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实践研究报告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至今,从事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中招中考项目(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米1000米、球类:足球和篮球)、校足球队训练与带队。开始,在学校付运山老师等老前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着学校足球队任务和学校体育课任务至今,使我工作上面更加容易些和工作方向更加清晰明确。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面,总的来说就是中考几项,万变不离其宗,旨在服务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即在中考分数上面。教学主体内容是这样围绕中考项目,宗旨和目的都指向学生的体质,任何形式的体育与健康课内容都为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服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在评价众多成功的教学方法时常说
2、的一句话。那么,怎样才算是教学得法呢?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原则。教学上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教学中应该坚持的教学原则,把这些教学原则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但由于我们平时教学中忽略了这些内容,没有很好把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渗透到教学中,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也是我们一些教师教书多年教学水平一直没有显著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展开,一切教学因素都要指向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所以,这句话也可以分解为“以学生为中
3、心,以学习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就教学对象说的,“以学习为主体”是就教学任务、教学本质说的。不能把以学生为主体简单地理解为把时间或空间还给学生,更不能把“放羊式”的学习当成以学生为主体。 怎样理解以教师为指导?以教师为指导,是从教师的角色定位来说的,也是从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说的。按照工具论的观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主演、主宰。怎样理解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按照信息论的观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但是,由于信息的传递受到多种感官、多种途径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打开信息传递的通道,并使这个通道高速运转,使
4、学生自由地获取知识的信息,其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知识用时方恨少,确实感叹啊!2016年,自知不足的我,又攻读东北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增加理论上的不足,使自己更加教师工作专业化。教育硕士作为一种专业学位,它对促进和提高教师的质量和发展具用重要的作用,它的运行和发展合乎教育的规律。教育硕士作为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在职教育的最佳形式,为教师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整个过程,我在职学习知识,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培养的目标为具有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从事较高水平中学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培养规格为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
5、,文化和专业基础好,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素养,在相关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且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因此,在相关专业以及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均能满足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这样的培养要求将会有力的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再加强理论课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相关教学或者教育管理实际能力。这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就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的能力。因此,因此,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要求我们必须开展研究性的实践工作。在论文方面,更着重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当前在各学校里,体育教师的
6、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究其原因,虽然有多种,但是主要有几种:一是与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有关系,二是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系,三是与应试教育有关系,四是与体育教师自身素养有关系。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呢?我认为:一是国家重视、政府支持,二是学校重视即学校校长的支持、科学管理,三是体育教师要自身的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只有国家重视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学校重视了,体育教师认真努力了,其在学校中的地位,才能逐步提高。 还有,在于国家政策的宏观把控与发展,校园足球项目成为热门话题。工作以来,足球专业的我在组长的分配下,负责学校足球队的任务,在课余时间,牺牲自我休息时间来训练,说实话,体育教师
7、就是教师,教育者。专业的训练水平有限,在工作期间,积极参加与国家级和地方的有关足球知识的学习。以及参赛队员家长的思想解释。带队以来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班主任不允许学生训练、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而耽误学习、学校场地硬件有限、带队训练补助问题等等都需要体育教师来协调和办理解决。相对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校园足球或者田径比赛(本市)都是应付,在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中,大家比较多谈的是“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其中,我认为终身体育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素质教育体现的是终身教育的思想,其着眼点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
8、教育的基础性、全体性、全面性,要求传授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与终身体育所重视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同出一辙。但是,素质教育是就整个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而提出的,从体育的本质特点看,素质教育并不是冲体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本身的主导思想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传统的学校体育往往忽视主体的参与,缺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获得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如果学生走出校门后,就会中断体育活动,所谓终身体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反思现状,展望未来,教育应该重视教会学生终身接受教育和学习。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但如何促进健康
9、呢?我们得教会学生通过体育增进健康的这种能力,形成体育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我们把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当作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本身就是为了“健康第一”目的的实现,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而且,只有学生具有了体育增进健康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目的才能实现,这种教育过程才更加体现个性化培养的特色。其次,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应该着眼于学校体育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相结合。过去,学校体育一般只强调近期效益,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追求其长远效益了。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只有融于长远效益,并为长远效益服
10、务,才能说明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才能说明这样的阶段效益是真正有效的。我工作中从训练和上课所感悟的是体育应该构建一体化的小学到大学体育相衔接的目标、内容体系所谓学校体育一体化,就是把学校体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把学校体育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从纵的方面来说,它把幼儿体育、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统一起来,充分考虑到学校体育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从横的方面来看,学校体育体系是终身体育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学校体育置于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相联系的大背景下,使得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密切协调,尤其是学校体育要与学生就业后的社会体育相衔接,使学生走向
11、社会后不至于中断体育。 一体化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体化一方面,要从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要素等方面适当拓宽未来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另一方面,要使各学段体育目标衔接起来。大中小学的体育目标既有层次、阶段性的差别,又有本质上的联系,体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小学体育主要目标:要使小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要爱玩,高年级学生在爱玩的基础上提高基本活动能力,通过技巧性活动、趣味性活动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中学体育主要目标:使中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其中初中生掌握4个项目以上的基本运动技术,高中则在此基础上对23个项目产生特殊爱好),形成体育学习和健身习
12、惯。大学体育主要目标:强化体育知识技能学习,使大学生具有自主体育学习和健身的能力,在中学全面学习运动技术的基础上有12项优势运动项目,并确立青年阶段的健身方式。(二)学校体育内容的一体化强调从面向健康生活、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设计学校体育内容,确立“终身体育项目”的概念。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能确定“终身体育项目”,这对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对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培养,都会有好处。在国外,有类似“终身体育活动”的概念和提法。日本要求从各种运动技能中选择最基本的部分进行学习,掌握有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基础和基本内容。美国有“终身体育活动”的概念。终身体育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那些在成年期也可以持
13、续的体育项目(是指自小到成人时还能进行的活动)。美国运动与体育协会还提出受体育者应能“表现出少数几项很熟练身体活动”、“选择且规律地参与终身性的身体活动”学校体育课在于学生运动技能的选择上至少要注意:(1)终身可以进行之运动技能;(2)可以促进健康之运动技能;(3)熟练的运动技能;(4)个人独自可以进行或与人合作可以进行之运动技能。台湾学者黄森芳提出,“教导可以终身促进身体健康且熟练之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国内有学者使用了“终身运动项目”的概念。终身体育项目是指个体的、可控的、简便的人们乐意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关于“终身体育项目”,应该具备4个前提:(1)适应每个年龄阶段;(2)
14、运动负荷可增可减;(3)容易展开(进行)的;(4)有趣和有吸引力的。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类运动,游泳、综合练习器械等项目可终身坚持,遵循“高效轻负”的体育原则。很多人长年坚持长跑、游泳、散步、快走等体育活动;如果没有终身体育项目,反而不利,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利于养成体育习惯。学校体育各阶段内容还应该有衔接性:(1)对小学生,要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基础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打好运动技能的基础;要对运动教材进行加工,使其游戏化,通过各种游戏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养成乐观、明朗的生活态度;(2)对中学生,着重提高其运动能力和动作技能,根据实际情况,
15、给学生多提供选修内容,以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课程安排上,中学以上可逐步实行选择性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几个运动项目学习,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3)对大学生,可根据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要选择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特别是适应职业需要的体能性的运动项目(如游泳应成为海运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地质专业的学生学习攀登、竞走是不可缺少的),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总之,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内容安排,应该体现内容难度、内容比例的衔接,例如,对运动技能学习,从小学到大学,难度逐渐增加,个人运动项目比例加大,可选修的内容比例加大,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综合性的运动健身内容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