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公司担保的规定解读.pptx

上传人(卖家):我是小法师 文档编号:6941975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公司担保的规定解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1年《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公司担保的规定解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1年《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公司担保的规定解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2021年《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公司担保的规定解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2021年《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公司担保的规定解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法律后果一公司担保的例外规定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担保四公司的分支机构担保五2020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制度解释”),该司法解释与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同步施行。该司法解释对最高法院以往司法解释进行了重新修订和编撰,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其中,第7至11条规定涉及公司担保问题,在民法典的基础上,增加特殊规定,以下逐条分析。一担保制度解释第7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规定,越权签订担保合同的后果。1.公司担保的法定决议程序该条共有三款:第一款首先,限定了该条的适用范围,即法定代表人违反

2、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情形。公司法关于公司担保的法定决议程序共有两个条文:一个是公司法第16条第二款,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另一个是第121条,上市公司在一年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情形。在公司担保符合该两种情况时,法定代表人应召集股东(大)会进行决议,在股东(大)会决议担保时,法定代表人才可以签订担保合同,否则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属于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对于公司担保问题,除上述法定应召开会议的情形外,还有章定应召开会议的情况,即公司法第16条第一款关于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担保的问题。公司章程可以规定本公司对外担保是否由股东(大)会决议等内容。章程内容是本公司股东意定

3、形成的,并非法定,对公司以外的他人没有效力。担保制度解释的该条规定,仅涉及法定召开会议的情况,不涉及章定召开会议的问题。2.法定代表人越权签订的合同对公司是否产生效力的问题。第一款规定,对法定代表人越权签订的合同,依照民法典第61条和504条的规定处理。民法典在第一编总则部分的第61、第三编合同部分的第504条中,均对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是否可以代表公司的问题作出了规定。其中,第61条区分相对人是否善意,明确相对人为善意时,即使法定代表人越权,其行为也代表公司,相对人为非善意时,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不代表公司;第504条区分相对人对法定代表人越权是否知情,相对人对越权不知情的,法定代表人签订合同

4、行为代表公司,合同对公司产生效力,相对人对越权知情的,法定代表人签订的合同不代表公司,合同对公司不发生法律效力。担保制度解释根据民法典第61、504条规定,针对因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规定越权签订合同行为引起的纠纷,作出了在实务中更便于操作的区分认定标准。该司法解释第一款区分善意和非善意两种情况,第三款对何为善意又做进一步解释,即以相对人对法定代表人越权是否知情为善意的判断标准。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合同成立须双方自愿且意思表示一致,相对人明知法定代表人越权,不代表公司的意志,但其仍促成双方的合同行为,拟强行与公司建立民事关系,在此场合下,相对人的行为是非善意的。反之,如果相对人对法定代表人越权不

5、知情,即可认定其是善意的,公司应依法承担法定代表人行为的后果。可见,担保制度解释规定法定代表人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对公司是否有效的核心问题,取决于相对人对越权是否知情。相对人不知情的为善意,合同对公司生效,公司承担担保合同责任;相对人知情的为非善意,合同对公司不发生法律效力。3.因法定代表人越权对公司不生效的担保合同,各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民法典第1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民法典该条将无效、撤销和不发生效力,列为同一类情形统一规定,各方在取消合同后按缔约过失承担责任。在法定代表人越权

6、签订担保合同的场合,相对人明知越权时,担保合同对公司不发生效力,相对人与公司应按缔约过失承担责任。担保制度解释第17条已经对担保合同被认定无效,各方应承担责任的情况作出了规定,为避免立法内容上的重复,本条直接规定参照本司法解释第17条的规定处理。按照担保制度解释第17条规定,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责任,主合同有效时,公司和相对人均有过错的,公司承担责任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承担清偿部分的1/2,公司有过错而相对人无过错的,公司对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责任,公司无过错的,不承担责任。4.公司对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造成损失的追偿担保制度解释第7条第二款: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提供担保造成公司损失,公司请求法定代

7、表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担保制度解释第7条第二款对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签订担保合同应承担的个人责任作出了规定,该规定源于公司法。法定代表人一般是由董事或其他高管担任的,对法定代表人等公司高管的责任,公司法第147条规定,公司董、监、高应遵守法律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勤勉义务。第149条规定,董、监、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法对法定代表人依法履职的责任及后果已作出了明确规定,担保制度解释在此再次明确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责任,意在提醒法定代表人在签订担保合同时应更加慎重。对公司法规定对外担保须召开股东(大)会的几种情况,公司外部的相对人除对公司

