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上数学第五章检测题八上数学第五章检测题(BS) (时间:120 分钟 总分:120 分) 一、选择题(第小题 3 分,共 30 分) 1方程 2x1 y0,3xy0,2xxy1,3xy2x0,x 2x10 中,二元一次 方程的个数是( B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解方程组 4x3y14 4x3y5 比较简单的解法是( B ) A代入法 B加减法 C试验法 D以上都不对 3若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xy5k, xy9k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 2x3y6 的解, 则 k 的值为( B ) A3 4 B.3 4 C.4 3 D4 3 4解方程组 2x3y7, x3y
2、9, 得( D ) A3x2 B3x2 Cx2 Dx2 5如图,两条直线 l1和 l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下列方程组中的解的是( B ) A. y2x1, yx2 B. yx3, y3x5 C. y2x1, yx1 D. y2x1, yx1 6以方程组 2xy0, xy3 的解为坐标的点(x,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B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根据以下对话,可以求得小红所买的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分别是( C ) A0.8 元/支,2.6 元/本 B0.8 元/支,3.6 元/本 C1.2 元/支,3.6 元/本 D1.2 元/支,2.6 元/本 8 已知等腰三
3、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 a、 b, 且 a、 b 满足 2a3b5(2a3b13)20,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 A7 或 8 B6 或 10 C6 或 7 D7 或 10 9将一张面值 100 元的人民币兑换成 10 元或 20 元的零钱,兑换方案有( A ) A6 种 B7 种 C8 种 D9 种 10已知甲校原有 1 016 人,乙校原有 1 028 人,寒假期间甲、乙两校人数变动的原因 只有转出与转入两种,且转出的人数比为 13,转入的人数比也为 13.若寒假结束开学时 甲、乙两校人数相同,则乙校开学时的人数与原有的人数相差( D ) A6 人 B9 人 C12 人 D18 人
4、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1若 2x2a 5bya3b0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b)2 016 1 . 12 请你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它的解为 x1, y2, 这个方程组是 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 如如 xy1, xy3 . 13方程组 2xy3m, 2yx4m5 的解满足 xy0,则 m 5 . 14已知代数式3xm 1y3与5 2x nymn是同类项,那么 mn 3 . 15已知方程组 y3x30, 2y3x60 的解为 x4 3, y1, 则一次函数 y3x3 与 y3 2x3 的 交点 P 的坐标是 4 3, ,1 . 16 某企业现在年产值为 15 万元,
5、 每增加投资 100 元, 一年就可以增加 250 元产值 如 果新增加的投资额为 x 万元, 年产值为 y 万元, 那么 x 与 y 所满足的方程为 y2.5x15 . 17 丹东市教育局为了改善中、 小学办学条件, 计划集中采购一批电子白板和投影机 已 知购买 2 块电子白板比购买 3 台投影机多 4 000 元, 购买 4 块电子白板和 3 台投影机共需 44 000 元则购买一块电子白板需 8000 元 18 水仙花是漳州市花, 如图, 在长为 14 m, 宽为 10 m 的长方形展厅, 划出三个形状、 大小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摆放水仙花,则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为 16 m. 三、解答题(
6、共 66 分) 19(10 分)解方程组: (1) 2xy6, x2y2; (2) 2x3yz4, 3x2y3z7, x3y2z1. 解:解: x2, y2; 解:解: x 1, y4, z6. 20(8 分)小明同学在解方程组 ykxb, y2x 的过程中,错把 b 看成了 6,他其余的解题 过程没有出错,解得此方程组的解为 x1, y2, 又已知直线 ykxb 过点(3,1),请你求出 b 的正确值 解:根据题意得解:根据题意得 k62, 3kb1, 解之得解之得 k4, b11. 答:答:b 的正确值是的正确值是11. 21.(8 分)刘老师布置了一个探究活动作业:仅用一架天平和一个 1
7、0 克的砝码测量壹元 硬币和伍角硬币的质量(注:同种类的每枚硬币质量相同) 聪明的孔明同学找来足够多的壹元和伍角的硬币,经过探究得到以下两个探究记录: 记录 天平左边 天平右边 状态 记录一 5 枚壹元硬币,一个 10 克的砝码 10 枚伍角硬币 平衡 记录二 15 枚壹元硬币 20 枚伍角硬币, 一个 10 克的砝码 平衡 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出一枚壹元硬币多少克,一枚伍角硬币多少克 解: 设一枚壹元硬币解: 设一枚壹元硬币 x 克克, 一枚伍角硬币一枚伍角硬币 y 克克, 依题意得:依题意得: 5x 1010y, 15x20y10,解得 解得 x6, y4. 答:一枚壹元硬币答:一枚壹
