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广东卷02)(全解全析).docx

上传人(卖家):为梦奔跑在路上 文档编号:7639315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广东卷02)(全解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广东卷02)(全解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广东卷02)(全解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广东卷02)(全解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广东卷02)(全解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广东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

2、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可知,居住区每个单元的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而中心广场是

3、举行集会和祭祀这些公共活动的场所,反映重视集体生活,A项正确;姜寨聚落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处于黄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图中河流、围沟具有防御功能,但基于军事防御功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布局中有窑场只能说明存在手工业生产,材料未反映与其他生产的地位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2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

4、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由材料可知,由于察举制推崇乡举里选,所以地方上有志于入仕的人为了赢得乡里舆论的支持,往往会真心实意地为乡里做好事、谋福利,从而促进基层社会关系的和谐,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儒学的地位无关,排除B项;直接民主的突出特征是全员参与,材料体现的只是民间舆论对人才的评议,并不具有直接民主色彩,排除C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选官制度及世卿世禄”局面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被打破,排除D项。故选A项。3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

5、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A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创新B促使租佃关系的普遍化C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及所学可知,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这与科举制度的施行密切有关。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及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使许多出身

6、于乡村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隋唐时期中枢机构创新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租佃关系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对乡愁的影响,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4“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材料评述的这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设计()A迎合了国家

7、大一统的需要B折射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说明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统一全国后,设中书省及十行中书省,尽废唐宋区制,一反汉晋唐宋以自然区划疆之所为,实为古代大行政区划的一大改变。元之划省,其用意在于控制地方,不使某一大行政区完全掌握整一形胜之地以据险而成割据。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涉及元朝行省制,关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地方行政

8、区划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官员选任制度发生异变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行省并非都设在边疆,且在元朝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5清代学者阮元在释“学而时习之”时云:“学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释“吾道一以贯之”又云:“此言孔子之道皆于言行见之,非徒以文学为教也。故以行事训贯,则圣贤之道归于儒;以通彻训贯,则圣贤之道近于禅矣。”他旨在强调()A格物致知B实践为先C经世致用D援儒入佛【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阮元在解释“学而时习之”时提到“学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这句

9、话强调了学习不仅要诵读和理解,还要亲自去实践,这样学习的意义才能完整。在解释“吾道一以贯之”时,他说“此言孔子之道皆于言行见之,非徒以文学为教也”,这句话进一步指出孔子的道是通过言行来体现的,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或纯文学的教育,他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贯彻这种道,这体现了对实践的重视,B项正确;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探究事物来获取知识,虽然与学习和理解有关,但并没有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排除A项;经世致用强调学问要能够应用于实际,为社会所用,更侧重于学问的实用性,而不是学习的过程,排除C项;选项与阮元的解释没有直接联系,阮元并没有提到要将儒家思想引入佛教,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朝晚期,众多的负贩行商在国

10、内异地落迁定居,这不仅给当地市民带来新鲜的观念,而且他们具有地域或宗族特色的性格与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侨居之地的市民,同时他们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向定居地靠近。这一现象()A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B成为新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C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混乱与瓦解D推动封建等级秩序走向崩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晚期的行商们在异地定居后把自己原来家乡的文化带到当地,同时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由此可以判断这一现象“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行商文化与居住地文化的相互影响,这不能成为新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新生产关系的前提是生产力的提高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

11、项;行商的增多确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但不至于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瓦解,也不至于推动封建等级秩序崩溃,封建等级秩序瓦解是在中国近现代完成的,排除C、D项。故选A项。7下表反映了18941897年清政府新设军事工厂的概况,对此表格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厂名厂址开办年份陕西机器制造局西安1894年奉天机器局沈阳1896年湖北军火所武汉1896年河南机器局开封1897年新疆机器局迪化(今乌鲁木齐)1897年A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获得新发展B甲午战争影响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C清政府迈出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D国人普遍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12、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1897年(中国)。从表格反映的甲午战后晚清军事工厂设立逐步向内地和西北、西南转移来看,清政府认识到军事重地的选址安全,说明甲午战争影响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国内军事安全意识有所增强,B项正确;甲午战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迈出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C项;“国人普遍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8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国民党的新军阀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