8、明确登记的显名股东、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比较容易知情外,对隐名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上市公司动态的资产状况,在签订合同时是否达到上限,很难知情,而法定代表人应是知道所有情况的关键人物,对公司是否应召开股东(大)会,有明确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法定代表人冒险违反公司法,擅自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因该笔担保引起的债务,将有可能最终落实到其个人身上,由其个人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法第16条第二款、121条规定公司对外担保必须召开股东(大)会的目的,是为保护公司内部的中、小股东和广大股民(潜在小股东、散户)的利益,公司法第16条第三款还规定了表决回避制度,即涉及被担保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表决

9、。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是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指派的,履行职务时往往有利益倾向性,故公司法作出强制性规定,明确在遇到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上市公司担保数额达到上限时,须经股东(大)会决议同意,意在限制董事会、董事及法定代表人的权力。很多情况下,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是为该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带来好处,但也不排除有的融资是以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名义进行,但实际上是替公司融资,或者公司的担保行为系为公司带来利益,故对公司是否可以提供担保,须经股东(大)会决议,由与担保没有关系的股东进行表决,避免法定代表人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其他股东或潜在股东利益。5.善意的认定担保制度解释第7条第三款

10、:第一款所称善意,是指相对人在订立担保合同时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相对人有证据证明已对公司决议进行了合理审查,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善意,但是公司有证据证明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决议系伪造、变造的除外。该款是对何为善意的进一步解释和认定。善意是在民法典颁布前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就有的概念,在长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何为善意已基本形成共识。一般认为,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交易习惯、社会秩序或道德标准;行为人追求正当行使权利、正当交易;行为人尽到谨慎、合理的注意义务,采取适当的方式控制了交易中的风险,没有以不合理的方式导致他人不利益的行为等,都可以视为善意。担保是单务合同

11、关系,担保人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而相对人则仅有权利,没有义务,相对人对担保人不须支付任何对价。针对这种无须给付的合同关系,相对人在签订合同时须有善意,除关注担保人的经济实力外,还应关注担保人的行为是否损害了他人利益,相对人得到的担保权益,不能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但相对人的这种关注应设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分抬高谨慎的标准,超出相对人的判断能力,势必影响到担保资源,妨碍经济的发展。立法或司法中,在确定相对人的行为是否善意时,即要考虑交易的迅捷,又要考虑谨慎的必要性,拿捏把握好尺度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担保制度解释将相对人对法定代表人越权是否知情作为认定善意的标准,且明确相对人的审查义务应在合理

12、的范围内。公司主张相对人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时,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法定代表人越权签订合同。公司主张其自己的决议文件有伪造、变造内容的,还要进一步证明相对人对伪造、变造知情,否则,不能证明相对人是非善意的。二担保制度解释第8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以其未依照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作出决议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或者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二)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担保;(三)担保合同系由单独或者共同持有公司三分之二以上对担保事项有表决权的股东签字同意。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不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该条是针对第

13、7条作出的例外规定。第7条规定了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规定越权签订担保合同的行为,对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相对人的后果,第8条则规定了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对相对人不发生对抗效力的几种情形。第一,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或者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开立的保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保函,一种是符合一般担保关系特征的非独立保函。对于独立保函的认定标准及法律适用问题,最高法院作出了专门的司法解释。根据本司法解释第2条第二款规定,因金融机构开立的独立保函发生的纠纷,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本司法解释第8条与第2条使用的概念不一致,第8条未区分独立保函和一般担保,在该条再次

14、规定金融机构开立保函的问题时,应指金融机构开立的非独立保函,即不具有独立保函特征的一般保函。对独立保函,应按本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适用最高法院的专门司法解释。金融机构开立保函,无论独立保函还是非独立保函,系以其金融实力和信誉提供担保业务,属于其经营范围,是其从事的一项专门经营活动。对金融机构的常规业务,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无须专门授权,故公司不得以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法关于召开会议的规定为由,对抗相对人。同理,担保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担保,法定代表人签订担保合同的行为是日常经营活动,无须逐单授权,公司不得以越权为由对抗相对人。第二,封闭性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担保或占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表决权的股东明知担保。

