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树桩你有几岁大树桩你有几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大树桩你有几岁教案大树桩你有几岁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六册第六单元童趣中的一首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 f 大调,四三拍,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歌曲 (结束句是第四乐句的变化重复) 。旋律的跳进增添了欢快而热闹的 氛围,把整首歌曲推向高潮。衬词“哎呦呦有” “啊哈哈哈”的使用 刻画了小朋友数树干上圈圈的有趣情景。 这首歌曲借助生动的艺术形 象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可进一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唱大树桩你有几岁感受三拍子
2、歌曲特点,并能用欢快 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全曲。 2.认识顿音记号,能用短促、有弹跳性的声音演唱。 3.理解树木年轮方面的知识,认识到保护自然、爱植物的重要 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能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活泼、俏皮的歌曲情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气息唱出顿音的弹性。 2.看老师的手势,演唱出结束句的自由延长音记号。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钢琴、ppt。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连接 放天上星星下凡来音乐,让学生安静体验与教师同伴之间的 连接,使用碰钟按乐句的进行师生连接,生生连接,学生模仿。 2 问候 教师拍红战鼓,打三拍子节奏
3、,问候全体同学:同学们上午好, 男同学上午好。女同学上午好!生回应。 3. 律动 放小跳蛙音乐,学生做律动,活跃课堂气氛。 二、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森林里去看 一看,森林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边有一棵高大茂密的果树, 每年到了果实丰收的季节,小动物们都会爬到树上去摘果子,今年的 秋天又到了,可是当他们到小河边时,咦,之前高大茂密的果树不见 了, 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大树桩, 这棵大树在他们搬来住之前就有了, 但是他们却连这棵树有多大年龄都不知道。 哪位同学知道我们怎么看 大树的年龄啊?(生:看有几圈年轮。 ) 师:从大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断面上,常常可以看到
4、一圈圈疏密 不同的纹饰,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数一数大树横断面上有多少个圈, 就知道这棵树生长了多少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听听这 棵大树到底有几岁啊?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就叫 大树桩你有几 岁 (板书) 三、新歌教唱 1.聆听歌曲 认真聆听歌曲范唱。师:同学们大树桩有几岁呢?引导学生说 出大树桩的年龄(70 岁) 。 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和速度。 (生:情绪是欢 快活泼的。速度是中速。 )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随音乐打节拍。师:同学们这首歌曲是几 拍子呢?(生:四三拍)让学生认识四三拍号、强弱规律和指挥图式 板书。体会强弱规律:强弱弱。 2.学唱歌曲 跟节奏读歌词。教师读一句
5、,学生跟读一句。 按强弱规律朗读歌词,师生接龙,教师读第一句,学生接第二 句。注意朗读位置、轻声高位朗读,通过手势强调打开上口盖、抬笑 肌朗读。 学生轻声加入歌词演唱。解决难点第四乐句“哎呦呦”高音唱 不上去的问题。注意有反复记号的地方要从头反复,接第二段的歌词 演唱。 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有反复记号,八分休止符的地方。 师演唱第一二乐句。师:接下来同学们听老师来演唱下歌曲一 二乐句, 用你们的小耳朵来分辨下老师演唱的这两种唱法哪一种更平 稳,哪一种带有弹跳性?(示范演唱有无顿音记号)同学们请看大屏 幕,在“小河边,有一棵”这几个字上出现了倒着的黑色三角形,他 的名字叫做顿音记号。我们演唱时要把
6、这个音唱的轻巧、短促、有弹 性。这首歌曲除了这里还有哪里出现了顿音记号呢?生答。 师生接龙演唱歌曲。师唱第一句,生唱第二句。 歌曲处理。 完整演唱歌曲, 打开口腔, 强调声音位置轻声演唱。 观看大屏幕的乐谱,引导学生发现结束句中的延音记号,根据老师的 手势准确演唱。 师: 同学们哪一句唱得不整齐?结束句的哪个字上面出现了之前 我们没有见过的音乐符号? 生: “爷”字上面。 师:这个小月牙下面加一点的符号叫做延音记号,也就是要把这 个音演唱的长一点,像这样(老师加手势范唱)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 试试。 三、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大树已经 70 岁了,但是却被伐木的人残忍的给砍掉 了。同学们你们要是见到这些滥砍滥伐的人会怎么做呢?(学生答: 制止他们的行为) 师: 大家说的真好, 树木净化了我们的空气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我们要勇于给破坏我们大自然的人们说不,同时制止他们的行为。 美妙的音乐课堂就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 那让我们带着轻快活泼 的演唱情绪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通过歌声去呼唤更多的人参与到 我们珍惜绿色、保护植物的行动中去。跟音乐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 四个乐句不同动作。 四、结束 放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音乐,学生跟音乐边唱边走出教室, 结束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