8、元硬币 6 克克,一枚伍角硬币一枚伍角硬币 4 克克 22(8 分)某地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安置一批居民,若每个月安置 12 户居民,则在规定时 间内只能安置 90%的居民户;若每个月安置 16 户居民,则可提前一个月完成安置任务问 要安置多少户居民?规定时间为多少个月?(列方程(组)求解) 解: 设要安置解: 设要安置x户居民户居民, 规定时间为规定时间为y个月个月, 根据题意根据题意, 得得 12y 90%x, 16(y1)x,解得 解得 x80, y6. 答:要安置答:要安置 80 户居民户居民,规定时间为规定时间为 6 个月个月 23(9 分)某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了两种手机上网计费方式:方
9、式 A 以每分钟 0.1 元的 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 B 除收月基费 20 元外,再以每分钟 0.06 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 费假设顾客甲一个月手机上网的时间共有 x 分钟,上网费用为 y 元 (1)分别写出顾客甲按 A、 B 两种方式计费的上网费 y 元与上网时间 x 分钟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并在如图的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如何选择计费方式能使甲上网费更合算? 题图 答图 解:解:(1)方式方式 A:y0.1x(x0), 方式方式 B:y0.06x20(x0),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两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2)解方程组解方程组 y 0.1x, y0.06x20,得 得
10、x 500, y50, 所以两图象交于点所以两图象交于点 P(500,50) 由图象可知: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由图象可知: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 500 分时分时,选择方式选择方式 A 省钱;省钱; 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等于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等于 500 分时分时,选择方式选择方式 A、方式、方式 B 一样;一样; 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多于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多于 500 分时分时,选择方式选择方式 B 省钱省钱 24.(11 分)八(1)班五位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数学素养竞赛试卷中共有 20 道题,规定每 题答对得 5 分,答错扣 2 分,未答得 0 分赛后 A,B,C,D,E 五位同学对照评分标
11、准回 忆并记录了自己的答题情况(E 同学只记得有 7 道题未答),具体如下表: 参赛同学 答对题数 答错题数 未答题数 A 19 0 1 B 17 2 1 C 15 2 3 D 17 1 2 E / / 7 (1)根据以上信息,求 A,B,C,D 四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 (2)最后获知 A,B,C,D,E 五位同学成绩分别是 95 分,81 分,64 分,83 分,58 分 求 E 同学的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 经计算,A,B,C,D 四位同学实际成绩的平均分是 80.75 分,与(1)中算得的平均分 不相符,发现是其中一位同学记错了自己的答题情况,请指出哪位同学记错了,并写出他的 实际答题情况
12、(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解:解:(1)x( (19171517) 5(221) (2) 4 82.5(分分), 答:答:A,B,C,D 四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是四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是 82.5 分分 (2)设设 E 同学答对同学答对 x 题题,答错答错 y 题题,由题意得由题意得 5x 2y58, xy13, 解得解得 x12, y1. 答:答:E 同学答对同学答对 12 题题,答错答错 1 题题 C 同学记错了同学记错了,他实际答对他实际答对 14 题题,答错答错 3 题题,未答未答 3 题题 25(12 分)如图所示,在 A,B 两地之间有汽车站 C 站,客车由 A 地驶往 C 站,货 车由
13、B 地驶往 A 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图是客车、货车离 C 站的路程 y1,y2(千 米)与行驶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填空:A,B 两地相距_千米; (2)求两小时后,货车离 C 站的路程 y2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客、货两车何时相遇? 解:解:(1)440 (2)由图可知由图可知货车的速度为货车的速度为 80 240 千米千米/小时小时, 货车到达货车到达 A 地一共需要地一共需要 2360 4011 小时小时 设设 y2kxb,代入点代入点(2,0)、(11,360)得得 2k b0, 11kb360,解得 解得 k 40, b80,所以 所以 y240 x 80; (3)设设 y1mxn,代入点代入点(6,0)、(0,360)得得 6m n0, n360, 解得解得 m 60, n360, 所以所以 y1 60 x360. 由由 y1y2得得 40 x8060 x360,解得解得 x4.4. 答:客、货两车经过答:客、货两车经过 4.4 小时后相遇小时后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