15、封闭性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未上市的股份公司。封闭性公司担保问题的处理,仅涉及对公司内部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该条规定的情形发生时,公司不得以其未召开会议为由,对抗公司外部的相对人。该条规定了两种情况:第一,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全资子公司属于公司的财产权益,为全资子公司担保应推定符合公司利益,即符合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故公司不得以未形成公司决议,存在损失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因素为由,对抗公司外部的相对人。第二,占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表决权的股东对担保事项明知的。实务中,公司为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很多担保事项是符合公司利益的,公司其他股东对担保事项多数都知情,有的甚至是公司和其他股

16、东共同为相对人提供担保,事后又反悔,以公司未决议为由对抗相对人。对于这种现象,司法解释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对签订合同时占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表决权的股东均知情的情形作出规定,明确在符合本解释第8条规定的情形时,公司不得再以未决议为由对抗相对人。上市公司是开放性公司,具有公众性,涉及的情况更复杂一些,故司法解释排除了上述两种情形对上市公司的适用。三担保制度解释第9条:相对人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关于担保事项已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信息,与上市公司订立担保合同,相对人主张担保合同对上市公司发生效力,并由上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相对人未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关于担保事项已

17、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信息,与上市公司订立担保合同,上市公司主张担保合同对其不发生效力,且不承担担保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支持。相对人与上市公司已经公开披露的控股子公司订立的担保合同,或者相对人与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的公司订立的担保合同,适用前两款规定。本条是对开放性公司的特殊性规定。担保制度解释第七条是关于一般封闭性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的规定,法定代表人签订的担保合同对公司是否生效,取决于相对人是否善意,本条针对开放性公司(上市公司)规定了相对人善意的标准及其非善意时的后果。根据该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相对人要证明自己善意时,应提交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披露了

18、公司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关于担保事项决议的证据,上市公司须有两个行为:第一个是决议,第二个是信披。公司抗辩不承担责任时,应提交其未信披的相关证据。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证监会、银监会即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证监发(2005)120号,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担保业务时的操作规范。该通知一方面要求上市公司要作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并依法公开披露,在签订合同时提交给被担保人;另一方面又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上市公司签订担保合同时,审核上市公司的相关决议及信披情况。上述通知第一条中的第(六)项规定:上市公司在办理贷款担保业务时,应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交公司章程、有关担保

19、事项董事会决议或股东大会决议原件,刊登该担保事项信息的指定报刊等材料。第(七)项规定,上市公司控股的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比照上述规定执行。第二条第(二)项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认真审核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履行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的情况、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况。证监会和银监会的通知自2005年发布至今已经实施了16年,在上市公司、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业界的融资担保中,对行业监管要求签订担保合同的规范方式,已形成了交易习惯,担保制度解释是对上述行业监管及交易习惯的肯定,对符合行业监管模式签订的担保合同,人民法院予以支持。上市公司属于公众公司,对资产处置、对外担保等重大事项的处理,不仅涉及保护

20、公司中小股东利益,还涉及保护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权益,控制股市交易风险、股价异常波动及维护股市稳定等问题,法律、法规及行政手段的严格管控,始终未放松。2020年新修订的证券法又进一步强化了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其中,第五章信息披露有关条款专门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的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公司应立即报送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场所并公告。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抵押、质押及公司提供重大担保事项,被证券法明确列为重大事件。担保制度解释也落实了新修订证券法的有关内容。上市公司是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公司,能被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相对人,也应属于

21、具有较高层次经济地位的企业或个人,其对法律、法规、行政监管政策及市场风险等应具备较高的辨识能力,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及合同外的其他投资人权益、股市风险等,应有较高的注意义务。担保制度解释根据民法典证券法公司法及相关行政监管法规、政策,对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控股子公司、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的公司担任担保人的,对相对人规定了比较高的善意认定标准。四担保制度解释第10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公司以违反公司法关于公司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公司因承担担保责任导致无法清偿其他债务,提供担保时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

22、立于自己的财产,其他债权人请求该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条是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担保的特殊规定,一人公司的对外担保问题,不适用本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一个自然人或者一个法人设立的,股东只有一个人,不设立股东会,故公司法第十六条关于公司对外担保须召开股东会的有关规定,不适用于一人公司。因不设股东会,法定代表人的行为不存在须经股东会决议批准的问题,故如公司以此为由主张担保合同对其不发生效力,没有法律依据。一人公司的担保不涉及公司内部其他股东的利益,但有可能涉及公司外部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该条对实务中的具体问题也作出了规定,明确了以下三点:第一,公司其他债权人

