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6、将相和、将相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相、璧、臣”等 16 个生字,会写“召、臣、议”等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召 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 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 3 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 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3 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课前准
2、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史记 :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 自这部名著。 2.板书课题:将相和 齐读课题。 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 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将与相和好如初了,这说明其中还有个从不和到和的过程。文章通过几个小故事给我 们讲述这个过程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试
3、着给这 几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2.学生初读后交流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读文后练说) 三、精读探究,感受人物形象。三、精读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导语过渡: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战功 赫赫的廉颇很不服气,他说了什么?指名读 16 节。 2.探讨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 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110 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 第一处(第 6 节) :指名读,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读 17 节, 理解赵王的“为难” 。 ) 指名再读第 6 节,从他的话
4、里你感受到什么?抓住“想了一会儿、愿意、一定”体会。 再次带着感受和理解齐读第六节。 第二处: (第 8 节中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学法同前。 第三处: (第 8 节中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 理解“理直气壮” 。从“我的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体会到什么? 第四处: (第 9 节中)理解“大大方方” 。和氏璧已不在手上,为什么还能大大方方?说 明了什么? 3.小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我们分明从
5、他说的话里感受到 他并不是“就靠一张嘴” 。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练读“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述故事。四、作业布置:有感情练读“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并不是“就靠一张嘴”被封为上大夫, 而是凭着他的勇敢机智立下大功。现在我们来看看“渑池之会”上他的表现。 二、继续深究二、继续深究 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1114 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指名读,思考:蔺 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引读 13 节, 从蔺相如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引导理解 “鼓 瑟”与“击缶”的区别。从秦王
6、击缶可以看出什么? 2.小结过渡: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又立下大 功,因而被封为上卿。他凭借的绝不是“就靠一张嘴” 。但这位敢与秦王针锋相对的勇士、英 雄,却在听了别人传来的廉颇的一番话后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地躲避廉颇。这是为什么呢? 廉颇到底说了一番什么话? 三、话语比照,感悟品质。话语比照,感悟品质。 1. 引导学生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出示语句比较。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 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
7、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王必然乘机来打 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 2. 你仔仔细细地读他们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点: 一是人称不同。 廉颇称呼蔺相如 “他蔺相如” , 显然有不敬之意。 不仅直呼其名, 而且还在名字前边加了一个“他”字,更突出了廉颇的不服气。而蔺相如始终尊称廉颇 为“廉将军” ,实为真心诚意敬仰这位老将军。这样的称呼,已经把廉颇的居功自傲与蔺 相如的真心诚意表现得十分明白。 二是排名次序不同。廉颇始终将自己排在第一位,从“我廉颇他蔺相如”这样 的顺序中展现;而蔺相如却始终把廉颇排在
8、第一位,从“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中可 见。这就将廉颇的自傲与蔺相如的谦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是关注的中心不同。廉颇居功自傲,关键在于以个人私利为中心,蔺相如顾全大局, 关键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廉颇口口声声“我” 、 “我” 、 “我” ,连说三个,丝毫没有提 到赵国;而蔺相如句句说的是“我们赵国” ,也是连说三遍,全然没有涉及个人私利。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人物语言,感受形象,感悟品质。 4.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做了些什么? 5.引读最后一节文字。 史记原文中写道“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 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攻无不
9、克,战无不胜,渑池之会上因为他镇 守边境,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这身战袍曾陪伴着廉将 军大败齐国,攻取阳晋;陪伴着廉将军固守长平,逼退秦兵这一身战袍,对于战功 赫赫的廉大将军而言,意味着什么?(荣誉、地位、名利)而今,廉将军脱下战袍, 又意味着什么?(放下了自己的荣誉、名利、地位)如果说,蔺相如再三避让廉颇 是为了赵国利益;那么廉颇脱下战袍,负荆请罪,又是为了什么?(精忠为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将相终于和好了,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真是“宰相肚 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 ,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10、。 ”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六、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6 6、将相和将相和 不和 (廉颇图)(蔺相如图) 完璧归赵 百 战 百 胜 渑 池 之 会 勇 敢 机 智 负荆请罪 知错能改 顾全大局 和 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 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
11、积极的情感体验。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 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 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 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 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饿内在联系;然后再精 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血色河南感联系全文 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之后,我知道学生给三个小故事 加个小标题,主
12、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于了肯定,关 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 在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只要他们能说出 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指导学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 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交流结果,学生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很浓。对于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这样真正达到了课堂效果。 回顾本节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 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 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