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的内在含义1112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667903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的内在含义1112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的内在含义1112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的内在含义1112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的内在含义1112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的内在含义1112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sci的内在含义的内在含义11.1211.122023-7-272标题栏不完全性不完全性SCI2脊髓的解剖和功能脊髓的解剖和功能1完全性完全性SCI 32023-7-273位于椎管内上位于椎管内上2/3,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前后稍扁的圆柱形。上端自枕骨大孔与上端自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下端在成人平第人平第 1 腰椎体下缘腰椎体下缘,儿童平第,儿童平第2腰椎体腰椎体下缘。下缘。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不完全一致,有相不完全一致,有相应的对应关系。应的对应关系。2023-7-274膨大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

2、,等,有两个梭形膨大,即颈膨大(即颈膨大(C4-T1)和腰和腰骶膨大(骶膨大(L2-S3),其),其形成与上下肢的出现有形成与上下肢的出现有关。关。圆锥圆锥:S3-Co变细,称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终丝,止于尾骨背面。终丝,止于尾骨背面。马尾马尾:因腰、骶和尾神:因腰、骶和尾神经前后根穿出相应的椎经前后根穿出相应的椎间孔前,在椎管内下行间孔前,在椎管内下行较长一段距离,它们围较长一段距离,它们围绕终丝形成马尾。绕终丝形成马尾。2023-7-275前正中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后中间沟(T4以上)以上)后正中沟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3、后外侧沟 后中间沟后中间沟 前外侧沟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前正中裂 后索后索 外侧索外侧索 前索前索 2023-7-276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脊髓由灰质灰质和和白质白质两大部两大部分组成。分组成。灰质:灰质:中央管周围是中央管周围是“H”形或蝴蝶形的灰质,形或蝴蝶形的灰质,灰质灰质是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是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的复合体,灰质内各种管的复合体,灰质内各种形态不同和功能各异的神形态不同和功能各异的神经元胞体往往聚集成群或经元胞体往往聚集成群或层,称为神经核或板层,层,称为神经核或板层,在切面上这些灰质团块呈在切面上这些灰质团块呈突起状称为角。前、后、突起状称为角。前、后、

4、侧角(侧角(T1L3)。)。白质:白质是围绕在灰质白质:白质是围绕在灰质周围的许多纤维束,可分周围的许多纤维束,可分为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和为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和短的脊髓固有束。短的脊髓固有束。2023-7-277 脊髓中央管: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脊髓中央管: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细小的中央管(内含脑脊液内含脑脊液,此管向上通第此管向上通第 4 脑脑室室,向下在脊髓圆锥内扩大成终室。向下在脊髓圆锥内扩大成终室。40 岁以上岁以上的人中央管常闭塞。的人中央管常闭塞。2023-7-278灰质的核团与分层灰质的核团与分层 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见于脊髓全见于脊髓全长。内含大、中

5、、小神经长。内含大、中、小神经元。元。胶状质:胶状质:见于脊髓全长。见于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成。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见于脊见于脊髓全长。是脊髓丘脑髓全长。是脊髓丘脑束的起源核,传导痛、束的起源核,传导痛、温、触、压觉的信息。温、触、压觉的信息。2023-7-279 前角核团前角核团 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中央核中央核 背外侧核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后外侧核 内侧群内侧群前核前核 按神经元位置分为按神经元位置分为内侧群:内侧群:支配颈肌躯干肌支配颈肌躯干肌 外侧群外侧群:支配四肢

6、肌:支配四肢肌2023-7-2710白质白质 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丘脑前、侧束。脊髓丘脑前、侧束。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前、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前、侧束;顶盖脊髓束;红核脊侧束;顶盖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髓束,内侧纵束。短的脊髓固有短的脊髓固有束。束。薄束薄束楔束楔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2023-7-2711薄束薄束楔束楔束脊神

