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京剧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京剧的念白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从念白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卖水、下书杀惜、拾玉镯三个片段,从听、看、唱、演中逐步分析出京剧念白的分类及特点,并能从小组合作探究中亲自体会京剧念白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走进京剧、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欣赏与审美能力。【教学目标】1、 在教师引领下,从观察、对比分析、角色模仿等学习活动中,感受和体验京剧念白中京白与韵白的独特魅力。能辨析京白与韵白的不同。2、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根据剧中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语言环境,来分析总结出剧中那些角色更适合念京白
2、、那些角色更适合念韵白。3、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京剧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参与京剧念白的学习活动,能体验到京剧念白之美,加深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了解。【教学重点】1、 了解京剧念白中的京白和韵白,并能区分出两者的不同,总结出京白韵白的特点,以及分析剧中人物适合的念白方式。2、 京剧韵白的咬字、发音以及韵味、韵律的把握。【教学难点】京剧韵白的发音、咬字以及韵味、韵律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演唱京剧卖水片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京剧的念白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儿香?脸上擦的什么花儿粉,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儿红?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儿
3、香,脸上擦的是桃花儿粉,口点的胭脂杏花红。设计意图:老师演唱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京剧的念白。(二)新课(1)初识念白通过欣赏坐楼杀惜片段,引导学生区分出剧中宋江与阎惜姣两人念白的不同,从而归纳并分析出京剧念白中京白与韵白的特点。阎:呵好快的手啊!宋:你把我书信,我与你休书。阎:哎宋大爷,给我瞧瞧。宋:哎两下抵换。阎:呦,我说宋大爷,您干嘛这么小心眼儿啊!您就是把休书给了我,我还能逃得出您的手心儿吗!啊?宋:谅你也逃不了宋大爷的手,拿去!设计意图:简短的对白对比非常鲜明,学生能较轻松地区分出京白、韵白的不同。并把自己最直观的感受说出来,为下一步念白的练习做好铺垫。(2)体会念白以坐楼杀
4、惜中的念白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剧中京白与韵白在发音、咬字以及所表达情绪上的区别。感受如何通过自己的念白把剧中人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剧中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思考京剧念白和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区别。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的欣赏分析,学生对京白韵白已有初步了解。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发声状态以及韵味韵律的把握。(3)小组合作演一演老师列举出“书、儿、好、坐”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字,引导学生来体会普通话四声在韵白中的发音变化,以及拖腔、甩腔。举例书信女儿可好请坐普通话中发音/韵白中发音韵白调值阴平最高阳平较低上声走高去声走低而有转折观看拾玉镯片段,区分剧中人的念白方式,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划分角
5、色。展示剧中A、B两组念白:A: 玉娇:妈妈请坐。 刘婆:哎坐着坐着。 玉娇:妈妈可好? 刘婆:我好,闺女你好哇? 玉娇:女儿也好。 B: 刘婆:“呦,我说闺女,你这头谁给你梳的?”玉娇:“是我自己梳的。”刘婆:“自己梳的?呦,梳的可真好!”玉娇:“梳的不好”同学们分组讨论、合作练习。可结合上一环节的表格,把握念词中的读音、咬字、归韵。并注意剧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设定念白语气。五分钟时间练习完成后:(1)同学们一起和老师进行对白,同学们先念刘婆的京白,老师念韵白,在合作中同学们也可以再次聆听老师对韵白的示范。(2)同学们念韵白,老师念京白,同学们在展示韵白的同时可注意到老师对刘婆念白的处理,
6、要凸显出京白生活化、口语化的状态,为之后的分组展示打好基础。(3)请两组同学各选择一段,上台演一演。学生展示练习成果,小组间相互评价,发掘优点,各取所长,发现问题,老师引导及时纠正错误。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念白练习更加的细致具体,通过普通话四声在韵白中的改变,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对韵白韵味、韵律的把握。上台演一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拓展与小结京剧艺术是博大精深的,我们本课只是从念白的角度了解了其中的京白和韵白。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感受得到,其实京剧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希望在课下,同学们能够去主动地听一听、看一看、唱一唱、演一演,能真切的去感受我们中华国粹的艺术魅力。现在恰逢洛阳牡丹盛开,老师用韵白向同学们发出邀请:“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你们与我同去洛阳赏花可好?”请同学们用京白回答“好!好!我们都去!”【板书设计】国粹之美 念念不忘一、 京白二、 韵白【课堂反思】 本课从京剧念白的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京剧念白中最常运用到的“京白、韵白”。通过多个片段的分析、对比、练习,掌握京白、韵白发音与咬字的特点,以及运用的环境。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在今后的课堂中也会从更多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了解京剧、了解戏曲。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去主动地探索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华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