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考点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75771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考点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考点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考点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考点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考点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 34 3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经过中西风俗习惯的对比,人们认识到蓄辫习惯不适应近代社会生活的需 要,但发辫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象征,勿论国内人士,即使是定居海外的侨民,也少有贸然 敢将发辫剪除者。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认识不断提高 B清政府威信的降低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革命派的大力宣传 2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 ,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 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 2000 多万两;天津在 1912 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

2、帽耗资达 125 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31907 年 10 月 13 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 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 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 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 ” 这一社会现象说明( ) 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 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 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 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 4 时事新报图画新

3、闻(宣统年间出版)载文说: “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 者躬行表率, 嗣后无论绅宦妇女, 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 俾民间得资楷模。 ” 该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C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 D废止缠足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5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 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 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 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部分国人的民族意

4、识开始觉醒 6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记载,民国时期燕京大学女生有 9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 , 上海 “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 , 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 甚至 “夫可以出妻嫁妻” 。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婚姻观念出现新旧的碰撞 B农村婚姻观念深受传统的影响 C婚姻自主已成为一种时尚 D城乡婚姻观念变迁存在不平衡 7据崇德老人自订年谱描述: “庚子(1900 年)以后,风气弥开,男女皆尚高领窄袖 凡西洋服饰若花边细钮绒毛衣之属皆为常御之品,而往时之阑干挽袖均捐废矣。 ”对此理解 最恰当的是(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B西方的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C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

5、饰 D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81946 年 11 月,广州市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由市长证婚。参加者除要取得“婚姻注册 许可证”外,还要增加合格医生开具的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蓝布中山装,女 穿长袖全白旗袍,并手持花球一束。这表明( ) A广州人民观念先进 B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 C政府操控婚姻习俗 D中国婚俗已经完全西化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而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 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材料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 B改革

6、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C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 D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10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谓(自来 水)饮之有毒,相诫不用” 。这表明近代上海( )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B城市设施完善 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 D善于学习西方 11上海学者许纪霖说:民国时期,北京知识分子的核心是学者专家、大学教授,而上海文 化精英的主流是出版商、 报业大王、 记者、 编辑、 民间教育家以及自由撰稿人。 这说明( ) A北京是民国时期政治中心 B北京的教育水平要高于上海 C上海的纸质传媒优于北京 D上海的市场经济比北京发达 121

7、903 年,湖南第一女学堂创办,第二年湖南名儒王先谦纳女学生为妾不成,指使巡抚 上折称“湘省女学并无实用,徒为伤风败俗” ,导致学堂被清廷查封。1905 年,朱剑凡以办 “家塾”之名偷办女校,为周南女校的缘起。这主要反映出清末( ) A地方守旧势力与官府勾结 B新政推行在地方举步维艰 C女学社会基础尚不广?泛 D女权兴盛已成滚滚潮流 13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天即发布改用阳历令 ,废帝王纪年而为国家纪年, 又推举阳历为国历,然阴历仍占据民国初年社会主流。1928 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 历运动, 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 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 进行

8、调适。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主导社会习俗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中国社会仍然止步不前 D西方文明不适应中国 14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舍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而教会大学则按业主要求,在设计风 格中融入了斗拱支撑的宽阔大屋顶、仿木混凝土柱、铁制花格窗等元素。这说明( ) A教会力求适应中国文化 B中西方的建筑理念共通 C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打击 D政局稳定利于教育发展 151896 年 6 月 30 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同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 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 “杂耍”和“戏法” 。这反映了( ) A徐同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

9、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 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 161904 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 30 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 、 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 、 劝戒缠足示谕等。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变迁 B社会精英倡导移风易俗 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废止缠足 D戊戌变法影响习俗变迁 17下表为 1927 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烟砚念的抽样调查情况,由表格信息可看出 当时婚姻观念( ) 婚烟一经成约,即不宜解散 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 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 赞成 反对 赞成 反对 赞成 反对 1640% 8360% 2850% 7150% 94% 6% A崇尚

10、自主自由 B受政局变动形响较大 C保守思想占主流 D淡化了门第观念 181933 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 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当选征文反映的主要观点 女性理想 的爱人 忠实的爱 情 健全的 体魄 革命的 精神 不慕虚荣 和时尚 丰 富 的 学识 人 格 高 尚 节 俭 的 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 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 体格 性情温 和 无攀登虚 荣习气 相 当 的 学识 文 学 艺 术修养 自 立 的 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

