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地坛课后训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如 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 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 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 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
2、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 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 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 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 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 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 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
3、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 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 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 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 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 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 窣片刻不息。”这些都是真实的记录。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
4、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 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 园子里呆过。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 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 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 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 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 年了,我还
5、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 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 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 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 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 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 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
6、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 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 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 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 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在本文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选择地坛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些对象,通过与时间和历 史、自然和生命的对话,深刻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B夕阳残照地坛的断壁颓垣,时间的伟力、岁月的无情、宇宙的
7、浩渺、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 体生命的高贵,作者从中获得了灵魂的皈依。 C本文写作风格独特,在内容上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从始 至终自由洒脱而又饱含情感,容量丰富,内涵饱满。 D文中的地坛既是一般的人文景观,也是作者的灵魂栖居地。作者写地坛,突出的是一种物我 交融同呼共吸的隐秘的精神默契。 E“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含 蓄深致地刻画出作者与地坛的同病相怜及精神交流。 (2)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地坛,地坛有何特点?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6 分) _ _ (3)地坛带给作者一些生命的启迪,助其走出厄运的阴影。作者在地坛
8、中得到了哪些对生命的启迪? 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 分) _ _ (4)史铁生先是双腿瘫痪,接着是肾病发展为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命运不断捉弄他,但他 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 谈谈你的看法。(8 分) 二、复习课文: 1第一节最后一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体验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2第一节最后一段,作者说“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 也不能改变它的”。哪些东西不能改变?仅仅是这些具体景象本身吗?写出一二条具体的体验。 3第二节中有一段话:“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
9、在我眼前幻想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 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是对的。”其中画线部分有何深刻意蕴? 4文章最后一句说:“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撤,有过我的车撤的地方 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人生体验? 5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此文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6“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 7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小昆虫和自己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 8作者对蜂儿、蚂蚁等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在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死亡的感觉后,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用文中
10、的话回答) 10、为什么“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答案: 一、(1)C 项 3 分,E 项 2 分,D 项 1 分(A 项,“作者在本文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错误,文中有不 少细节描写;B 项,应为“衬托出个体的微不足道”;D 项,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地坛在文中“不是一 般的人文景观”) (2)古老沧桑;沉静落寞;荒凉破败;富于生机。(任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3)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传递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个人在时间的伟力、宇宙的浩渺面前微 不足道,故应冷静乐观豁达地对待生命。地坛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的印迹,启示作者对人生应持有一种 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每点 2 分) (4)观点
11、一:认同这种观点。 苦难的确成就了史铁生。在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而绝望的他在荒芜但并不 衰败的地坛里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之事,一个人更应该去思考活着的意义和方式。走出 心灵困境的史铁生,致力于写作,成就非凡。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更是以其作品给更多处在困 境中的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指引。 观点二:不认同这种观点。 苦难并非史铁生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疾病在他狂妄的年龄夺去他的双腿,在 安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在极为需要人才的那个时代,史铁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观点三:辩证理解。 苦难本身不是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
12、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等多 种情况,它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它观点 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 理由充分 4 分,联系实际给 2 分) 三、复习课文: 1人怎样活的问题需要一生努力解决。充满生机的古园给作者带来了新生命,使作者重又扬起了生活的船 帆。 2古园中能 给人以启迪的精神财富任谁也不能改变。夕阳映照着古园的坎坷之路,预示着人生道路是光 明的。雨燕把天地叫得苍凉,隐含着落寞的人生必将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苍黑古柏站立多年,人为什么不 能在寂寞中
13、前进。 3母亲活着的时候,“我”没能深彻母亲的苦难,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存在而使母亲遭此苦难,“我” 于心不忍,所以,对母亲的离去也似乎感到一丝安慰。赞美母亲伟大充溢字里行间。 4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张扬的,是默默 的,一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而又奋然前行的人,必定蕴藏着 母亲真挚的爱。这是对母亲的忏悔,更是对母亲的礼赞。 5不能逃避,不能放弃,要勇于向命运挑战,挑战自我,寻求生活之路,让生命充满生机。哲理:不管处于怎 样的环境,人们都要珍惜生命,要勇于向命运挑战,幸福之路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 6 “一个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 “另一个世界”是指作者自我封闭的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 7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以此来抒发当时心中的郁闷感觉。(这里运用 的是衬托的手法,借小昆虫来抒发当时心中的感觉。) 8从这些生灵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意趣,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增添了对生活的信心。(作者写的几种 动物充满了活力,给人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9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 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10、母亲疼爱并理解儿子。一方面她知道我心中苦闷,不该阻止我来古园,另一方面又担心我想些什么, 做出危险的事情。这揭示了母亲矛盾又紧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