13、。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推动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C论述联合资产阶级的重要性D阐述革命道路转移的因素【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中国。根据材料“1928年10月现在国民党的新军阀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状况,从革命对象的确认到革命性质的确定,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B项正确;大革命的失败教训主要在于无产阶级要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材料主旨并没有反映对大革命教训的借鉴,

14、排除A项;资产阶级虽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道路的转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91937年9月25日,漫画家蔡若虹发表了漫画我们没有了家(如下图)。这一作品()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B提出了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展现了敌后军民的团结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借助漫画形式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以激励国人团结一致共御外侮,这有助于促进民族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早在1935年,中共就提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5、,排除B项;作品并未明确具体区域范围,并非只关注敌后军民的状况,排除C项;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0“一五”和“二五”计划(19531962年)期间,我国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但“三五”和“四五”计划(19661975年)期间,加强农业发展、强化国防建设以及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等渐渐成为建设的主要方向。这表明了()A国际环境影响社会发展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改变C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D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3至1975年的中

16、国。根据题干“(19531962年)期间,我国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19661975年)期间,加强农业发展、强化国防建设以及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等渐渐成为建设的主要方向”及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时期侧重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二五”计划“将15年的超英赶美战略变成10年”;“三五”计划“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四五”计划“狠抓战备,建设大三线”。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计划目标的提出都与外部环境有关,体现了国际环境影响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此时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17、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三五”计划与“四五”计划时期,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这一时期阶级斗争成为第一要务,排除C项;“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与“文革”时期的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前3世纪,人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波斯帝国的武力扩张B希腊化时代的影响C地中海地区保持稳定D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18、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世界)。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人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可知材料涉及希腊化世界,材料反映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波斯帝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灭亡,排除A项;地中海地区保持稳定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材料反映了公元前3世纪,在罗马至印度的广大区域人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畅通地沟通,据所学这是希腊化影响的结果,排除C;经济与贸易发展与题干中“一种语言”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希腊化这种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12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

19、开始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诉状,议会诉状很快在英国流行开来。下图为1324年议会诉状的内容分布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社会矛盾较为尖锐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C带有开明专制色彩D注重维护下层群众利益【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开始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诉状,议会诉状很快在英国流行开来”和所学可知,议会诉状,即议会中专门呈递给国王的诉状,是最权威的一种诉状,该诉状从最初专注于伸张正义或请求恩赐,最终具备了一种重要的、全新的政治功能国王的臣民可利用诉状影响英格兰的

20、统治,说明当时英国带有开明专制色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社会矛盾,排除A项;议会主权的确立是在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B项;议会诉状是政府运转及社会关系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非是维护的下层群众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3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商业天赐说”:自然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天地初创,物皆共有,先占催生了私有财产权,而商业帮助人类交换私产,以满足彼此需求,否则人类将处于原始、野蛮中。该学说()A缓和了欧洲各国殖民冲突B掩饰了殖民国家侵略本质C奠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D打破了西葡两国殖民霸权【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

21、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荷兰。根据材料可知,在格劳秀斯看来,地球属于全人类,自然对人类的庇佑体现于上帝向各地分配恩赐,但上帝并不向人类赐予全部的必需品,所以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占有而取得对该土地的主权,以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行商业交换,这实质上以商业交换的名义,将殖民地定位“财产”,掩饰了殖民国家侵略的本质,B项正确;该学说会加剧各国的殖民冲突,排除A项;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葡殖民霸权,排除D项。故选B项。14英属13个殖民地经过战争获得独立、政治稳定且一直沿用1787年的宪法至今;拉丁

22、美洲19世纪早期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历了分裂,平均每国已采用过10部不同的宪法。由此可知,美洲()A政治受西方影响呈现多样化B实行了代议制民主C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一定成效D通过战争获得独立【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至19世纪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独立战争使北美地区获得了独立,此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维护了政治秩序的稳定。19世纪拉美国家虽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未形成稳定的国家宪法。由此可见,美洲地区的政治受西方殖民者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A项正确;美国实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运动的

