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必修文言文 Ⅰ 课文1 《论语》十二章.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697109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0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必修文言文 Ⅰ 课文1 《论语》十二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增必修文言文 Ⅰ 课文1 《论语》十二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增必修文言文 Ⅰ 课文1 《论语》十二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增必修文言文 Ⅰ 课文1 《论语》十二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单元概览 课题 文体 作者 核心内容 艺术特色 复习目标 论语 十二章 散文 孔子弟 子及再 传弟子 集中收录了孔子关于 “仁”的论述。 1.语言简练,用 意深远 2在简单的对 话和行动中展 示人物形象 3语言浅显易 懂,接近口语 屈原列 传(节选) 人物 传记 司马迁 表现屈原的一生与楚国 的兴衰存亡休戚相关, 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 正直的品德。 1.记叙、议论相 结合 2具有浓厚的 抒情色彩 谏太宗 十思疏 奏章 魏征 指出“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不能 “竭诚以待下” ,必然会 使“骨肉为行路” ,最后 导致难于保守天下。然 后对症下药,提出“十 思

2、”的措施。 1.类比入手,亲 切生动 2骈散结合, 华美流畅 3正反论述, 务尽其旨 4比喻排比, 生动有力 六国论 论说文 苏洵 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 “弊在赂秦”的精辟论 点,借古讽今,抨击宋 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 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 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 训,以免重蹈覆辙。 1.借古讽今,切 中时弊 2论点鲜明, 论证严密 3语言生动, 气势充沛 答司马 书信 王安石 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1.行文简洁,结 1.梳理、积累 这些文言文 分散的基础 知识, 并做到 前后勾连、 连 点成线, 形成 系统的知识 网络。 2重点掌握 实词 “疾”“知” 和虚词“乎” 等。 3背诵全部 篇目。 谏议

3、书 “侵官、生事、征利、 拒谏、怨谤”五个罪名 逐一进行了反驳,并批 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 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 心。 构严谨, 没有枝 蔓 2论证方法多 样 3气势磅礴, 寓刚于柔 项脊 轩志 散文 归有光 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 居的书斋“项脊轩”为 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 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 了祖母、母亲、妻子的 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 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 深沉怀念。 1.以细节表现 人物的风貌, 寄 托内心的感情 2语言质朴, 不加藻饰 3运用叠词, 增加形象性和 音乐美 课文课文 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论语八佾)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子曰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7子曰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5、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21 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22 23 24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25 26 27 28 名。”(论语阳货) 11 子曰 :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 29 30 31 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 32 33 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34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35 36 答案如礼何:把礼怎么样。“如何”意为“把怎么样”道:道理,真理。 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 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贤: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 内:在心里质:质朴 胜: 胜过,超过文 : 文饰野 : 粗野史: 虚浮不实彬彬 : 文质兼备的样子 弘:弘大毅:勇敢刚毅已:停止为山:堆积土山篑:筐平地:填平洼 地知:同“智” ,智慧言:字恕:推己及人小子:学生,晚辈兴:激发 21 22 23 感情(一说是诗的比兴)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群:合群怨:讥讽, 24 25 26 讽谏迩:近事:侍奉敏:迅速,敏捷

7、有道: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 27 28 29 30 31 匡正,端正克:克制复:实践,实行目:具体的条目敏:聪明,机智 32 33 34 35 36 事:从事,照着去做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知者不惑 答案同“智” ,智慧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譬如平地 平坦的地面 小子何莫学夫诗 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答案填平洼地学生,晚辈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君子喻于义 喻之以理 (1)喻 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 其“恕”乎 (2)恕 故今具道所以,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 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敏 敏而好学,不

8、耻下问 答案(1)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劝导,告知比喻 (2)推己及人宽恕,原谅 (3)迅速,敏捷聪明,机智努力,奋勉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朝闻道,夕死可矣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就有道而正焉 迩之事父 答案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贤:形容词作名词,有贤 德、有才华的人。齐:形容词作动词,与看齐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形容词作动 词,匡正,端正名词作动词,侍奉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以为己任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不仁,如礼何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答案判断句标志词:则判断句无