11、.5% A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B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攀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191950 年 5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实施,成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婚姻法的颁布( ) A拉开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序幕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C提高了妇女的参政和生产积极性 D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202017 年 3 月 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12、:2016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44 万亿元,增长 67%,名列世 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 降 23%转为增长 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5%。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中国( )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创新已有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C已经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D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丰硕 二、非选择题 21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 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 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 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 除了洋务派为中国 传统家训教化带

13、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 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 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而辛亥革命的爆发, 则标 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二 1820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 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 1920 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 ,成为医 疗机构的主体部分。 在工作效率上, 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 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

14、医疗行政方面,1905 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 务), 1912 年,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 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 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 开始呈现社会化、 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 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 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 医学人才的培 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 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 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 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

15、究儒家思想和古代 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 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 社会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 梁启超创造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

16、教育理 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 道德观念。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 肯定: “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 这一句话, 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 ”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 想和忧国忧民。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 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 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 年获美国

17、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 年获辛 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 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 任邮电部电信技术 研究所技术员;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创造了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社会条 件和深远影响。 (2)结合上述材料中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一个人人生道路 选择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世纪后期,伴随西洋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较早介绍到 中国的解刨学、生理学著作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关于人体构造, 说概中阐述说,造 物主对各器官的内部构造巧

18、为安排,以达成人类“致知”的目的。如人身各部分皆成长,独 耳骨则否,是因为“生人从幼至老,惟学是务,恒若闻见不广,故以听闻为基,以至无穷无 尽” 。上主造人,赋予灵魂与身体,亦同时斌予人一个目标: “天主生人,付之灵性聪明,以 格物穷理” 。在他们的世界里,不论是人体,或造疗病的草木,都只是符号,象征着人与天 主的关系,引领着人迈向信仰之途。 据祝平一身体、灵魂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整理 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 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 书籍和刊物, 相关

19、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 大多强调秦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 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 年)广告词言: “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 子弟日肆习之。 ” 据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整理 材料三 19782008 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 5 番,增长了 305 倍,年均增 长 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 64%,比 19491978 年的年均增速高 27 个百 分点。 2009 国家统计局报告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中的“卫生”观念在

20、传播模式上有何不同?简要评价晚清与“卫 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 (2)1978 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你认 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A 项是材料“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的 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材料“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 同风俗”可知,国人剪辫行动的主要原因是受甲午战败的影响,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 深,清政府威信降低,故 B 项正确;C 项是材料“甲午惨败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 俗,开始有剪辫行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

21、误;D 项是材料“甲午惨败 后,海外华侨为与当地社会同风俗,开始有剪辫行动”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 【解析】该项不能反映材料后半部分信息,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戊戌时期辛亥革 命后1912 年初” ,反映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对服饰、风俗的影响,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的必然性,故 C 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国人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 【解析】根据描述了 1907 年的一对婚礼的过程,可知采用的是新式婚礼的形式,说明西 方的婚俗对中国有影响,但不能以此说明传

22、统婚俗已被废除,故 A 项错误;通过这件事情可 以得出年轻人对西式婚俗的认同,故 B 项正确;1907 年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 C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此次婚姻与政府有关联,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清政府还没有被推翻,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符 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材料只说了鼓励女性放足,不能说明晚清时期封建陋习 已基本被清除,故 B 项错误;据材料“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 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可以得出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 女性放足,故 C 项正确;材料说的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

23、性放足,没有说明其他阶层对废 止缠足的态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5 【解析】据材料“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 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 精神焕发、 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 可知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 神追求,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符 合题意,故 B 项正确;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部分国人的民族意 识开始觉醒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答案】B 6 【解析】根据材料“无爱情即离婚” 、 “夫可

24、以出妻嫁妻” ,说明新旧婚姻观念交织,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 ,农村婚姻观念依旧比 较保守,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燕京大学女生有 967%的人赞成无爱情 即离婚 ” 、 “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 ” “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 可以出妻嫁妻 ”可知,婚姻自主并未成为一种时尚,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无 爱情即离婚” 、 “夫可以出妻嫁妻” ,说明城乡间婚恋观念存在较大差异,故 D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 【答案】C 7 【解析】根据材料“男女皆尚高领窄袖” “凡西洋服饰若花边细钮绒毛衣之属皆为常御之 品”

