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1自西班牙人占领美洲后便强迫当地人种植欧洲市场上急需的棉花、烟草、可可等产品,而西班牙本土特产的橄榄、葡萄等产品被禁止在美洲种植。西班牙人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护本国在世界市场中心地位B完善西班牙农业生产结构C强化美洲对西班牙的经济附属D打击美洲对西班牙的反抗2从1780年始,东印度公司允许印度办报,其中1835至1842年两任总督新闻政策最为宽松。“不能对印度报刊实行歧视性控制将英国的统治建立在压制印度人思想自由之上的做法是不持久的,这样的统治终将垮台。”这种政策()A严重地违背了其殖民初衷B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进步C根本上缓
2、解了英印的对立D极大地促进了英印文化融合3下表是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熊熊大火1791年杜桑卢维杜尔领导黑人奴隶在海地发动武装起义1820年西班牙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A.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B拉美各国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C国际环境利于拉美独立运动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41896年,西方舆论惊呼,“不敢想象,一个文明的欧洲国家的军队会在一名非洲酋长的士兵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引发“西方舆论惊呼”的原因是()A埃塞俄比亚打败侵埃的意大利军队B孟尼利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C“欧
3、洲中心论”思想受到严重挑战D殖民体系瓦解冲击了西方国家认识5“全世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必须加强团结,斯拉夫人必须在以俄国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旗帜下联合起来,德国人必须学会大日耳曼主义思维。”一战前的这种思维反映出当时()A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B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C极端民族主义盛行D帝国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6.如图为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会徽,五环下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色雪花图形,红硕的雪花,像是凄艳的鲜血,又是沉重的叹息,告慰“与花同眠”的死难者。红色雪花图形()A彰显古希腊辉煌灿烂的文明B象征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蕴含着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D警醒人们反思一战珍爱
4、和平7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即将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先进国统治。据此可知,国际联盟()A受到了英法两国的操纵B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作用C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发展D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工具81914年,俄国经济逐步转入战时轨道;1916年,俄国军火和军事装备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中的57.4%;1917年,农业机器制造业产值下降了90%,谷物播种面积比1914年减少了约 1000万俄亩,“和平、土地和面包”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这表明()A协约国内部的分歧日益加剧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为众矢之的C世界大战加剧俄国国内危机D俄国受战争打击的程度最为严重9俄国
5、革命家托洛斯基指出:“十月革命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A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B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D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10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向农民征集除口粮以外的全部剩余粮食,并禁止粮食私人买卖。该法令的颁布旨在()A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B筹集工业化建设资金C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D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1下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排位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这反映出苏联()时间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
6、国农户比例(%)1928年世界第51.71932年世界第3、欧洲第261.51937年世界第2、欧洲第193.0A.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B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提升C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发展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12下表反映了一战后亚洲各地区的革命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地区内容东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东南亚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尼共产党领导工农反对荷兰殖民统治A.亚洲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D十月革命胜利的效应13.如图是1933年中国时事月报上刊登的一幅名为“石油之战”的讽
7、刺漫画,这幅漫画以当时爆发在拉丁美洲的两个为争夺石油产区的国家间的战争为背景,漫画中一个玻利维亚人和一个巴拉圭人站在石油桶上你来我往的拼刺刀,前者头戴印有美元的旗帜,后者戴着画有英镑的方旗。这幅漫画反映了()A拉丁美洲各国间的矛盾尖锐B英美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C中国政府关注世界局势变化D拉丁美洲的革命任务艰巨14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辩驳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近卫文麿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一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以上材料显示了()A.法西斯主义的扩张本性B德日法西斯加强了合作C维
8、护世界和平迫在眉睫D重建国际秩序势在必行15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丘吉尔这段演讲的背景是()A共产主义在英国的影响扩大B德军主力大举入侵苏联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D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16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美苏达成妥协,确定了战争结束时美苏的实际军事控制线。这样,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这说明雅尔塔体系()A巩固了反法西
9、斯战争成果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C体现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D直接引发美苏“冷战”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部分)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乌托邦意为“空想的国家”)。1817年以后圣西门的著作论财产和法制论实业制度和新基督教等著作,阐述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欧文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4年后失败。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1871年,巴黎公社。1880年,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0、选择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划分的依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容一览表国际秩序条约内容凡尔赛体系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重划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的疆界;阿尔萨斯、洛林重归法国,军事占领莱茵兰并设立非军事区,但泽为自由市;规定德奥永远不得合并承认波兰复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独立,并分别从战败国获得领土,划定它们的边界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和胶州湾租借地全部移交给日本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德国等战败国必须向协约国支付
11、巨额赔款,其经济生活受到后者的限制与监督维持黑海海峡地区的非军事化和国际共管制定国际联盟盟约作为各项和约的第一部分,成立国际联盟华盛顿体系四国条约美、英、日、法四国彼此协商解决它们在该地区的争端并废止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将美英法意日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规定为5531.751.75;并规定美英不得在菲律宾、关岛、中国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承诺不在中国台湾设防九国公约在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的前提下,确认列强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2、知识,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年10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重要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重大历史事件,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2分)参考答案1.C根据材料“西班牙本土特产的橄榄、葡萄等产品被禁止在美洲种植”,西班牙为了强化对美洲的控制,不允许美洲生产与宗主国形成竞争的产品,只能为宗主国提供必须的原材料,故选C项;西班牙开辟殖民地的主要目是为了奢侈享乐,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极为有限,排除A项;西班牙限制美洲地