23、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民族解放战争对国家独立的影响,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5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苏联(俄)20世纪初谷物的总产量(苏联境内,单位:10亿普)1913年1920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黑麦1.20.61.11.41.41.5小麦1.50.50.81.21.41.2大麦0.70.30.20.40.30.3燕麦0.90.40.50.70.90.8谷物总数4.72.63.14.44.74.5A谷物总产量持续增产B农业集体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D实行粮食税利于稳定国民经济【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

24、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苏联时期。根据表格,1913年到1920年谷物总产量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1920年以后谷物总产量上升是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D项正确;谷物总产量并没有持续增产,排除A项;1920年并未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出现后工农业比例才严重失调,排除C项。故选D项。16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说明()A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B发展

25、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说明这时期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斗争,即体现了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A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不结盟国家并非区域集团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第卷二、选

26、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材料二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

27、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三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

28、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2分)【答案】(1)影响:促进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促进通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增添各国文明活力;促进了宋朝政府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9、(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角度重复不得分)(2)晚清发展原因:苏伊士运河通航促进了中外贸易发展;中外间设立电报促进中外商业信息的交流;大量铁路的修建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东北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促进中外贸易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加大了殖民贸易;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也有利于中外贸易。(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新中国初期发展的原因:新中国推行“一边倒”政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很快;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新中国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新中国采用多种贸

30、易方式,发展贸易对象。(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3)启示: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经济发展要结合本国国情;经济发展要重视科技发展;经济发展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挥市场作用;经济发展要积极融入全球化,改革创新。(任意一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时空是中国宋代。根据材料“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可知对外贸易促进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宋代经济文化、对通商各国文明发展、对人们物质生活等方面去思考,综合分析可得:促进通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增添各国文明活力;促进了宋朝政府经济文化的发

31、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时空是晚清-新中国初期(中国)。晚清原因:根据材料“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可知苏伊士运河通航促进了中外贸易发展;中外间设立电报促进中外商业信息的交流;根据材料“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可知大量铁路的修建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根据材料“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可知东北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促进中外贸易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清政府放款民间设厂等角度去思考原因,具体分析可得: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加

32、大了殖民贸易;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也有利于中外贸易。新中国初期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可知新中国推行“一边倒”政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很快;根据所学可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再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政府政策等角度去思考,具体分析可得: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新中国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新中国采用多种贸易方式,发展贸易对象。(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本题时空

33、是宋代-新中国 (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近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都与当时具体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情况相关,故由此得出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因时而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经济发展要结合本国国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故得出经济发展要重视科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得出经济发展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挥市场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也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故得出经济发展要积极融入全球化,改革创新。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有关英国17-19世纪人口变化的统计情况(单位:

34、万人)。根据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材料二下表所示为1600一1800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单位:万人)。年份总人口城市人口乡村人口乡村农业人口乡村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乡村人口比例1600年411343772879076%1700年5068542127814366%1800年86623862831431450%据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制表材料三明清之际,人口大幅度下顺治八年(1651)约1400万,康熙五十年(1711)增至2460万。实际上所谓丁数主要是虚拟的纳税单位,远不能反映实际的人丁(成年男子)数额。据估计康、班之际全国人口应已过亿。乾隆六年(

35、1741),经过正式的人口调查,得数1.4亿有余。此后人口数字直线上升,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人口压力成为一个新出现但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改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绘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较于中国,17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19世纪50年代中英两国人口变化的共同趋势。(6分)【答案】(1)新特点:人口分布向东南、西北两个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农

36、村人口向城市(镇)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随着商业中心的转移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的开展,人口向东南和西北转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扩展(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开展)。(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2)共同趋势:中英两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2分)评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大大提高,人口总量快速增加。随着战争的结束,明清易代,小农经济发展,康乾盛世出现;特别是“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赋税制度的改革,隐匿人口现象消失;高产农作物的引种,向山要田、周湖造田等开展,导致清代中国人口快速增加。(任答两点。言之成理,

