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汇总.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91757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赤壁赋导学案 主备人:张健 审核人:卢国华 【学习目标】1. 了解苏轼,明确“赋”的特征。2.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全文。3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并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4. 背诵课文。 【教材助读】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诗人、散文家、词人、书法家、画家,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苏轼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取得很高的成就,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之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

2、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则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就连书法,也位列“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苏轼如此全才,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心做他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2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文体。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讲求声律、押韵;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3乌台诗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

3、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他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4背景介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无故遭迫害,长期被贬谪,郁闷之情,文中有所体现。但他又能泰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壬戌( ) 桂棹( ) 余音袅袅( ) 幽壑( ) 嫠妇( ) 愀然( ) 山川相缪(

4、 ) 横槊( ) 旌旗( ) 酾酒( ) 舳舻千里( ) 渔樵( )扁舟( ) 匏樽( ) 无尽藏也( ) 蜉蝣( ) 枕藉( ) 狼籍( ) 冯虚御风( ) 上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指出其活用现象。(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顺流而东也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正襟危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适 2)属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 举酒属客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神情与苏黄不属 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D属予作文以记之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F

5、适大病,不能行 3)乎 5)固 4)如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A固一世之雄也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纵一苇之所如C 相与枕藉乎舟中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月出于东山之上。 凌万顷之茫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5.翻译下列句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6、乎?6.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黄州赤壁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饮酒乐甚”,这“乐”是如何体现的?2、苏轼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却在第三段末尾借客人之口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这“悲”又从何而来?3、苏轼从山间明月中悟道而乐,他到底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呢?【拓展提升】东坡突围的精神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启发呢?请以自己的生活学习为例来具体谈一谈。 【我的收获】赤壁赋课后练习一、词类活用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乌雀南飞西望夏口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

7、而问客曰 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 歌窈窕之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不知东方之既白下江陵二、重要句式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8、凌万顷之茫然 9、渺渺兮予怀 10、而又何羡乎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2、固一世之雄也 1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壬(rn)戌 窈窕(tio) 桂棹(zho) 冯(fng)虚御风 B嫠(l)妇 愀(qio)然 舳(yu)舻 山川相缪(lio) C酾(sh)酒 横槊(shu) 江渚(z

8、h) 正襟(jn)危坐 D匏(po)樽 枕藉(j) 蜉(f)蝣 一叶扁(pin)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C渺渺兮予怀 予:我

9、D方其破荆州 方:刚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纵一苇之所如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又有何羡乎 虽一毫而莫取 A任凭 如果 然而 虽然 B任凭 如果 然而 即使C假如 大概 然而 即使D假如 大概 然而 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不同,相同 B相同,相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C何

10、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A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14.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11、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 BC D16.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

12、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 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

13、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19.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D客人转悲

14、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四、阅读下文,完成习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15、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哀吾生之须臾3、下列词语中加点

16、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BV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4、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A/ B/ C/D/5、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

17、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6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7、作者用

18、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同情曹操不遇于时。、慨叹人生无常。 、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8、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9、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

19、转换自然。10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B“月明星稀”两句从当前江月之景联想而得,由此推展开去,写目中所见之地形,进而塑造了曹操的形象,借此感叹现实人生。C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作者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D作者引出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议论。11.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一下八句,是想象,是推测,却全力以赴,大肆渲染,此即所谓“赋”。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周郎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C赤壁

20、古战场并不在黄冈,苏轼不过是以此寄托遐想,抒发感慨,并非对历史无知。D“哀吾生之须臾”以下四句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12.下列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 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B. 第一段客答的文字,作者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绘明月江水之景,叙曹操征战赤壁之事,发历史上英雄人物“而今安在”、人生苦短之论,抒己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使本段精彩而见功力。C. 对于世间万物,作者主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应抓紧时机,享受大