9、标志词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仁(宾语)、 以(介词)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固定句式标志词:如何表反问的固定 句式标志词:不亦乎 6文化常识 (1)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_(作者)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 期成书。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_ _ _ 并称 “四书 ” , 再 加 上 _ _ _ _ _ ,总称为“四书五经” 。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指 _的人。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_的人。

10、 “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典籍中多指_的人;同时,它还 是个谦词,可用来称呼自己。后来被赋予道德含义后,指_的人。 答案(1)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社会地位高人格高尚社会地位低人格卑鄙 三、典句翻译 1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_ 答案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_ 答案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贤德和才华的人,自己在心里 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得分点:贤、齐、内、省,句意通顺)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 答案

11、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遥远。(得分点:弘、毅、任,句意通顺) 四、名句默写 1 论 语 十 二 章 中 , 反 映 “君 子 ”与 “小 人 ”不 同 的 价 值 追 求 的 句 子 是 “_,_” 。 2 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 。 3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刚强的原因是 “_”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 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 。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 还要求君子“_” ,认为

12、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答案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任重而道远4.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5.敏于事而慎于言 一、赏析悦读 在中国古代,诵读论语是读书人的必修课,不只是因为这部书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 也因为它不同凡俗的语言艺术。 有的语言和缓自然, 体现了立人之心。 如孔子在回答子贡 “终 身之言”时说“其恕乎” ,“其”是“大概”的意思,属于揣度语气,不同于“必恕 乎” ; 孔子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有与子贡探讨的意味,显示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性格 特点。有的语言不事雕琢,表现了挚诚之情。如谈论什么是“好学”时,用的几乎是家常语, “食无求饱”“居

13、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 ,短短几句话从物质讲到精神, 从技说到道,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有的语言斩钉截铁,表现了不移之志。如“朝闻道,夕死 可矣”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对“道”的执着追求 ; 又如“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运用比喻修辞表达积极进取的精神 ; 再如“士不可 以不弘毅”“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否定词的单用或连用表现了不容置疑的理性判断。有的语言一针见血,颇有戳心之痛。 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对比之中

14、高下立现,鄙陋者难免汗颜。整部论语语言干练、精警、生动,无怪乎 传承两千多年而不朽。 二、活用素材 素材点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 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反映了孔子的世界观。孔子对鬼神持怀 疑态度,其伦理思想核心是“仁” ,常指人的主观的自觉精神,其政治哲学主要是德治主义, 强调道德教化,而贬低行政命令和刑罚的作用。 论语中有关教育和学习的论述非常丰富, 其中讲述了许多学习心得。同时,还记载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思考关系的论述。 运用角度 精彩运用 文段一: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这里,“道”即真理。真理可以照亮整个

15、人类前行的 道路,世人为此沉迷于真理,献身于真理,不足为奇。但真理的海洋无边无际,我们应当如 何对待真理呢?首先,我们应该坚持求知,探求真理。众所周知,苏洵乃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他 29 岁之前才学平庸,并无过人之处,自 29 岁时幡然醒悟之后,便发奋“读尽天下书, 识遍天下字” ,终成一代大家,真是大器晚成。对于真理,无论我们何时去探索,只要坚持格 物致知,终将有所收获。 文段二: 孔子曰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者,能超越个人狭隘的“利”的诉求, 实乃君子之风也,似有高山仰止之叹。孔子说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千百年来, 人们往往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认为二者乃非此即彼的关系,如同两条平行线,永远 不可能有交集。可事实却完全与之不同,我们应当大声说:“义利兼得,有何不可?” “义”和“利”不是对立关系。虽然孔子视富贵如浮云、若粪土,然而他也说过“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话,他并没有否认“利” ,只是瞧不起“见利 忘义”的小人而已。墨子说:“义,利也。” 易经中说:“利者,义之和。”由是观之, 二者是完全可以相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增必修文言文 Ⅰ 课文1 《论语》十二章.pdf)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