25、可知当时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当时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在大城市并非普遍 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故 A 项错误;西方的服饰开始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 B 项错 误; 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说法太绝对, 当时国人(尤其是农村和内地)还是以传统服 饰为主,故 C 项错误;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答案】D 8 【解析】材料中这次婚礼是集体婚礼,有市长作为证婚人,参加者要有婚姻注册许可证和 健康检查证明书,举行仪式时男穿中山装,女穿旗袍并手持花球,说明当时的婚姻习俗受到 西方的影响, 由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 材料表明婚姻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并不能表明广州 人民

26、观念先进,故 A 项错误;婚姻习俗逐渐简约文明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近代中国婚姻习俗发生的变化不能体现政府操控婚姻习俗, 故 C 项错误; 当时中国的婚姻习 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不代表完全西化, 而且中山装和改良旗袍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故 D 项错 误。 【答案】B 9 【解析】 材料中可以看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个性和多变,时尚,不等于奢侈浪 费,故 A 项错误;人民生活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高,90 年代尚未实现小康,故 B 项错误; 西方的生活观念的冲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个性和多变、时尚 是思想观念改变的体现,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7、10 【解析】材料中市民的恐惧来源于新事物而非战争,故 A 项错误;仅以电灯和自来水等 不能得出设施完善,故 B 项错误;电灯和自来水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遭到了近代上海市民 的疑惧,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上海对西方文明的疑惧而非善于学习和接纳,故 D 项错 误。 【答案】 C 11 【解析】材料反映的北京和上海文化主流的不同,材料中仅仅涉及知识分子的组成,并 不能据此说明北京是政治中心,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北京与上海的教育水平,故 B 项错误;C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北京知识分子的核心是学者专 家、大学教授,而上海文化精英的主流是出版商、报业大王、记

28、者、编辑、民间教育家以及 自由撰稿人”主要是因为上海的受列强侵略较早,思想开放,经济发达,所以受西方影响较 大,而北京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2 【解析】 “湖南名儒王先谦纳女学生为妾不成”不能说明其守旧性,而理解为利益得不 到满足而产生的报复心理,故 A 项错误; “1903 年,湖南第一女学堂创办”不是清末新政的 内容,故 B 项错误; “巡抚上折称湘省女学并无实用,徒为伤风败俗 ,导致学堂被清廷查 封” “以办家塾之名偷办女校”可见社会对女学并没有充分认可,故 C 项正确; “1903 年,湖南第一女学堂创办,第二年湖南名儒王先谦纳女学生为妾不成,指使巡

29、抚上折称湘 省女学并无实用,徒为伤风败俗 ,导致学堂被清廷查封”不能体现女权兴盛已成潮流性, 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3 【解析】 “1928 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国历运动,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 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表明政府想主导社会习俗, 但没有成功,故 A 项错误; “但与阴历有关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政府只 好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适”表明传统习俗对民众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故 B 项正确;政 府在国历与阴历之间进行调试表明尽管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但社会在缓慢进步, 故 C 项错误; 国历的使用表明西方文明被中国接受,西

30、方文明适应中国,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4 【解析】根据题目中“教会大学则按业主要求,在设计风格中融入了斗拱支撑的宽阔大 屋顶、仿木混凝土柱、铁制花格窗等元素”得出:教会力求适应中国文化,故 A 项正确;题 目中并未出现中西方的建筑理念的共通, 故 B 项错误; 根据题目中教会大学融合传统建筑文 化的观念,故 C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政局稳定的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5 【解析】仅根据个例不能断定最早,故 A 项错误;根据一个影院的情况,不能得出电影 成为主要娱乐方式,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二者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故 C 项错误; 根据材料“内设西洋影戏穿插唱

31、戏、 杂耍和戏法 ” ,表明人们娱乐方式存在多种 选择,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6 【解析】 根据材料“1904 年” ,与辛亥革命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张尚书 (之洞)袁宫保(世凯)” ,社会上层积极倡导废除缠足,故 B 项正确;该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1904 年” ,与戊戌变法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7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27 年”和对解散婚姻比例的增多,得出此时受新文化运 动传播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故 A 项正确;婚姻观念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政局动荡 是外因,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可以看出:新潮

