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雨、小雨大雨、小雨 一、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歌曲大雨、小雨 活动大雨和小雨 二、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歌曲为一段体,大调式, 拍,由多个乐汇、乐句构成。歌曲采用了 力度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大雨和小雨的雨声。 歌曲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个乐汇的反复, 作者通过力度的变化对比,仿佛告诉我们大雨、小雨来了。 第一乐句为歌曲的第五至八小节,旋律由乐汇的乐思重复发展而成。 第二乐 句为歌曲的第九至十二小节 ,乐句中同样采用了力度的对比 ,表 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对比。第三乐句为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在歌曲的 结束部分,作者再一次运用并列的乐汇,同时采用力度的对比,表现 大雨、 小雨终于落下来了。 整首歌曲旋律
2、简单流畅,歌词简洁,巧妙地运用了力度的对比,是一首非常好 听的儿童歌 曲。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歌曲采用了“淅沥沥” “哗啦啦”的象声词形 象地模 仿了大雨小雨的声音,并且标出了不同的力度,通过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歌曲的重 难点也就是力度的表现。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认识 ” ”这两个力度符号,怎样引导孩子们理 解并掌握好力度的表现作用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 点。 因此,运用大雨、 小雨的音乐形象引导 学生区分出强、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力度的变化,为三年级学习力度符号打 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大雨、小雨不同的雨声带来的力度变化。 2.用
3、强、弱两种力度表现歌曲,掌握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在编创短句中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五、教学重、难点 用强、弱两种力度表现歌曲,掌握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语:听一听,是什么声音?你怎么一听就知道是雨声?你们都见过下雨吗?见 过什么样的雨? 2、学习歌曲: (1)欣赏音乐: 导入语:今天老师把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歌里的大雨是什么样的?小雨是什么样的? (2)分句学唱: 问 1:听完了,谁来告诉我歌里的大雨和小雨是什么样的?请你来告诉我大雨是什么 样的?(哗啦啦)师:大雨哗啦啦(师完整复述这一句) ,小朋友
4、和我一起齐唱一遍。请一两 个孩子独唱。 问 2:大雨哗啦啦,小雨呢?(晰呖呖)师:小雨晰呖呖(师完整复述这一句) ,小雨 怎么样了一起唱。 (齐唱两遍) 歌里除了有大雨和小雨还有什么?()我们再来听听,歌里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有听 到的?(小草) 问 3:小草怎么样?(微微笑)师:小草微微笑(师完整复述这一句) ,那你们知道小 草为什么笑吗?(开心等)情感小结:因为小草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都要长大的,下雨了,小 草张开了小嘴巴喝了甜甜的雨水,所以小草开心的笑了。 (3)完整唱: (两遍) 刚才小朋友都唱的很好,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完整的把歌曲唱一遍好吗(第一遍)?唱 的很好听哦!老师问你们,唱大雨的时候声
5、音要怎么样啊?(大大的)唱小雨的时候声音要 怎么样呢?(小小的)那我们再来唱一遍,看看谁唱的最好。 3、表演歌曲: (两遍) 导语: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很棒哦!唱大雨的时候声音都是大大的,唱小雨的时候 声音都是小小的,那你们想不想上来表演一下?(想)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图片。谁愿意当大雨?(六人)谁愿意当小雨?(六人)谁愿意 当小草?(六人) 要求:唱大雨的时候声音要大大的,唱小雨的时候声音要小小的。 师:老师看着你们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好吗?老师当大雨和小雨, 你们当小草好不好? 四、活动结束: 师:小草长大了。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大雨、 小雨 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
6、曲, 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 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 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孩子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 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雨声有大有小, 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 于是, 我在电脑上下载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听觉有一个明显的分辨。 第二个环节以提问的方式来学唱歌曲。 第三个 环节游戏,让学生扮演大雨和小雨的角色,让学生更理解歌词。以小草长高了结束活动。 下课时老师还让孩子们表演了一下刚才学的歌曲,每个孩子都唱的可开心了。各位老 师课后给了我许多的意见与看法: 在整个活动中如果能够边动边学习唱歌, 或是在活动中出 示图片,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此次的活动,让自己在以后的唱歌活动中更清晰, 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