7、经节脊神经节 细细 胞胞后索后索 位置:后索内位置:后索内,薄束位于内侧,楔束位于外侧薄束位于内侧,楔束位于外侧 行程:薄束自同侧第行程:薄束自同侧第 5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 突突,楔束成自同侧第楔束成自同侧第 4 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 突。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突。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功能:传导来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的本功能:传导来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的本 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压觉信息。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压觉信息。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2023-7-

8、2712意识性本体感觉:意识性本体感觉: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 传导来自躯干传导来自躯干 和四肢的肌肉、和四肢的肌肉、肌腱、关节运动肌腱、关节运动 觉、振动觉、位觉、振动觉、位 置觉和精细触觉置觉和精细触觉2023-7-2713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位置:外侧索周边位置:外侧索周边的前部的前部,脊髓小脑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后束的前方。行程:行程:起自腰骶膨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层大节段板层 v 层的外侧部层的外侧部的神的神经元经元,大部分经白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侧,小部分在同侧小部分在同侧上行上行,经小脑上脚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皮质进入小脑皮质。功能:与整个肢体功能:与整

9、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协调的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有关。2023-7-2714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位置:位于外侧索位置: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周边的后部。行程:起自行程:起自同侧板同侧板层层的背核,及对的背核,及对侧背核经白质前连侧背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来的少许纤合交叉来的少许纤维,上行经小脑下维,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脚终于小脑皮质。以此束仅见于以此束仅见于 L 2 以上脊髓节段以上脊髓节段(背核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位于胸髓和上腰髓)功能:传导下肢和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压觉觉和皮肤的触压觉至小脑至小脑,与肢体个别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肌的精细

10、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势的协调有关。2023-7-2715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位置: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行程:起自对侧位置: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行程:起自对侧的后角固有核的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终止于丘脑终止于丘脑。功能:传导。功能:传导后根粗纤维传后根粗纤维传入的粗触、压觉信息,据认为痒觉也由此束传导入的粗触、压觉信息,据认为痒觉也由此束传导。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脊髓丘脑前束束后角固有后角固有核核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脊髓小脑前束的

11、深部。行程:起自对侧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脊髓小脑前束的深部。行程: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上升上升12节经白质前联合交叉节经白质前联合交叉,终止于丘脑。功能:传导后根细纤终止于丘脑。功能:传导后根细纤维传入的痛、温觉信息。维传入的痛、温觉信息。损伤后表现:对侧伤面水平损伤后表现:对侧伤面水平12节以下痛温觉障碍。节以下痛温觉障碍。2023-7-2716 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的锥体细胞。大部分纤维在锥体的前部的锥体细胞。大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叉处交叉,交叉处交叉,至对侧脊髓侧索,称至对侧脊髓侧索,称皮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侧束(直达骶髓),直

12、达骶髓),少量未交叉的纤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的前索下行,称维在同侧脊髓的前索下行,称皮质脊髓皮质脊髓前束(仅见于中胸部以上)前束(仅见于中胸部以上)。下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2023-7-2717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位于脊髓侧索。位于脊髓侧索。起自对侧中脑红核起自对侧中脑红核尾侧大细胞部尾侧大细胞部,立即,立即在被盖腹侧交叉在被盖腹侧交叉后下行后下行,终于各脊髓板层的终于各脊髓板层的、层的中间神经元中继后,终于前角运动核。红核脊髓在低等动物较显著,层的中间神经元中继后,终于前角运动核。红核脊髓在低等动物较显著,在人类则不甚发达。在人类则不甚发达。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13、1)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调节肌张力和调节肌张力和 协调肌群运动协调肌群运动;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2)其终末分布提示该束可能调节与上行中继躯体感觉信息有关的反应其终末分布提示该束可能调节与上行中继躯体感觉信息有关的反应;(3)红核接受从红核接受从PAG来的纤维来的纤维,发纤维到外侧网状核、中缝大核发纤维到外侧网状核、中缝大核,与感觉活与感觉活 动有关动有关。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2023-7-2718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14、位于脊髓前索。起自同侧脑干前庭神经外侧核位于脊髓前索。起自同侧脑干前庭神经外侧核,在前索下行在前索下行,止于灰质板止于灰质板层层和部分板层和部分板层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中继后中继后,止于前角运动神经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元。主要兴奋。主要兴奋躯体和肢体的伸肌,维持身体平衡。躯体和肢体的伸肌,维持身体平衡。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位于前索和侧索前内侧部。起自脑桥和延髓网状结构位于前索和侧索前内侧部。起自脑桥和延髓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侧下行大部分在同侧下行,经中间带、前角底部经中间带、前角底部(、)的中间神经元中继后的中间神经元中继后,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是与参与调节躯干和肢体