14、区的农业生产与西班牙的农业结构无关,主要是为了加强对美洲的经济控制,排除B、D项。2.B根据材料“不能对印度报刊实行歧视性控制将英国的统治建立在压制印度人思想自由之上的做法是不持久的,这样的统治终将垮台”,可知英国驻印总督一度放松了对印度的思想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思想自由和近代化发展,故选B项;殖民总督放松对印度的思想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对立关系,进而稳定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秩序,排除A项;英国与印度之间的民族矛盾并不会随着短期的思想控制放松而消失,排除C项;英国对印度的思想控制只是短期内的放松,排除D项。3.C1789年法国大革命、1820年的西班牙内战使得法国、西班牙
15、无暇顾及他们在拉美的殖民地,这样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拉美独立运动,故选C项;上表的内容没有东方的革命运动,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是在20世纪,排除A项;1820年的西班牙内战使得西班牙无暇顾及他在拉美的殖民地,西班牙对拉美各国的殖民统治遭到了动摇,排除B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之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4.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打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故选A项;孟尼利克二世号召人民抗击侵略
16、者是在1894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引发“西方舆论惊呼”的原因是“一个文明的欧洲国家的军队会在一名非洲酋长的士兵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即欧洲国家与非洲酋长士兵之间的关系,与“欧洲中心论”思想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之后,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5.C据材料可知,一战前出现了以民族划分的思想,这说明对外扩张的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故选C项;A、B、D项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6.D由题干中的“萨拉热窝”、“红硕的雪花,像是凄艳的鲜血,又是沉重的叹息,告慰与花同眠的死难者”可得,这里与花同眠的死难者是一战中失去生命的人,所以这是通
17、过红色雪花图形警醒人们反思一战珍爱和平,故选D项;题干中的红色雪花图形是为了告慰“与花同眠”的死难者,提醒人们反思战争珍爱和平,排除A项;与萨拉热窝相关的是一战,而不是反法西斯战争,排除B项;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与告慰“与花同眠”的死难者不符,排除C项。7.D据材料“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即将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先进国统治”,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瓜分,说明国际联盟是列强瓜分殖民地的工具,故选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受英法两国的操纵,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联的瓜分殖民地性质,并不是其积极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联的消极作用,而国际合作属
18、于积极作用,排除C项。8.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损失较大,经济严重下滑,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加剧了国内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俄国的国内矛盾,排除A项;材料所示现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和战争带来的,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尚未成立,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9.A据材料“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十月革命的史实可知,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新道路,即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项;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B项;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不是帝国主义,而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的体现,排除C、D项。10.A据材料“1919年1月,苏维埃政府颁布余粮收集
19、制法令”,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受到反动势力的干扰,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项;1928年才开始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实行余粮征集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战争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C、D项。11.C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农业集体组织所占比例的增加,苏联工业产值排位也不断上升,说明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发展,故选C项;由表格信息可知,在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就已是世界第5,与A项不符,排除;据所学,苏联当时受西方国家孤立、排挤,其政治地位并没有变化,排除B项;材料仅是工业生产的排位,没有涉及农业和轻工业的数据,不能推断国民经济的比例问题,排除D项。12.D据纲要下册第
20、95页所学“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发展”,且提到了题干中的地区、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故选D项;“开始觉醒”不合时空,亚洲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在二战后,排除B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对亚非拉地区的宰割,不符合“得益于”,排除C项。13.D据材料“当时爆发在拉丁美洲的两个为争夺石油产区的国家间的战争为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的两个国家间战争,前者头戴印有美元的旗帜,后者戴着画有英镑的方旗,说明拉美国家仍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影响操纵,政治并非完全自主,故选D项;材料涉及到的是拉美在英美等国的利用下存
21、在矛盾,而非拉美各国间矛盾尖锐,且“各国”一词表述相对夸张,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英美之间存在矛盾,但没有明确两者之间的矛盾程度,故“不可调和”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到中国传媒对于拉美国家发展情况的关注,没有明确中国政府的具体态度,排除C项。14.A据材料“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辩驳的霸权时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一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展现了德日的扩张野心,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德日法西斯的扩张思想,没有涉及二者的合作,更没有涉及维护和平,排除B、C项;据材料“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可知,这是德日意图重建利
22、于自己的国际秩序,而非重建国际秩序的必然性,排除D项。15.B由材料“1941年6月22日”、“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可知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行“巴巴罗萨”的计划,大举入侵苏联,故选B项;材料强调丘吉尔对共产主义的反对,并未提及共产主义在英国的发展,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于1942年,排除C项;1939年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排除D项。16.B根据材料“双方实际上划分了势力范围,而这些控制线基本上是战后美苏对峙的分界线”,可知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和战略控制的基础上,基本奠定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故选B项;
2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不安,不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成果,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框架内主要体现了美苏之间的对峙关系,排除C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排除D项。17.解析材料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然后从两者产生的时期和成果展开分析,可知阶段1:15161848年,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阶段。依据: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阐述了理想的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圣西门和欧文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阶段2:1848年
24、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阶段。依据: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案示例阶段1:15161848年,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阶段。(2分)依据: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阐述了理想的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圣西门和欧文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但是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5分)阶段2:1848年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阶段。(2分)依据: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
