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下)第1课时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预习思考04初读课文05精读课文06跟踪检测071.1.把握演讲者的观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2.2.了解了解“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重难点重难点)学习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
2、诸多启示。新知导入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用英文字母“J”命名该粒子,因此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写了一篇自传性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助学资料作者简介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这是作者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致使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影响到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鉴于此,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联
3、系传统文化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创作背景助学资料“格物致知”是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就是探察物体,“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格物致知”的意思是通过实验探察物体,从而获得知识。标题表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文题解读助学资料瞭望()缅怀()埋没()彷徨()minminmmpng hungpng hung预习思考学习字词liolio多音字()埋没()没辙没mimimm()胆量()测量量linglinglingling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探察:探听侦察;察看。埋没:使显
4、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探讨:研究讨论。理解词义预习思考检讨:找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盲目: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考虑不慎重;目标不明确。预习思考权威: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激变:急剧变化。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整体探究初读课文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返回返回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
5、容?划分层次初读课文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2)第三部分(13)提出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病(一是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总结全文,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并对中国的新一代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提出观点提出观点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得出结论1 12 23 3精读课文返回返回品味第一部分精读课文1.第1段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第第1段是此次演讲的开场白,作者首先表达了对被授予特段是此次演讲的开场白,作者首先表达了对被授予特别荣誉奖的感谢,说明了自己写怀念这篇文章的初别荣誉奖的感谢,说明了自己写怀念这篇文章
6、的初衷,并由此引出演讲的主题衷,并由此引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精读课文2.“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其含义是什么?大学里大学里“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含义是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知识。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品味第二部分阅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第一层(第一层(35):):阐述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阐述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不重视格不重视格物致知物致知,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第二层(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第三
7、层(1112):):分析当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分析当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并现身说现身说法法,深刻揭露传统教育深刻揭露传统教育的的弊病弊病,也表明了重视实验也表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精神的重要性。精读课文思考探究1.文中举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举王阳明举王阳明“格格”竹苦思最终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传统儒竹苦思最终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误将家对实验的态度是误将“探察外界探察外界”和和“探讨自己探讨自己”两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等同,这是由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种完全不同的活动等同,这是由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从而证明了从而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
8、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知”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精读课文2.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知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探测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知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探测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精读课文3.“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中的“眼光”“勇气”“毅力”三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能。这三个词语按逻辑顺序排列,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不能。这三个词语按逻辑顺序排列,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能选择正确的目标;选择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要有眼光,能选择正确的目标;选择目标后,要想使实
9、验取得成功,必须有勇气,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得成功,必须有勇气,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精读课文4.第11段中“大都”“往往”“常常”这几个词能否删掉?为什么?不能。这几个词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包括特殊情况,体现不能。这几个词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包括特殊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性。了语言的准确严谨性。“大都大都”指大部分,强调了中国学生指大部分,强调了中国学生轻视实验、不愿动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轻视实验、不愿动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往往往往”“”“都得近都得近一百分一百分”突出了中国学生考试成绩好;突出了中国学生考试成绩好;“常常常常”“”“不知所措不知所措”突出了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中的
10、能力低,从反面论证了实验突出了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中的能力低,从反面论证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精神的重要性。精读课文5.文中第12段,作者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本文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一篇演讲。演本文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一篇演讲。演讲注重沟通交流,在演讲中用自己的经历讲注重沟通交流,在演讲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现身说法”,真,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效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从反面深刻地揭露了传统的中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从反面深刻地揭露了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论述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1、,更具说服力教育的弊病,论述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更具说服力。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作者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作者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品味第三部分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一、在下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是()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12、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_实验的实验的精神精神,就是说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还是在个人行动上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要靠_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跟踪检测返回返回A.如果 那么 积累 实践B.不但 而且 培养 实践C.因为 所以 培养 思考D.不但 而且 学习 思考B二、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 知。”B.四
13、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 致知”。C.“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D.“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跟踪检测D第2课时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下)学习目标01学情回顾02精读课文03课堂小结04跟踪检测05积累拓展06课后作业071 1.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重重点点)2.2.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培养格物致知精神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培养格物致知精神。(难点难点)学习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14、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究本文的论证方法,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学情回顾回顾练习学情回顾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1.演讲者发表这样的演讲有什么现实意义演讲者发表这样的演讲有什么现实意义?2.2.这篇演讲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述观点的这篇演讲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述观点的?3.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真正