15、近端肌的肌张力功能是与参与调节躯干和肢体近端肌的肌张力,和运动协调有关。和运动协调有关。内侧纵束内侧纵束位于前索位于前索,大部分来自前庭神经核。此束的纤维主要来自同侧,部分来自对大部分来自前庭神经核。此束的纤维主要来自同侧,部分来自对侧,终于灰质板层侧,终于灰质板层、,经中继后再达前角运动神经元。,经中继后再达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作用是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主要作用是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起自中脑上丘,向腹侧行,于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经被盖背侧交叉越边,起自中脑上丘,向腹侧行,于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经被盖背侧交叉越边,在前索内下行,终止于上颈髓段在前索内下行

16、,终止于上颈髓段、。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动。动。2023-7-27192023-7-2720 脊髓固有束脊髓固有束 位于脊髓灰质周围。由联系脊髓各位于脊髓灰质周围。由联系脊髓各节段的短距离的上、下行纤维束组成节段的短距离的上、下行纤维束组成.通过此束而完成脊髓的节段内、间反通过此束而完成脊髓的节段内、间反射。射。脊髓固有束脊髓固有束 2023-7-2721薄束薄束 楔束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当脊髓受损时,会引起各种传导束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对脊髓疾病诊断意义当脊髓受损时,会引起各种传导束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对脊髓疾病诊断意义

17、最大的是锥体束最大的是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薄束、楔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薄束、楔束。各传导束纤维的局部定位排列各传导束纤维的局部定位排列2023-7-2722脊髓的被膜和脊髓的被膜和血液供应血液供应被膜:硬脊膜、被膜: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软脊膜。血液供应:血液供应:动脉:椎动脉动脉: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和节段性动脉。静脉:多而粗。静脉:多而粗。2023-7-2723不完全脊髓损伤ASIA标准 定义: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骶节段(S4S5)任有运动和(或)感觉功能保存。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交界处的感觉以及肛门深感觉。骶部运动功能检查是通过肛

18、门指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提示,脊髓损伤平面未发生完全性的横贯性损害。临床上,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的可能。2023-7-2724ASIA B 级级 不完全感觉损伤。不完全感觉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鞍区S4-S5无运动但有感觉功能保留,且身体任何一侧平面以下无三个节段以上的运动功能保留。C 级级 不完全运动损伤。不完全运动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单个神经损伤平面以下超过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0-2级)。D 级级 不完全运动损伤。不完全运动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NLI以下至少有一半以上(一半或更多)的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19、E 级级 正常。正常。使用ISNCSCI检查所有节段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正常,且患者既往有神经功能障碍,则分级为E。既往无SCI者不能评为E级。2023-7-27257/27/2023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内在含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前角损害后角损害中央管附近的损害侧角损害前索损害后索损害脊髓束性损害侧索损害脊髓半侧损害2023-7-27267/27/2023后角后角前角前角侧角侧角白质白质灰质连合灰质连合前角损害前角损害2023-7-27277/27/2023屈肌运动屈肌运动 神经元神经元伸肌运动伸肌运动 神经元神经元 前角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 a.从内侧到外侧从内侧到外侧:躯干肌、肢端肌躯干肌、

