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登楼之作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318259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登楼之作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登楼之作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登楼之作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登楼之作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登楼之作 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梓州登楼(其二)杜甫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注】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此时史朝义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梓州,在四川东北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在写登楼远望看到故园的满园春色,以及诗人想离开蜀地的心情。B“定”是对客观形势的介绍,“存”是表明对国家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C“冷”与“繁”、“厌”与“思”构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诗人许多经历。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两句连接紧密,一气贯注,诗人的感情也达到高潮。

2、2本诗与写于公元767年的登高都是杜甫的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两小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此诗作于长庆三年,为登楼远眺即兴之作。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傍晚时分,诗人登楼远眺,海天一色,暮色苍茫,山接水,水连天,气象阔大,意境高远。B诗歌前四句画面组织独具匠心。以“东望”领起后三句,由近及远,整个画面显得飞动,有跳跃性。C颈联通过艺术的对接把

3、相互矛盾的自然现象变得合情合理,尾联向友人发出邀请,照应题中“招客”二字。D整首诗前六句写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结尾则由景及情,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情趣,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4苏轼评价“白公晚年诗极高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颈联手法的高妙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登岳阳楼(其二)陈与义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注】靖康之变陈与义当时被贬陈留,随着难民南下,至岳阳楼时作了此诗。杪(mio)秋:晚秋。君山: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白首:白色枯草。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4、的一项是()A湖面平静无风,湖水把天空、夕阳、孤舟、大雁都收纳囊中,洞庭湖独有的意境让人叹为观止。B晚秋后游子登楼望景,落日缓缓落在君山之中,落日融融,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愉悦的感觉。C诗人一路逃亡,北望故国不堪回首,而南游则前途未卜,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D诗人一路只顾观赏风景,到了巴陵还未作出好诗,从侧面写出了洞庭的美好风景。6本诗使用了“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黄庭坚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栏。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注】本诗是黄庭坚

5、在叶县任上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做官。县楼:登封县的城楼。三十六峰:中岳嵩山有三十六个主要的山峰。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楼赋。鲵桓:一说鲵为鲸,桓为盘桓,庄子应帝王云:“鲵桓之审为渊”;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字。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省一“对”字,意思是说登封县的城楼正对着嵩山三十六个高寒的山峰。B首联下句说诗人曾像王粲一样,登上此楼,独倚着栏杆,向远方眺望思念友人。C颔联写一阵春雨过后,诗人静坐在夕阳之下思念远方的朋友,美景更显友情之深。D颈联“嗟我不同醉”和“喜君能自宽”对仗工整,进一步表达了思念和赞许之情。8“嗟”是全诗的诗眼,请说明全诗是怎

6、样围绕“嗟”行文布局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多景楼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注】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B颔联用“乱”“浮”“含”“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的交相辉映。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

7、,诗人内心油然而起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万里”的乘风破浪。10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王氏能远楼范椁游莫美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注】辽东鹤,传说中的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

8、化鹤归飞之事。昆仑池,传说是西王母的居所,池上种有碧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这里代指美酒。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是说人活世间,与其羡慕天池鹏和辽东鹤能够随心所欲,不如发愤图强,靠自己的努力锐意进取,最终达到登高博见之境界。B“醉捧勾吴”二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句意有相似之处,但语气上更斩钉截铁,立意较为积极。C“痛酌”与“醉捧”相呼应,写诗人举杯痛饮后,捧着利剑,酒意未散,步履摇晃,刻画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D结句寄语思乡的朋友,不必乡愁百结、惆怅无涯,又紧扣楼名“能远”的题意,表现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9、。12这首诗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楼晚望杜牧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注释】蒙笼:草木茂盛。汗漫:广远无涯。珠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湖光山色,青翠欲滴,山上葱茏,草木与水中倒影成一个整体。B颔联写燕知社日、鹰识秋风,意在表明人生在世,应知出仕和隐退之道。C第五句写江水的波涛拍打着金陵古城墙,金陵城上的古树已有千寻之高。D第六句化用秦始皇凿山断金陵王气的典故,叹

