于却更加骄傲起来,这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匈奴正要派出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国,恰逢发生匈奴的缑王和汉朝原来的长水虞常等一批人谋反案件。缑王就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经跟昆邪王一起投降过汉朝。后来跟浞野侯赵破奴而留在匈奴,他们伙同卫律等人,暗中谋划,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并投奔汉朝。这时正好苏武一行人到了匈奴。虞常在汉朝时,平常
14、跟副使张胜熟悉,偷偷去找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朝用暗箭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留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了些财物给他。一个多月之后,单于出外打猎去了,只有阏氏和子弟们留在王宫。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起事,其中有一个人连夜逃走告发这件事,单于子弟便发兵和他们作战,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被活捉了。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以前的话被揭发出来,把经过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就一定要牵连到我身上,受到了侮辱才去死,就更加对不住国家了!”想自杀,张胜、常惠一道劝阻了他。虞常果真把张胜牵连了进去。单于非常生气,召集贵族们来商
15、议。左伊秩訾说:“假如谋害单于,将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最好叫他们全部投降。”单于叫卫律去召苏武来受审。苏武对常惠他们说:“丧失气节,辱没了国家的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面目归汉呢!”拔出佩刀往自己身上刺。卫律大吃一惊,亲自上前抱住了苏武,骑马去请医生。在地上挖个坑,烧起只冒烟的文火,把苏武伏在上面,轻拍他的脊背,让血淌出来。苏武气绝半天才恢复呼吸。常惠等人都哭了,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非常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问候苏武,而把张胜关押起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
16、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文帝曰:“善。”乃止。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
17、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
18、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不过也。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注:虎圈:养虎的牢槛。口辩:能言善辩。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见谢:见帝而谢罪。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9、A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徙:迁徙,贬职B因前言便宜事便宜:廉价c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当:判决D卒见谢,景帝不过不过:不原谅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是法不信于民也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c.人亡道,乃盗先帝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依法办事”的一组是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
20、法乎?AB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秉公执法,坚持原则,他认为,即使是皇上、太子也不能不守法。B张释之正直,不阿谀奉承。在霸陵,左右都迎合文帝的意思,而张释之敢于说直话。c在处理“惊舆马”和“盗玉环”两件事时,开始文帝认为张释之处罚过轻。经张释之的坚持,文帝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D景帝还是太子时,张释之弹劾过他“不下公门,不敬”,后来景帝当了皇帝,张释之因恐惧而生了疾病,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联系全文,下列对“太史公”评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张释之守法不阿,他的言论有长者的风范。B.司马迁认为张释之的言论,实在值得在朝廷上传颂。c.司马迁用论语中的话
21、表明他和张释之是好朋友。D.司马迁认为用尚书中的一段话来评价张释之,十分贴切。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译文: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戚焉?译文:_【参考答案】cADDc上林尉东张西望,都不能回答。如果其中没有别人想得到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参考译文】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很有才能,就奏请提拔张释之做了谒者仆射的官。张释之朝见后,上前进献一些方便适宜的计策。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只要现在行得通就可以了。”于是张释之就谈秦朝和汉朝的事情,分析了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汉朝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文帝称好。一次,随从文帝出行。
22、文帝登上养虎的围栏,向上林尉询问各种禽兽的情况,一共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看,都回答不出来,养虎的工人在旁边代上林尉回答得很详细。文帝说:“官吏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上林尉是个没有才能的人!”下诏让张释之授予养虎的工人上林令的官职。张释之上前说:“现在陛下因为养虎工人的能言善辩而过多地提拔他,我担心天下的人会争着效仿,只注重会说话,而不注重做实事。”文帝说:“说得对。”就没有实施了。不久,太子与梁王同坐一辆车上朝,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阻止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并以在司马门不下马不敬的罪名弹劾他们。薄太后听说这件事情后,派使者拿着诏书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们才得以进入殿
23、门。文帝因此觉得张释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就授予他中大夫的官职。有一次,跟随文帝出行到霸陵。文帝对大臣们说:“啊,用北山的石头做外棺,把麻和丝絮切断铺在石缝里,然后用漆汁粘好,这样别人动得了吗?左右的人都说“好”!张释之说:“如果它中间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用铜汁把南山浇铸起来,别人也还能有缝隙进去;如果它中间没有可以让人产生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棺,也不用担心。”文帝称好。授予张释之廷尉的官职。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马车的马受到了惊吓。张释之审问他。那人回答说:“听到警跸的声音,就躲到桥下去了。过了很久,以为皇上已经走了。”张释之回奏文帝说:“这个人没有遵守警
24、跸而犯法,应当判他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难道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吗?可是你却只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上和天下人应共同遵守的,这件事按法律应当如此;改变法律并加重处罚,这会让老百姓对法律产生不信任感,将来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过了很久才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偷盗高祖庙里神座前的玉环,被抓住了。文帝很生气,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按盗窃宗庙供用器物的有关律法上报,判决这个人在街上当众处死。文帝大怒说:“这个人没有道德,竟敢偷盗先帝庙里的东西,我交给你处理的原因,是想杀了他全家,而你却按法律判决上报,这不能体现我对宗庙敬奉的诚意。”张
25、释之脱去帽子,跪在地上谢罪说:“按法律这样处理就够了。现在盗窃宗庙的器物就杀他全家,如果这个人盗挖了长陵的墓地,陛下又将怎样处罚他呢?”文帝向太后禀报了这件事,后来才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文帝死后,景帝继位。张释之很害怕景帝治他的罪,想称病辞职,又怕惹怒景帝而被杀;想见景帝主动谢罪,又怕景帝不原谅他。最终还是去见了景帝并谢罪,景帝没有怪罪他。张释之侍奉景帝一年多,后因年老生病而死了。太史公说:张释之的话有长者的风范,他遵守法律,不阿谀奉承。论语上说:“不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朋友就够了。”张释之的言论可以作为朝廷上的典范。尚书说:“不有所偏私,不袒护同党,君王的道路才会平坦;不袒护同党,不有所偏私
26、,君王的道路才会通达。”张释之差不多做到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27、。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
28、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倜傥:不拘于俗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生聚:百姓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南向:由南向北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抚膺:拍着胸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马重