20、肢端肌;屈肌、伸肌。屈肌、伸肌。b.最后公共通路(最后公共通路(Final common path)c.弛缓性瘫痪弛缓性瘫痪 2023-7-27287/27/2023前角损害 前角损伤呈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为病变前角支配的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和病理反射,常伴有肌束震颤,肌电图上出现巨大综合电位。常见于进行性脊肌萎缩,脊髓前角灰质炎等。2023-7-27297/27/2023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弛缓性肌肉麻痹,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无瘫痪出现,严重者累及生命

21、中枢而死亡;大部分病例可治愈,仅小部分留下瘫痪后遗症。自从口服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投入使用后,发病率明显降低。特殊评定肌电图检查。如果在10个月内显示任有失神经支配现象,则基本上没有恢复的可能。2023-7-27307/27/20232023-7-27317/27/2023 常见康复问题 瘫痪 身体畸形 身体耐力减退 疼痛 心理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2023-7-27327/27/2023脊髓后角与感觉传导通路有关脊髓后角与感觉传导通路有关 脊神经节中枢突形成后根脊神经节中枢突形成后根(初级传入纤维初级传入纤维),传入脊髓,传入脊髓有三个去向:有三个去向:上传最终至大脑皮质,形成意识性感觉;

22、上传最终至大脑皮质,形成意识性感觉;上传至小脑,形成非意识性感觉,不能觉察但参与运动调节;上传至小脑,形成非意识性感觉,不能觉察但参与运动调节;与运动神经元形成直接联系与运动神经元形成直接联系(腱反射腱反射)或间接联系,形成节段内反射或间接联系,形成节段内反射 弧或节段间反射弧。弧或节段间反射弧。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后角损害后角损害2023-7-27337/27/2023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后角的核团后角的核团 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 posteromarginal n.见于脊髓全长。内含大、中、小神经元。见于脊髓全长。

23、内含大、中、小神经元。胶状质胶状质 substantia gelatinosa 见于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见于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2023-7-27347/27/2023后角损害 表现: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精细触觉保留的分离性感觉障碍,常见于脊髓空洞症、早期髓内胶质瘤等疾病。2023-7-27357/27/2023中央管附近的损害 由于来自后角的痛温觉纤维在白质前连合处交叉,该处病变阻断了脊髓丘脑束在此的交叉纤维,产生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触觉保

24、留,常见于脊髓空洞症或脊髓内肿瘤患者。2023-7-27367/27/2023脊髓空洞症 定义: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累及延髓,称为延髓空洞症。两者可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等。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偶可发生于儿童,隐匿起病,进展缓慢,病程数月至40年不等。2023-7-27377/27/2023 主要症状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 因空洞最常起自一侧颈膨大后角基底部,故早期突出症状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大多数病例以不对称的单侧感觉丧失起病。运动障碍运动障碍 脊髓空洞症多出现上肢的下运动神

25、经元性萎缩和无力。病变常累及上肢末端,以爪形手最多,极少影响前臂及上臂,相应节段的肌肉萎缩及肌束颤动。2023-7-27387/27/2023 营养障碍营养障碍 最常见关节肿大、关节面磨损、骨皮质萎缩和骨质脱钙,多侵犯上肢关节,不伴疼痛,活动时有响声。神经源性关节病变称为夏科(Charcot)关节。此外,皮肤营养障碍,包括出汗异常、青紫、过度角化、皮肤增厚。因无痛觉,故手指或足趾常受伤而形成顽固性溃疡,甚至指、趾节末端发生无痛性坏死、脱失,形成莫旺(Morvan)征。2023-7-27397/27/2023中间外侧核中间外侧核 位于位于T1 L3 节段的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节段的侧角,

26、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 体所在部位体所在部位(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也见于也见于S2 S4 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又称为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又称为骶副交骶副交 感核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副交副交 感神经低级中枢感神经低级中枢)。中间内侧核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中间外侧核 胸核胸核 侧角损害侧角损害2023-7-27407/27/2023侧角损害C8L2侧角是脊髓交感神经中枢,受损出现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障碍和营养障碍等,C8T1病变时产生Horner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S24侧角为副

