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山天山之春之春教案教案设计设计 备备 课课 人人 所属所属 学科学科 教龄教龄 8 职职 称称 小一 课课 题题 名名 称称 天山之春 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 天山之春描绘了天山春天的秀丽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 手鼓、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场面。天山之春:琵琶独奏曲,原为乌斯满江和俞 礼纯合作的热瓦甫独奏曲。1961 年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后广泛流传。 乐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为三拍子,通过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描绘了春 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第一主题用长轮演奏,带有浓郁的维吾尔 族民间音调特点,舒展宽广,具有较强的歌唱性。紧接着的第二主题采用了新 疆弹拨乐器常用的那种轻快
2、活泼的节奏型,生动有趣。 第二段是一个欢腾的快板段落,音乐转为 D 调,节拍也变为二拍子,色彩 明亮,旋律带有强烈的新疆民间舞曲风格,充分发挥琵琶扫、摭分和快夹弹等 技法,热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 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 学学 情情 分分 析析 所执教的班级学生表现欲强,舞蹈队和合唱队的学生比例占到 4/1,但是班 级中仍有节奏感、音准、葫芦丝演奏比较薄弱的同学。 鉴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能力,开展分层教学, 让学生们在感知作品音乐要素的基础上,体会乐曲中快乐欢腾的节日气氛。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琵琶独奏曲天
3、山之春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感 受乐曲描绘的天山春天秀丽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 载舞的节日欢庆场面。 过程与方法:在模唱、伴奏、舞蹈、综合表演的过程中,对比欣赏乐曲的两大 主题 知识与技能:认识民族乐器琵琶,知道其音色的特点。初步了解维吾尔族音乐 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乐曲的情绪。 教教 学学 重重 难难 点点 【教学重点】 体验乐曲天山之春热情奔放的旋律,感受维吾尔族音乐载歌载舞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小乐器敲击维吾尔族音乐中常用的伴奏型,并且为乐曲伴奏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 一、葫芦丝吹奏沂蒙山小调 二、情境导入,初听感受 关键设问: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随着乐
4、曲的发展( )发生了变化? 1:初听乐曲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关键设问:第一段是几拍子?可以分成几个主题? (1) 对比两大主题完成表格 (2) 分别哼唱两大主题旋律 (3) 分别用小乐器为两大主题伴奏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情绪 舒展宽广 轻快活泼 小乐器 三角铁 双响筒 2:欣赏第二段 关键设问:对比第一段节拍发生什么变化?情绪又有什么变化? (1) 复习维吾尔族基本手位和步法 (2) 为第二段进行简单的伴舞 说明: 学习要点:本环节的重点在于通过聆听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以及维吾尔族音 乐的音乐风格。 教学策略与意图:本环节旨意在通过聆听,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比学过歌曲 和
5、维吾尔族乐曲在音乐风格上的差异,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说明: 学习要点:本环节的重点在于通过聆听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情绪,以及维吾尔族音 乐的音乐风格。 教学策略与意图:本环节旨意在通过聆听,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比学过歌曲 和维吾尔族乐曲在音乐风格上的差异,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四、完整听赏,分段表演 1:随着乐曲的进行,第一段用三角铁 双响筒伴奏,第二段伴舞 2:交流表演心得 五、介绍演奏乐器以及创作背景 关键设问: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1:介绍琵琶以及音色 2:介绍创作背景 六、课堂小结 说明: 学习要点:本环节在于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策略和意图:本环节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模唱旋律,小乐器伴奏 基本舞蹈动作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旋律,节拍的变化。以及这些音乐要素 的变化所带来的乐曲情绪上的变化。体会乐曲所要表达的热烈欢腾的节日气氛。 说明: 学习要点:本环节重点在于完整欣赏作品,用所学的表现形式来区分段落 教学策略和意图:本环节是对前面教学环节的梳理和反馈,在完整欣赏作品中,再 次感受乐曲所要传递的人们载歌载舞的节庆场景,并用不同表现形式来表现乐曲, 加深对乐曲结构的理解,提升对乐曲的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