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 课件PPT模板.pptx

上传人(卖家):唯美 文档编号:590070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7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 课件PPT模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 课件PPT模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 课件PPT模板.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 课件PPT模板.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 课件PPT模板.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准分析概括文意精准分析概括文意仔细比对,准确提取 概括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近两年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近两年的新高考全国卷更是采用了选择题的新高考全国卷更是采用了选择题(四选一四选一)和简答题和简答题两种考查形式两种考查形式。近几年高考文言文客观题里的“概述”题,命题形式呈现了明显变化:1.打破“概括+分析”的选项设计模式,依文设题。2.概括性降低,选文偏重叙述的,选项以叙述分析为主;选文偏重议论的,选项以转述观点、看法为主。命题特点命题特点“概括分析题概括分析题”解答步骤解答步骤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关键:注意选项的转述

2、是否等值例例1.1.(20202222新高新高考考I I卷卷)阅读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概括是否有误。秦将伐魏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谋,奈何?”孟尝君曰: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王曰:“寡人愿寡人愿子之行也!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文愿借兵以救魏!魏!”赵王曰:赵王曰:“寡人不能。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孟尝

3、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解析】孟尝君表示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选项: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例例2.(2020年全国年全国卷卷)阅读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析是否有误。既既至杭,大旱,饥疫

4、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粥药剂,遣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多。”乃乃裒裒(pupu,取出),取出)羡羡缗得二千,复发缗得二千,复发橐橐(tutu,口袋),口袋)中中黄金五十两,以作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病坊,稍畜钱粮待之。(节选自宋史节选自宋史苏轼传苏轼传)解析:有误。根据原文可知,苏轼只是向朝廷请求

5、免供米,真正“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的是朝廷,对象有误。选项:选项: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节选原选项部分内容)(节选原选项部分内容)即时训练即时训练1.1.(20212021全国甲卷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

6、之利,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即当遣使。”冬十月,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遣曹利用诣契丹军。【解析】“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原文“遣李兴议和”的主语是“契丹”,偷换了主语。选项:选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即时训练即时训练2 2.(20162016全

7、国全国乙卷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解析:“派使者偕同”错,“使谕以指意”应理解为(朝廷)使(赵滋)谕(契丹)以指意。选项: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

8、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角度一:比对人物 以人物为命题点的客观题,以人物为命题点的客观题,辨析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文是否一致一致。例例3.(2019全国全国卷卷)阅读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析是否有误。(贾谊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

9、见。孝文帝方受釐,坐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贾生傅之。(节选自史记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选项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

10、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也比不上贾谊。解析:有两处错误。一是时间有误,“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是在“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之前;二是强加因果,从“居顷之”来看,“拜太傅”与“汉文帝感慨鬼神之事”没有鲜明的因果关系。选项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

11、贾谊。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例4(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曹)真薨,宣帝代焉,乃引(鲁)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解析: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选项表述错误。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政治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角度二:比对时间、地角度二

12、:比对时间、地点点 选项设误时把选项设误时把不同不同空间、空间、时间的时间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故辨辨析析时时应应关注时间、地点与相关人关注时间、地点与相关人物、事件的对应关系。物、事件的对应关系。例5.(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解析:原文说

13、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有“君无道”与“臣不尽忠”两个原因。选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即时即时训练训练3 3.(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解析:“批评”错,作者只是用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突出杨汉公的政绩。选项: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角度

14、三:比对观点、评价 以人物观点为以人物观点为命题点的客命题点的客观题观题,辨析时要注意两点:,辨析时要注意两点:1.1.人物自身观点的概述与文中人物自身观点的概述与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2.2.人物对他人观点、做法的评人物对他人观点、做法的评述是否正确。述是否正确。例6.(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太清之乱,亲属

15、散亡,(谢)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解析:自“太清之乱”到“太建五年”,谢母先出家于宣明寺,后受谢贞族兄谢暠将近二十年的供养,那么谢贞奉养母亲是有间断的。选项: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即时训练4.(2021年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6、”(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解析:选项中“尽力支持”中的“尽力”错。原文是说司马睿只给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选项: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角度四:比对关系 辨析时要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辨析时要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仔细比对选项与原在的逻辑关系,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检查关系是否恰当。文,检查关系是否恰当。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比对角度1.比对人物(关注句子主语、宾语)2

17、.比对时间、地点3.比对人物观点、评价4.比对关系(原因、结果、内在逻辑关系)课后练习练习练习1.(20171.(2017全国卷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练习练习1.(20171.(2017全国卷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原

18、文与选项,认真比对,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选项: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解析:“简言服众,受到重视”“有文采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行文至此,都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常与子弟们诗文相和,称为乌衣之游”,这是文中描述谢混的话,而谢混是谢弘微的叔父辈,对谢弘微来说,不应该是“子弟们”

19、而应是“兄弟们”。练习练习2 2.(.(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概括是否有误。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选项: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练习练习2 2.(.(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

20、项分析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概括是否有误。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选项: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解析:原文“安用重法邪”,是指唐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练习练习3 3.(.(2016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阅读下面的原

21、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珪)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节选自明史傅珪传)选项: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解析: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矫旨”是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持离职”。傅珪离职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权贵的逼迫,二是皇上不采纳言官的请求

22、,而不是“他仍坚持离职”。此题需特别关注句子省略成分。(傅(傅珪珪)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权幸权幸)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朝廷)(朝廷)留,(朝廷)(朝廷)不听。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练习4.(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23、。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解析:“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中“岂”意思是难道,句意为“难道这就是用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的办法吗?”,意思就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这样做是不合适的。练习4.(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此课件借鉴了焦文林老师磨君古青铜 汰简寄明辨 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的观点,特此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 课件PPT模板.pptx)为本站会员(唯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