27、交感中枢,损害时产生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2023-7-27417/27/2023薄束薄束楔束楔束脊神经节脊神经节 细细 胞胞后索后索 位置:后索内位置:后索内,薄束位于内侧,楔束位于外侧薄束位于内侧,楔束位于外侧 行程:薄束自同侧第行程:薄束自同侧第 5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 突突,楔束成自同侧第楔束成自同侧第 4 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央 突。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突。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功能:传导来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的本功能:传导来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的本 体感觉和皮肤的精

28、细触觉、压觉信息。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压觉信息。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 fasciculus gracilis&cuneatus后索损害后索损害2023-7-27427/27/2023后索损害 损伤后表现:薄束、楔束损害时出现振动觉、位置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精细触觉障碍而不能辨别在皮肤上写的字和几何图形。后索刺激性病变在相应的支配区域可出现电击样剧痛。后正中沟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后外侧沟 后中间沟后中间沟 前外侧沟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前正中裂 后索后索 侧索侧索 前索前索 2023-7-27437/27/2023薄束薄束楔束楔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

29、质脊髓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固有束固有束 2023-7-27447/27/2023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ant.spinothalamic tract 位置:位置: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功能:传导功能:传导后根粗纤维传入的粗触、压觉信息,据认为痒觉也后根粗纤维传入的粗触、压觉信息,据认为痒觉也 由此束传导由此束传导。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前索损害前索损害2023-7-274

30、57/27/2023前索损害损伤表现:脊髓丘脑前束受损时造成对侧病变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刺激性病变出现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2023-7-27467/27/2023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位置: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位置: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此束仅见于此束仅见于 L 2 以上脊髓节段以上脊髓节段(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压觉至小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压觉至小 脑脑,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位置:外侧

31、索周边的前部位置:外侧索周边的前部,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功能: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功能: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脊髓小脑前束的深部。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脊髓小脑前束的深部。功能:传导后根细纤维传入的痛、温觉信息。功能:传导后根细纤维传入的痛、温觉信息。侧索损害侧索损害2023-7-27477/27/2023薄束薄束楔束楔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

32、束 2023-7-2748侧索损害 脊髓侧索损害导致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痛温觉障碍。2023-7-27497/27/2023脊髓半切综合征 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nard Syndrome):损:损伤偏于一侧,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伤偏于一侧,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觉、温度觉消失;由于后角细胞发障碍,对侧痛觉、温度觉消失;由于后角细胞发出的纤维现在同侧上升出的纤维现在同侧上升23个节段后在经白质前连个节段后在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故对侧

33、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平面较合交叉至对侧,故对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平面较脊髓损害节段水平低。常见于脊髓的髓外硬膜内脊髓损害节段水平低。常见于脊髓的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如神经鞘膜瘤,先从一侧压迫脊髓;占位性病变,如神经鞘膜瘤,先从一侧压迫脊髓;也可见于脊髓刃器损伤也可见于脊髓刃器损伤 2023-7-27507/27/2023完全性脊髓损伤 主要症状是受损平面以下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等。急性期往往出现脊髓休克症状,包括损害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及尿储留。2023-7-27517/27/2023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比较临床检查临床检查上运动

34、神经元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痪下运动神经元瘫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痪瘫痪分布整个肢体为主肌群为主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降低,呈迟缓性瘫痪浅反射消失消失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阴性肌萎缩无或有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皮肤营养障碍多数无障碍常有肌束颤动或肌纤维颤动无可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2023-7-27527/27/2023高颈髓损伤(C1-C4)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四肢和躯干多无汗。常伴有枕部疼痛及头部活动受限。节段受损将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2023-7-27537/27/2023 如三叉神经脊

35、束核受损,则出现同侧面部外侧痛、温觉丧失。如副神经核受损则可见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无力和萎缩。如病变由枕骨大孔波及颅后窝,可引起延髓及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等。2023-7-27547/27/2023颈膨大(T)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病灶平面以下感觉缺失,可有肩部和上肢的放射性痛,尿便障碍。2023-7-27557/27/2023 节段侧角细胞受损产生horner征。上肢腱反射的改变有助于受损节段的定位,如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提示病损在C5或C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变在C72023-