32、思想占主要地位,故 C 项错误;题 目中并未牵涉到门第观念,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8 【解析】女性择偶标准中“革命精神”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革命激情高涨,故 A 项 正确;非战争年代“体格健康”也是择偶的重要标准,故 B 项错误;男性对女性要求不爱慕 虚荣不等同于坚守质朴的传统,故 C 项错误;对爱情的忠贞是当时人们追求的婚姻的状态, 而非婚姻自由的表现,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9 【解析】 1950 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已开始建立,故婚姻法不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的序幕, 故 A 项错误; 土地改革标志着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故 B 项错误; 婚 姻法保障妇女的

33、权益,从而提高了妇妇的参政和生产积极性,故 C 项正确; 婚姻法与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0 【解析】材料所述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无关,故 A 项错误;材 料所述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涉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故 B 项错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 国家,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 ,及相关数据体现出改革开放政 策的成果丰硕,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1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 之外,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 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

34、家人的教育指导 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 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得出呈现新的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第二小问原因,据 材料二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 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 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得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据材料二“而辛亥革命的爆 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得出辛亥革命的冲击。 (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 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得出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 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据材料二“南京

35、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 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 势”得出政府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机构,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据材料二“中 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得出出现中西医并 存的医疗格局, 现代医疗制度、 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 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影响, 据材料二“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 “中国人 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得出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念,据材料二“它的服务对 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得出提升

36、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据 材料二 “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 得出促进了现代医疗制度和教育 的发展。 (3)第一小问价值,据材料三“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 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得出家训的内容可以古 为中用,推陈出新,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唱响时代主旋律,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第二小问原 因,综合材料得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代变迁。 【答案】(1)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 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 (2)变化: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

37、化、高效化;政府 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机构, 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 大众化趋势; 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 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 影响: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念;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现代医疗制 度和教育的发展。 (3)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生旋律。 原因:时代变迁。 22 【解析】 (1)第一小问条件,紧扣 20 世纪 20 年代这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空坐标之下 所发生的历史大事均可以纳入体系,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等内容 从其影响的角度均可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根据“中国家庭教育”可知,只可能是家庭个人 和公民

38、个体。 (2)家风对一个人生身道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题目要求“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 长经历这个一定要叙述清楚,在叙述的过程中把家风的影响说明即可。 【答案】 (1)条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国家民族意识 增强;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 式学堂的创办促进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 影响:有利于培养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新公民。 (2)影响:家风文化对一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影响深远。张太雷的女儿正是在父亲教诲下认 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密不可分,选择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梁思礼在父 亲爱国思想和行动的影响下,

39、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念,留美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优 越的生活条件回到新生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奉献其一生。(符合题意即可)。 23 【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 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可得国内知识阶层为传播主体;据材料二“文化市场涌 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 秦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 上” “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以书刊、广告、教材等作 为传播媒介;以近代西方先进的生物学、医学知识为内容

40、;将卫生知识与民族意识结合;以 促进民族发展与文明进步为目的。第二小问评价,要一分为二,据材料二“讲求卫生、强身 救国的主张”可得:(积极)“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据材料二“大多强调秦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 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可得: “卫生”作为衡量国家之间现代性差距的尺度, 其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进程。据材料二“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 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可得: “卫生”被商家作为一种消费文 化符号,其流行对民族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据材料二“大多强调秦西的兴盛与

41、其对生理卫 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凡有保种之责,而知 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等可得:(消极)但晚清时期,卫生观念流行也存在被 滥用、误用现象。如种族优劣论、商家过度宣传等,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四“19782008 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 5 番” ,结合农村和城 市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史实得出实行改革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1)不同:国内知识阶层为传播主体;以书刊、广告、教材等作为传播媒介;以近 代西方先进的生物学、医学知识为内容;将卫生知识与民族意识结合;以促进民族发展与文 明进步为目的。 评价:(积极)“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生”作为衡量国家之间现代性差距的尺度,其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进程。 “卫 生”被商家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其流行对民族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消极)但晚晴时期,卫生观念流行也存在被滥用、误用现象。如种族优劣论、商家过度宣传 等,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 (2)举措: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素:经济水平、政府政策、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居民收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届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考点3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