21、自然给予的美景,得到则为己有,得不到则为“非吾之所有”;表现了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D. 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作者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加之造语多用对偶,声韵之美也体现了苏轼作品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13、归纳第一语段的段意。_1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15“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的往事。16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17“逝者如斯”,语出_,它的语意为_。18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的结论。 五、翻译句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7、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0、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六、填空1.苏轼(10371101),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眉州

23、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 ;他的词和 并称苏辛;他是“苏、 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方面开了 一派。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前花下的消闲品,被文人称为“诗馀”,似乎只是婉约的才是词之正统。而苏轼, 以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他有意以诗为词,终于从他开始打破了词坛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轼在词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音 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苏轼词长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2.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

24、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_”,月出东山,“_”之景;第二段歌的是“_”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_”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_”“_”“_”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_,_”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_”的感情变化及“_”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 段。附相关资料苏轼与“乌台诗案”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认为中央监狱集中于大理不太妥当。遂在御史台建立监狱,时称“台狱”。宋代

25、的大文学家苏轼,就曾被关押在台狱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年间进士,在朝廷为官。宋神宗时,朝廷内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苏轼站在守旧派一边,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在调任湖州知州以后,给神宗皇帝的谢表上发了一点牢骚,在写的一些诗歌中表达了对新政的不同看法。由此,被依附于王安石的御史们抓住把柄的一些诗歌;横加指责,说他诽谤朝政,讽刺神宗皇帝推行的新法,联名上书朝廷,弹劾苏轼。在弹劾中,御史中远李定说:苏轼本来就没有什么学问,徒有虚名而已,只不过对策列上等,才在史馆内任职;他有许多罪状,应该免除他的官职,请求皇上亲自裁定,对他严加处

26、罚。御史舒禀列举苏轼所写的诗歌说:皇上推行“青苗法”,借钱给农民发展生产,他却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皇上设明法科考试选拔官吏,他却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皇上加强有关盐法禁令,他却说“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苏轼写的诗句是针对新法的,没有一句不包含诽谤新法的内容,并将苏轼的三卷诗集呈给皇上。于是,神宗皇帝使命御史中丞李定负责审理此案。案件发生时,苏轼正在湖州上任,朝廷派出官员赶到湖州,将苏轼逮捕起来,押回京城,囚禁在御史台狱。苏轼由一个朝廷命官沦为囚犯,不仅连续受到审讯,定上种种罪名,而且,狱吏也仗势欺人,故意讥笑、侮辱他。苏轼心中十分苦闷,“自度不能堪

27、死狱中”,恨不能与兄弟子由一别,遂写了二首诗,托人寄给子由。其一云:“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锒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相乡知葬浙江西。”其二云:“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个案件史称为“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的别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府(台)中有许多柏树,常有数千只乌鸦栖息在树上,晨去暮来,号为“朝夕乌”。因此,后人将御史台称为“乌台”。苏轼在狱中关了几个月,审讯结果,被判处“徒二年”的刑罚。正要执行时,遇到了皇上的

28、大赦,就将他贬到黄州去任团练副使。三、苏轼与赤壁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学著称,世称“三苏”,以苏轼的成就最大。少时博通经史,才气俊发,中进士,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他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才能。他的文章为宋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崭新的天地。诗歌创作继欧阳修、梅尧臣之后,进一步扩大的题材范围,风格清新。苏轼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轼对北宋词风的转变有突出的贡献,他拓宽了词的领域,突破音律形式的束缚,一扫当时绮艳柔靡的风尚,开放了豪放词派,对后世影响很大。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苏轼在黄州时,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后人习惯上把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黄州是长江中游滨江的一个风光美好的城邑。长江在城西向东南流去,有座陡峭的山岩伸入江里,石色殷红,名赤壁矶,人们误传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兵破曹操的地方。实际上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不在这里,而在湖北省嘉鱼县东北江边。作者与友人在月夜泛舟赤壁矶下,面对美好的自然景物,联想起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抒发了内心的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赤壁赋》导学案学生版汇总.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