10、息金陵山已凿平,不再险要。14诗人“登楼晚望”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所写之景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注】黄屋:古代帝王专用黄缯车盖。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薰弦:相传为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B颔联中作者借任嚣、陆贾助力尉佗,意在强调尉佗在历史上的

11、政治功绩。C颈联由“今世”写到“昔时”,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情,饱含历史沧桑之感。D尾联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表现了南越百姓对尉佗的爱戴和感念之情。16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A2春日梓州登楼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如首联“随春入故园”,想象家乡洛阳春色满园,战乱结束,内心是喜悦的。登高写的是诗人悲秋之感,“艰难苦恨繁霜鬓”写尽了诗人的各种愁苦,功业未成,老病孤独,漂泊无依,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看到故园的满园春色”错误,“随春入故园

12、”是作者在想象故乡的情景。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春日梓州登楼写杜甫登楼而生发了离开蜀地的想法,前四句,遥望故园。下四句,追思吴会。这首诗写故园之春,想象家乡洛阳,战乱结束,当已平静,思理舟下峡返乡。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内心是喜悦的。登高表达了诗人身逢战乱、时值悲秋、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七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3B4比喻的修辞。颈联用“晴天雨”来比喻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比喻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使

13、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联想、想象。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皎洁晶莹,宛如霜雪。诗人借助联想和想象生出清凉,月白风清,舒适凉爽,使人身临其境,暑气顿消,意境高妙。【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由近及远”错误。前两句“海天”“山势川形”是远景,三四句“灯火万家”“水中央”是近景,所以应该是由远及近。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比喻的修辞。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样。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比喻新奇,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

14、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晴本无雨,夏本无霜。联想、想象。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皎洁晶莹,宛如霜雪。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壮美的山河,凉爽宜人的气候,使人身临其境,暑气顿消,意境高妙。夏夜江楼清凉宜人,诗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充溢其中。结合尾联“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作者以亲切的口吻招客消暑,情意真切,充满了人情之美,可知颈联的描写为下文借景招客做铺垫。5B6诗人一

15、路逃亡来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此地湖水映天、天晴无风、夕帆片片、雁阵列列,可谓风景优美。景色虽美,但靖康之变,山河破碎,让诗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诗人借此乐景反衬出宋朝遭难之后诗人的沉痛哀情,表达出诗人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愉悦的感觉”错。“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意思是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晚秋的景色,看日落君山。写人亦写景,而且再次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并没有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愉悦的感觉。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一路逃亡来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

16、雁正浮空。”这就描绘了多种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风”三字略显俗套,但这正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同韵味,不加修饰,此地湖水映天、天晴无风、夕帆片片、雁阵列列,写出了湖水之壮美。景色虽美,“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开始写诗人的归途了,靖康之变,山河破碎,而且又再一次将诗句引向了景物,向北看,见白草稀稀,向南望则见枫叶红红,诗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最后两句写诗人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这就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但是情感是“忧”的,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诗人借此乐景反衬出宋朝遭难之后诗

17、人的沉痛哀情,表达出诗人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7B8“嗟”,叹息之意。首联写友人登楼眺望,自己不能同游,这是写叹息的诱因。颔联写雨后清坐和夕阳下相思,具体展现叹息时的形象。颈联通过“不同醉”和“能自宽”的对比,点明叹息的原因。尾联写何时能摆脱繁琐公务、归去过渔钓的隐居生活,这是叹息的延续。【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说诗人曾像王粲一样,登上此楼”错误。首联是想象友人登临的情景,联想到嵩山的三十六个主要山峰和王粲的登楼赋,下句的意思是说,你也像写登楼赋的王粲那样,独倚栏杆,登楼远眺。另外,从诗题“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也可知登楼者不是诗人,而是友人。故