15、的格物致知精神?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返回返回精读课文精读课文1.演讲者发表这样的演讲有什么现实意义?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基础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基础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演讲者作为接受过中西方教育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实践能力。演讲者作为接受过中西方教育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非常敏锐、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缺点有久远的文化背景,而且形成了非常敏锐、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缺点有久远的文化背景,而且形成了较大的危害,会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而影响到民较大的危害,会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
16、和国家的前途,所以演讲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所以演讲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精读课文精读课文2.这篇演讲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述观点的?最后,他又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如何应对当最后,他又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如何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生应该怎样
17、了解自然科学。然后从中国传统教育引出然后从中国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并与现,并与现代学术关联起来。代学术关联起来。接着将目光放到中国学生身上,并以自己在国内接着将目光放到中国学生身上,并以自己在国内和国外的求学科研经历,特别是受挫的经历,告和国外的求学科研经历,特别是受挫的经历,告诫大家要改正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诫大家要改正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精读课文精读课文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1 1)作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研究科学和个人行动)作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研究科学和个人行动上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发现上是不
18、可缺少的,我们要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发现事物的真相。事物的真相。(2 2)在应付迅速变化的世界和社会环境方面也是不可缺少)在应付迅速变化的世界和社会环境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的,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使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义,使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赏析本文的论证方法第2段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1 道理论证精读课文精读课文(1)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
19、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2)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2 举例论证精读课文精读课文(3)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4)借作者的亲身经验论述了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的做法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2 举例论证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3 对比论证精读课文精读课文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好处为了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作者运为了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
20、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引用了大学中的话,增强了说服力;为了用道理论证,引用了大学中的话,增强了说服力;为了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举例论证,举了自己初到证明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举例论证,举了自己初到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的经历。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的经历。这两种论证方法相结合,使得这两种论证方法相结合,使得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写作特色层层推进层层推进思路清晰思路清晰道理论证道理论证与举例论与举例论证相结合证相结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
21、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格物致知”的观点,并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号召中国的新一代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课文主旨返回返回课堂小结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板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提出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对“格物致知”精神的曲解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
22、要性培养实验精神贡献人类社会课堂小结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跟踪检测返回返回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四书四书”之一的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格物”和和“致知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
23、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4、(51页)ppt精品课件跟踪检测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格物”做起。他决定要做起。他决定要“格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
25、失败。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圣人”从内心领悟从内心领悟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跟踪检测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
26、理是可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用于现在的世界的。1.选文第三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王阳明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王阳明“格格”竹的事例,证明了竹的事例,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传统的中国教育“格物格物”方法的错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方法的错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力。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
27、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你从本文所说的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中,看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存在什么弊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寻求新知,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缺乏对而不是寻求新知,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跟踪检测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3.作者在选文末提出:经书上的道理是可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
28、于四海,传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之于万世”的的,但这种观点,但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你同意作者的这一看法吗?为什么?示例一:示例一:同意。因为在实验科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真理要因同意。因为在实验科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真理要因物而异。物而异。示例二:示例二:不同意。因为这混淆了哲学与实验科学的概念。在哲学中,不同意。因为这混淆了哲学与实验科学的概念。在哲学中,经过实验检验的真理是可以传于经过实验检验的真理是可以传于“四海四海”“”“万世万世”的。的。跟踪检测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
29、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 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人们都会赋予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积累拓展返回返回竹 子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 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喻物诗和文人画作中
30、最常见的题材;它表现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淡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积累拓展竹 子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陆游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书活起来。鲁迅鲁迅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沃韦纳戈沃韦纳戈积累拓展名人名言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通过对身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先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动手搜集相关资料和做实验的办法,尝试解决该问题;最后,用文字阐释该问题,不少于500字。课后作业返回返回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1页)ppt精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