36、7-27567/27/20232023-7-27577/27/2023胸髓(T3-T12)T4-T5脊髓节段是血供较差而最易发病的部位,损害时,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括约肌障碍,受损节段常伴有束带感。2023-7-27587/27/2023 如病变位于T10-T11时可导致腹直肌下半部无力,当患者于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称比弗(beevor)征。如发现上(T7-T8)、中(T9-T10)和下(T11-T12)腹壁反射消失,也有助于各节段的定位。2023-7-2759完全性脊髓损伤 腰膨大(L1-S2):受损伤时双下肢运动神经性瘫痪,

37、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的缺失,括约肌障碍。腰膨大上端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如损害平面在L2-4膝跳反射消失,病变在S1-2则踝反射消失,若在S1-3受损则出现阳痿。7/27/2023C1T1T12L5S1延髓延髓2023-7-2760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故脊髓圆锥损害无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因此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见于外伤和肿瘤7/27/20232023-7-2761 马尾神经根:马

38、尾和脊髓圆椎病变的临床表现相近,但马尾损伤时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部对称。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小腿和股部,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脱出(L1或L2以下)和马尾肿瘤。7/27/20232023-7-27627/27/2023并发症及康复泌尿系统结石:SCI患者饮水一般偏少加上长期卧床,使尿液浓缩,长期不活动造成高钙血症和高磷酸血症,容易发生泌尿系统结石也容易继发泌尿系统感染。康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骨钙进入血液,多饮水,增加尿量和尿钙排泄,必要时可以采取超声振波碎石,中药排石。2023-7-27637/27/2023 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一般在损

39、伤后3-6周开始发生,6-12个月左右达到高峰。常见诱因是膀胱充盈或感染、结石、尿路阻塞、压疮及机体的其他感染或损伤。及时去除诱发因素是缓解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康复:牵张运动及放松训练;抗痉挛药物应用;神经阻滞治疗;水疗及直肠电刺激;脊髓后根切除术。2023-7-2764 异位骨化的康复:发生率16-53。最常见于髋关节,其次为膝肩肘关节和脊柱,一般发生于伤后的1-4个月。病理分期:1期软组织炎性反应,肢体肿胀、发热、局部触及较硬的肿块、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出现症状的最初7天X线检查阴性。2期与1期表现相似,不过X线检查阳性。3期疼痛逐渐减轻但是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4期疼痛明显减轻,病变组

40、织硬化,X线可见病变部位骨性改变。7/27/20232023-7-2765 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理疗。早期(1-2期)常用局部冷疗,后期用温热疗法。运动训练时不可造成明显疼痛,否则会加重病情,为了预防异位骨化,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不可采用暴力,以免损伤肌肉或关节,促使异位骨化发生。7/27/20232023-7-2766神经源性膀胱特征特征感觉麻痹性感觉麻痹性膀胱膀胱运动麻痹性运动麻痹性膀胱膀胱自主性膀胱自主性膀胱反射性膀胱反射性膀胱无抑制性膀无抑制性膀胱胱病变部位感觉通路:后根/后索运动通路:前角/前根脊髓圆锥马尾骶节段以上脊髓横断,颈胸腰骶部损伤较高中枢:皮质运动区,内囊,分散病变症状感觉丧失正常丧失模糊不定膨胀感正常容量显著增大(膀胱张力降低)显著增大大小不一不定降低残余尿量400-1000ml150-600ml100-400ml40-1000ml0ml早期表现不能完全排空不能完全排空,伴胀感不能排尿,膀胱膨胀不能排尿,容量大,残尿多尿急尿痛尿频晚期表现充溢性尿失禁,滴尿充溢性尿失禁排尿困难,滴尿突然排尿不可控制,容量不定,残余尿不定尿急尿痛尿频7/27/20232023-7-27677/27/2023谢谢 谢谢 聆聆 听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的内在含义1112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