18、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首先要解释“嗟”是嗟叹、叹息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本诗是如何围绕“嗟”字行文布局的特征。首联“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璨登临独倚阑”,写登封县的城楼正对着嵩山三十六个高寒的山峰,作者想象朋友王晦之像当年王粲一样独自倚靠阑干,登楼远眺。作者和友人分隔两地,不能同游,这是写作者叹息的诱因。颔联“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写春雨停歇,夕阳西下,作者孤身独坐,思念远方的友人,描绘了作者叹息时的形象。颈联“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是叹息自己不能和对方一同喝醉,欣慰对方在远方能够自我宽慰,通过“不同醉”和“能自宽”的对照,点明作者叹息的原因。尾联“

19、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是写自己在叶县无法自宽,希望能摆脱繁琐的公务,“钓鲵桓”是闲适的隐居生活,“几时归”是叹息不知道何时才能归隐。最后一句是是作者叹息的延续。9C10在诗歌中,情和景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的统一体,“景”因情而展现,“情”因景而触发。没有某种情感,就不会发现与情感相应的景物。由“欲收嘉景此楼中”可见,诗人是满怀热情与希冀登多景楼览“嘉景”的。有了这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的景观就是一幅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这就是“景无情不发”的具体体现。没有某种景物,相应的情感就不会被触发而产生。壮丽宏阔的景象,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和胸襟,于是他在尾联抒发了个人的抱负,虽老

20、境渐至,征尘满衣,但内心仍未放弃对未来的企望和追求。这就是“情无景不生”的具体体现。【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C.“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错。“一川钟呗淮南月”意思是月光下淮南原野传来了佛寺的钟声梵歌,诗句中没有体现“隐逸之情”。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景关系的能力。作答时,先要准确理解“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一理论的含义,即“景因情而展现,情因景而触发”,景与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然后据此结合诗歌分析即可。首联中“欲收嘉景此楼中”“四望通”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多景楼屹立北固山上,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诗人“欲收嘉

21、景此楼中”意谓欲于此楼周览胜景,只消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带着这样的情感登楼赏景,可以想见诗人看到的一定是自己想看到的美好景色。果然颔联“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诗人看到的景观就是一幅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没有某种情感,就不会发现与情感相应的景物。可见,这就是“景无情不发”的具体体现。颔联“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云气和水光氤氲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晚霞同山峦于夕阳下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色彩明丽,境界开阔。“云乱水光浮紫翠”,着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

22、的远天。颈联“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月光下淮南原野传来了佛寺的钟声梵歌;江面上强劲的海风送来了远方的航船。月光下传来“一川钟呗”,不难想象出淮南原野的平阔寂静;海风中驶出“万里帆樯”,使人意识到长江的迢遥汹涌。这四句,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一写淮南寺钟,一写江面帆船,景象壮阔。这壮丽宏阔的景象,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和胸襟,于是他在尾联写了“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年老了衣服上仍旧风尘仆仆,心里真羡慕那暮色中的飞鸿。抒发了个人的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但内心仍未放弃对未来的企望和追求。没有某种景物,相应的情感就不会被触发而产生。可见,这就是“情无景不生”的具体体现。11C12

23、本诗实写诗人登楼畅饮见到海上朝阳升起、光照大地,桑枝掩映窗棂的窗面的画面,营造出雄奇壮丽的意境。诗歌实中生虚,能远楼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天池鹏、辽东鹤碧桃花的仙界虚景,使诗人突发奇想:那滔滔不绝的海水化作美酒,喝个尽兴。诗歌在虚实结合中传达出诗人对登能远楼所见美景的热爱,表现了诗人看破红尘的高情逸志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刻画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错。第七句“醉捧勾吴匣中剑”中“醉捧”与前一句中的“痛酌”的形象相呼应,我们仿佛看见诗人举杯痛饮后,小心翼翼的捧着利剑,酒意未散、步履摇晃的情态。这一句刻画出诗人摒