23、可以请求被担保的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担保的股东如转让了股权等,失去公司股东身份,也不能因此摆脱其应承担的责任;第二,被担保股东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其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该规定源于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须有效隔离的规定。公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具备因果关系要件,公司因承担担保责任导致无法清偿其他债务。例如,公司以全部财产为股东提供融资担保,在承担担保责任后,公司财产所剩无几,使得其他到期债权无法得到清偿。如果公司承担的担保责任与其他债务的清偿无关,不适用本条规定。例如,在其他债务发生时,公司

24、的担保义务已经承担完毕,公司的财产状态是支付担保债务后的状态,担保责任承担在先,其他债务发生在后,对其他债务的清偿能力,与公司承担担保责任无关,这类债务对应的债权人,不适用本规定。此外,对不具备上述要件的其他情况,公司其他债权人还可依照民法典的规定,以代位权人身份向被提供担保的股东追偿。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因担保债务属于从债务,公司承担担保责任后可以向被担保的股东追偿,如公司未向股东追偿的,债权人可以根据民法

25、典的规定行使代位权,股东应在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五担保制度解释第十一条: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请求公司或者分支机构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公司决议程序的除外。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在其营业执照记载的经营范围内开立保函,或者经有权从事担保业务的上级机构授权开立保函,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以违反公司法关于对外担保决议程序的规定为由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未经金融机构授权提供保函之外的担保,金融机构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

26、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金融机构授权的除外。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担保公司授权对外提供担保,担保公司或者其分支机构主张不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相对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未经担保公司授权的除外。公司的分支机构对外提供担保,相对人非善意,请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参照本解释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处理。本条是对法人分支机构对外担保的规定。第一款是对一般公司分支机构担保的规定。1995年颁布的担保法第10条规定,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2000年

27、最高法院颁布的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7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因担保法及司法解释已经实施了20多年,法人分支机构不能提供担保及提供担保必须由法人书面授权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实务中法人分支机构提供担保基本沿袭这样的做法。本司法解释对法人分支机构担保的合法方式有修改,将原来的须由法人书面授权,修改为由法人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法人书面授权与法人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不是同一个文件,因旧法与新法司法解释规定不一致,需研究新旧法律衔接时的法律适用问题。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

28、法解释有规定,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更有利于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除外。根据上述规定,除发生规定中的但书部分所涉及的情形外,对2021年1月1日以前签订的合同,仍应适用旧法,即1995年的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2021年后签订的合同,适用新的担保制度解释的规定。第二款是对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担保作出的特殊规定。从法律意义上看,金融机构开具的保函属于保证担保。因保函属于金融机构的一项常规业务,分支机构根据经营范围规范操作出具保函的行为,直接视为法人行为,不须逐单授权,对分支机构经营范围不包括开立保函的,须有权从

29、事担保业务的上级逐单授权,经授权的,法律后果由法人承担。对金融机构信用证及保函业务外的其他担保行为,因不属于其常规业务,以分支机构名义签订担保合同的,仍须经法人同意。结合本解释第7、8条的规定,一般担保不属于第8条规定涉及的保函,应适用本解释第7条的规定,履行一般公司签订担保合同的相关手续,须有公司决议。第三款是对担保公司分支机构作出的特殊规定。对担保公司分支机构的担保,仍延续了1995年担保法第10条及2002年担保制度解释第17条规定的内容,由公司授权。担保公司非一般公司,主营业务是担保,不适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结合本解释第8条的规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无须会议决议,其分支机构担保,也应无须会议决议,由公司授权即可。担保公司非金融机构,虽担保是其主营业务,但也不能比照金融机构在其经营范围内开立保函无须决议的规定,担保公司分支机构提供担保,仍须公司逐单授权。前三款规定内容均有但书,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公司未决议或未授权的除外。对于相对人是否知道的问题,属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实务中,可根据发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以此区分是否善意。第四款是对相对人非善意时,公司应承担责任标准的规定。该规定与本解释第7条第一款中的第(二)项规定相同,可参考前面对相关内容的论证。XXXX月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法律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对公司担保的规定解读.pptx)为本站会员(我是小法师)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