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土壤的物质组成2、土壤的观察内容和、土壤的观察内容和类型类型3、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因素4、土壤的形成过程5、土壤的功能6、土壤的利用和保护、土壤的利用和保护1、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物质组成: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有机质(土壤肥力的标志)水分空气2、土壤的观察内容和类型、土壤的观察内容和类型土壤的观察内容:土壤的观察内容:颜色(黑土、黄土、红土等)、颜色(黑土、黄土、红土等)、质地(土壤的颗粒大小:分为砂土、壤土(最好的)、质地(土壤的颗粒大小:分为砂土、壤土(最好的)、粘土)、粘土)、剖面构造(森林土、耕作土等)剖面构造(森林土、耕作土等)颜色颜色质地质地剖面构造剖面构造森林
2、土:有机层森林土:有机层 腐殖质层腐殖质层 淋溶层淋溶层 淀积层淀积层母质层母质层母岩层母岩层剖面构造(耕作土:自然土层、犁底层、耕作层)剖面构造(耕作土:自然土层、犁底层、耕作层)3、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因素3、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因素(1 1)成土母质(土壤的物质基础,决定作用);)成土母质(土壤的物质基础,决定作用);(2 2)生物(提供有机质和营养成分,最活跃因素);)生物(提供有机质和营养成分,最活跃因素);(3 3)气候(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气候(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4 4)地貌;)地貌;(5 5)时间(时间越长,土层越厚,分化越明显)时间(时间越长,土层越
3、厚,分化越明显)3、土壤的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因素4、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过程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微生物的生长有机质的积累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的生长,营养富集成熟土壤人类的耕作培育耕作土壤5、土壤的功能、土壤的功能联系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联系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具有蓄水保水作用;具有蓄水保水作用;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资源。土壤的利用和保护土壤的利用和保护12.1、土壤的改良: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的改良:亚马孙河流域的人们利用生物炭改造酸性土壤;人们利用生物炭改造酸性土壤;中国的水稻土
4、。中国的水稻土。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注意种养结合,方法有:休耕、注意种养结合,方法有:休耕、轮作、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轮作、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注意种养结合,方法有:休耕、注意种养结合,方法有:休耕、轮作、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轮作、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广施农家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注意种养结合,方法有:休耕、注意种养结合,方法有:休耕、轮作、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轮作、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广施农家肥黑土
5、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分布:纬度较高、湿冷的东北地区;分布:纬度较高、湿冷的东北地区;面临的问题:肥力下降,水土流失;面临的问题: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措施: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土壤培肥(秸秆还田)、休耕、轮作。措施: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土壤培肥(秸秆还田)、休耕、轮作。黄土黄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主要分布: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措施: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水库,修建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休耕、轮作。红土红土(有机质少,酸性,粘土,质量差):主要分布:中国南方;
6、面临问题: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水库,撒熟石灰,掺沙子)生物措施(植树种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种植绿肥)休耕、轮作。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原因及改良措施原因:春季,庄稼需水却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聚,夏季,地表盐分被雨水淋溶。措施:引淡淋盐(淡水灌溉,降低盐分);井灌井排,淡化咸水;地表覆盖,减少蒸发;营造防护林,休耕轮作。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完成12题。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成土母质2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
7、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其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完成12题。1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A清除杂草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C增加土壤透气性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2西北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
8、水量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垫状点地梅(下图)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4 900 米附近,贴伏于地面,喜光,叶片形成致密的点状结构,常与所在地典型植被伴生,具有抗旱、抗寒、抗大风的特点。1伴随垫状点地梅分布的典型植被是()A高寒荒漠 B高山草甸 C高山针叶林 D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2垫状点地梅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为()夏季积雪融化,融水渗入垫状物下,补充水分垫状结构致密,寒气难进入,有利于保温根系发达,伸入到地下深处吸收水分贴地面分布,大风难以摧毁 A B C D中牟某中学暑假进行研学旅行,野外考察了东北平原、江南丘陵、陕北高原等地的土壤剖面,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819题。18与东北平原的黑土相比,江南丘陵的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量大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地形使土壤的厚度增大19陕北高原的黄土()A有机质含量较低,故呈黄色土B适宜种植谷子等耐旱作物C大量施用化肥,提高肥力D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