24、弃世俗、孤高傲世的品格。所以,应是“摒弃世俗,孤高傲世的诗人形象”。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写出诗人认为得到美酒不要吝惜,应当开怀痛饮,抒发了诗人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美好的情感;“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写诗人劝告人们抽出吴王匣中的宝剑,砍断那千秋万古的悲愁;“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描写沧溟外涌出一轮朝阳,阳光把莽莽苍苍照亮,几条桑枝的身影,点缀着高楼的轩窗。可见,海上朝阳升起、光照大地,桑枝掩映窗棂的窗面的画面,都是诗人登楼畅饮见到的雄奇壮丽的意境,是实写。“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人生万事须自为,

25、跬步江山即寥廓”,运用呼告手法,劝告人们要努力,不要追求不现实的东西;“天池鹏”“辽东鹤”“昆仑池”等化用典故,使诗歌含蓄蕴藉;“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运用设问,先问后答;“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是诗人想象之景,想象昆仑池边,碧桃花开如此娇艳,它们伴着东风飞舞,化成天上云霞片片。诗人又突发奇想:那滔滔不绝的海水化作美酒,喝个尽兴。这些是虚写。诗歌在诗歌景象大开大合,意境雄壮奇丽,在虚实结合中传达出诗人对登能远楼所见美景的热爱,结句“底须惆怅惜天涯”更是直接表现了诗人看破红尘的高情逸志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3D14孤独之感。诗人日晚登楼,极目所见,湖山苍翠一色,因无人同

26、游而顿生孤独之感。繁华不再。金陵城高万仞,然而却一片空寂,诗人感慨人事代谢,昔日繁盛不再。怀古悲愁。尾联“不欲登楼”,正话反说,本不想登楼怀古,怕引起伤感之情。然而眼前所见之景,夕阳一落而不见,飞鸿一去而不返,自然引发了无限悲愁。【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和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D.“叹息金陵山已凿平,不再险要”错误。第六句化用秦始皇凿山断王气的典故,意思是说金陵的山虽有万仞高,但空有天险,王气已收,一片空寂。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两句描写湖山苍翠,草木茂盛,远远望去,湖面广阔无边,夕阳西下之时,只有诗人一人江楼眺望,不由生

27、出孤独之感。“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两句描写湖水荡漾,树木已经高达千寻,不由想起当年秦始皇凿山断王气的典故,眼前的金陵的虽有万仞高山,但空有天险,王气已收,只余一片空寂。因此感叹繁华不再,昔盛今衰。“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交代诗人不想登楼的原因,就怕看到山水景色,引发怀古伤感之情,然而眼前夕阳西斜,转眼不见,飞鸿翻飞,去而不返,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悲愁。15C16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

28、叹。【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情”错误。“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意思是:当地祭祀的社庙仍然热闹,飘飘旌旗胜过过去的行宫。并没有物是人非之情,主要突出后人对尉佗的感念。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一般以登楼为题的诗歌,写作的思路是登高揽胜即景抒怀,本诗题为“登楼”却不见登楼之景。诗人因楼而想到尉佗,此等遥思比之远眺赏景更见深沉。首联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典故写天下纷争,以“未穷”二字暗示战祸绵延之久,也与诗歌尾联薰弦之典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在对比中凸显尉佗的功绩。就是在这样的动荡中,尉佗在岭南自立,寻得一方乐土。颔联以春秋笔法写尉佗一生,因任嚣而有自立之能,因陆贾而起归顺之思,一笔带过。诗人抒怀却不依于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颈联由古时写到今世,当地百姓依然为尉佗立庙祭祀,旌旗猎猎,箫鼓喧闹。“今世”对“昔时”,今昔对比,尉佗之名却依旧。是什么原因让百姓至今不忘?尾联自然借此抒怀:百姓们未必知道虞舜的贤明,但尉佗在岭南护佑一方,让百姓皆承其恩泽,这岂不是虞舜之功吗?诗人对尉佗的评价可谓高矣。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的时局慨叹。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阅读之登楼之作 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