37、即可得2分)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口压力加剧矛盾;适度的人口增长率既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新特点:从材料中英国的人口分布比重变化来看,人口分布向东南、西北两个地区集中;从材料中的城乡人口比重变化来看,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农村人口向城市(镇)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 原因:根据材料“1600一1800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和所学可知,可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贸中心转移、殖民扩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的扩展等角度进行分析。(2)本题是论述题

38、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英。根据材料一中英国的人口变化及材料二“此后人口数字直线上升,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可知,中英两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关于阐释可从中英两国人口增加的原因(如英国可从工业革命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可从小农经济发展、赋税制度变革、高产作物引入等角度进行分析)、人口增加产生的影响(如英国可从助推工业革命发展和人口压力出现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可从助推经济发展和人地矛盾尖锐等角度进行分析)等角度进行解读。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层面以儒家为中心的道德

39、文化层面以道家为中心的审美文化层面以墨家为中心的农民文化层面以法家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层面据刘士林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层面整理上表所示是某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至少选择一个层面,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答案】论题:以法家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层面使古代中国形成稳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朝传统政治秩序被颠覆,在诸侯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产生了各种思潮。其中新兴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顺应当时的大一统潮流,秦国采取法家思想,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并采取了一

40、系列措施如郡县制等巩固中央集权,通过三公九卿制等方式加强了君主专制;至汉朝武帝时,汉武帝虽然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但是其本质上仍然是思想专制,汉武帝通过中外朝制和“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到隋唐时期,重新实现大一统的国家采用三省六部制分化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宋朝更是崇文抑武,削弱武将权力,并通过设立枢密院、三司、三衙等机构分化相权加强皇权,在地方上又通过设立平行机构和通判等措施分化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至元朝,统治者采用行省制度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并更好地管理吐蕃台湾等地区,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继续沿用科举制并继续将儒家经书作为考试内容,在思想层面上宣告了

41、元朝作为中国王朝的合法性,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到了明朝,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锦衣卫等措施,明朝的君主专制更上一层楼,清朝通过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措施,从各层面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同时清朝平定西北边疆,册封达赖班禅以及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措施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通过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中国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峰,而这种顶峰也正是在法家思想强调大一统与君主专制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综上所述,我认为,以法家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层面使古代中国形成稳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

42、根据材料选择论点,以选择“以法家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层面”为例,考生要明确法家思想在政治层面的主张以及历代王朝对法家思想在政治层面上的沿用,即加强君主专制及中央集权。然后考生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论述,举例说明历代加强君主专制及中央集权的措施,强调这些举措本质上符合法家思想的政治思路。最后,归纳总结,完成表述。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中目录摘编:第五编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

43、性影响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第38章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第39章五年计划与大萧条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42章诸帝国的终止第43章大同盟、冷战及后果第44章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全球通史下迄21世纪,在目录第八编中,作者认为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解释。【答案】【示例】认同作者观点,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一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

44、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成一体。一战后建立起西方主导的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得到缓和。1914年以来,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使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以加速度扩散:欧洲所主导建立的资本主义世界格局以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遇重大损失;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加剧了欧洲阵营意识形态的分化。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剧了西欧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

45、运动蓬勃发展,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在冷战期间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趋势。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不认同作者观点,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可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一战时期、二战时期、冷战期间、冷战结束后等阶段,论述1914年以来欧洲的相对衰落。)。【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根据“在目录第八编中,作者认为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对作者的这一观点应该持赞成态度。之所以说是西方的成功史,可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提升、构建以西方

46、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方面进行阐述,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成一体。一战后建立起西方主导的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得到缓和。1914年以来,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使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以加速度扩散:欧洲所主导建立的资本主义世界格局以及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而之所以说是西方的衰落史,可从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世界的破坏、社会主义阵营的 出现、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解读进行解读,即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遇重大损失;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加剧了欧洲阵营意识形态的分化。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剧了西欧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在冷战期间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由此说明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也可以选择不赞同作者的观点,如认为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可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一战时期、二战时期、冷战期间、冷战结束后等阶段,论述1914年以来欧洲的相对衰落。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各科综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广东卷02)(全解全析).docx)为本站会员(为梦奔跑在路上)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