29、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B.帝以业老于边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D.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良乃入,具告沛公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尝谓其徒曰B.业劝其主继元降c.其子延玉亦没焉D.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再率帐下士力战A.B.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
30、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帝以业老于边事。译文:_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译文:_【参考答案】ccDcA皇帝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在你们之前首先出战。【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
31、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少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以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
32、的职位。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赶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领兵逃走。雍熙三年,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然而打了败仗。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
33、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是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在你们之前首先出战。”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
34、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沿着灰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退到了陈家谷口。当他看见陈家谷口没有伏兵时,当即捶胸大哭,随即再次率领部下奋力拼杀。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
35、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
36、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
37、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人,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太史公曰: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
38、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冯公近之矣。注毂g车轮的中心部分阃n郭门的门坎。这里指朝廷以内彀gu张满弓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官率将,善李牧善:友善B独无间处乎?间:私下c是以兵破士北北:北方D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主:统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唐具以实对B.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四美具,二难并今君乃亡赵走燕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D跪而推毂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冯唐“不偏不党”的一组是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唐具以实对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鄙人不知忌讳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乃以唐子冯遂为郎ABcD.下列对原
39、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A.冯唐侍奉过文帝、景帝、武帝,九十余岁才罢官不做。B冯唐敢于直言,曾当众让文帝难堪过。c冯唐据理陈辞,终于让文帝赦免了魏尚。D冯唐以孝著名,为人正直,不偏不党。联系全文,下列对“太史公”评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冯唐的言论,实在值得在朝廷上传颂。B.司马迁认为冯唐关于将帅的议论非常精辟透彻。c司马迁认为用书中的一段话来评价冯唐,十分贴切。D司马迁认为要想了解冯唐,只要看看他的朋友魏尚就够了。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译文:_冯公近之矣。译文:_【参考答案】ccAAD(魏尚不是他的朋友。该赏的不赏,犯了法
40、,文吏却按律处分。冯唐差不多做到了。【参考译文】冯唐的祖父是赵人。他的父亲迁到代。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至孝著名,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驾经过,问他说:“老人家,您是如何成为郎的?您的家在哪里?”唐都据实回答。文帝说:“我在代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屡次向我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巨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次吃饭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李齐在巨鹿作战时的雄风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呢。”皇帝说:“什么缘故呢?”唐说:“家祖父在赵的时候,做官而统御将士,跟李牧交情很好。家父以前做过代相,与赵将李齐相熟,所以臣了解他们的为人。”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
41、以后,说:“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呢?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你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士,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禁中,过了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于是再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唐回答说:“臣听说古时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毂,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情,则交由将军裁断,一切论功行赏以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在外决定,回来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是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
42、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都在外决定,不必受朝廷的牵制。君主一切委托他,而只求他成功,因此李牧才得以竭尽他的智能,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支援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赵王迁即位,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于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过几天就宰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很多。这些士卒都是一般乡下人家的子弟,从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
43、了解尺籍和伍符的事呢?终日只知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们。该赏的不赏,但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苛刻,赏赐太轻,刑罚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敌首的战功差了六级之罪,陛下把他交给官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并判他徒刑。由此说来,陛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并且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的士兵。过了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了他的官。后来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太史公说:冯唐议论将帅,真有意思呀!欲语说:“不了解这个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差不多知道了。”冯唐的言论,实在值得标著于朝廷之上。书经说:“不要有所偏私,不要袒护同党,君王的道路才会平坦;不要袒护同党,不要有所偏私,君王的道路才会通达。”冯唐差不多可以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