2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分)(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8.解析(1)据材料“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容一览表”“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并结合所学得出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2)据材料“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并结合所学得出关于战争的罪责问题,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复仇心理。在德国社会各阶层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形成了纳粹党发展的土壤,并成为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执政的原因之一;据材料“重划德国规定德奥永远不得合并”“承认波兰复国划定它们的边界”“瓜分德国的全部海
26、外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得出凡尔赛体系的领土安排,在引发新的民族矛盾,成为东山再起的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而挑起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据材料“成立国际联盟”并结合所学得出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下,国联被英法操纵。它规定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据材料“将美英法意日五国的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规定为5531.751.75”并结合所学得出华盛顿体系实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潜在军事战略优势,使其成为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答案(1)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2分)却为新的国际冲
27、突埋下了祸根。(2分)(2)关于战争的罪责问题,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复仇心理。在德国社会各阶层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形成了纳粹党发展的土壤,并成为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执政的原因之一。(2分)凡尔赛体系的领土安排,在引发新的民族矛盾,成为东山再起的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而挑起新的国际争端的温床。(2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下,国联被英法操纵。它规定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华盛顿体系实际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潜在军事战略优势,使其成为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
28、2分)19.解析首先,分析材料,根据“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确立论题,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推行面临着阻力;据材料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存在激进。其次,根据论题,在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如“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据材料“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经济建设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成文。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苏
29、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2分)论述:20世纪20年代初,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基本上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久,苏联领导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倒退,苏联应该向资本主义发动进攻。这种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忽视了苏联的国情。1925年,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提出了较高的经济建设指标。为了解决工业资金建设问题,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此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也忽视了苏联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10分)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
3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取消新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大规模发展集体农庄等,都鲜明地说明了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2分)示例二论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面临重重阻力。(2分)论述: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准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利用市场和货币等策略不为部分俄共(布)领导人接受。在实施过程中,列宁没有对新经济政策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种阻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列宁逝世后,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后退和妥协的声音进一步增强。加之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出现了一定的贫富分化问题,以致部分农民也
31、反对这一政策。苏维埃党内的政治斗争也增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阻力,同时而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苏联迫切希望改变落后农业国家的现状,以求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这要求苏联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尽早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展国家工业化。(10分)总之,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建设中,新经济政策面临理论上、政治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阻力,使得苏联较早的结束了新经济政策。(2分)20.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主要围绕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展开,这两个事件是有内在联系的,经济危机是加速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由此可拟定论题:经济危机加快了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步伐,并由此展开论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
32、机,国内生产过剩,供求关系不平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困难,其中德国和日本受到重创,且本国政府无力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不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度过经济危机,加上1933年,希特勒开始执掌德国大权,其统治下的纳粹党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德日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企图通过战争的方式转嫁经济危机,因此日本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德国于1938年相继侵占欧洲部分地区,二战的规模不断扩大,战争初期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对德日的侵略行径置之不理,这一政策助长了德日的侵略气焰和向外扩张的野心;综上所述,经济危
33、机的爆发激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内部矛盾,国内的生产过剩使得部分国家不得不向外殖民寻求海外市场,发展殖民地经济,走上战争和对外扩张的道路,尤其是以德日为典型的国家彻底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因此,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快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之路。答案示例一事件: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德国突袭波兰、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论题:二战从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2)阐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正式以武力的方式对中国进行侵略,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在欧洲,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
34、大战的欧洲战场拉开序幕。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发展到全球阶段。(7分)总之,二战是从法西斯国家对亚洲、欧洲的局部侵略开始,进而发展到全球范围的战争。(2分)示例二事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全面侵华、德国吞并奥地利。(1分)论题:经济危机加快了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步伐。(2分)阐述: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德、日等国遭受重创、经济崩溃,政局动荡。1933年,希特勒开始执掌德国大权,其统治下的纳粹党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7分)总之,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日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分)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