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 12 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说 明: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1 页。考试时间120 分钟,分值 150 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卡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阅读题,共 7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 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 1 3 题。 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保留下来。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流传。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采诗”以“配乐 ”的做法。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左传记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总之,从周朝开始,
3、就形成了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 正规化,乐府文学(歌辞)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管齐下,大规模进行。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民间歌辞是
4、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这是古老的采诗传统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采”法?尚书之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 被确认的,- 2 - 所以他们也仿效实行起来,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等乐府歌曲的核心部
5、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优秀民间作品,大多是以此种 方式被保存下来的。如汉铙歌十八曲中的多数歌辞,还有日出东南隅行昭君怨等。从中国诗歌史角度看,除了上古先秦时期有诗经中的民歌外,唯有汉代一大批乐府民歌,能够占据诗坛的半壁江山,这一景观,是其他朝代很少看到的。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历朝历代都很丰富,但因为是底层的文学样式,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难以流传。 B、经
6、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采集民间 歌谣纳入官方之乐这一做法到汉初已经被弃之不用。 C、官府采集百姓讴谣的目的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夏书中的“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说明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 D、民间歌谣虽然当初没有进人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但是这些民间歌谣的存在,提高了汉代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从汉代保留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歌谣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对民间文学十分重视,而民间文学要想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的力量。 B、汉武帝时期 因为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
7、,并最终完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的建立,民间歌谣也随之繁盛起来。 C、周朝时期,为了扩充“乐”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风的功能,周公采取“采诗”以“配乐”的形式制礼作乐,这种做法在后世也有沿用。 D、除了诗经中的民歌外,中国诗歌史上还有汉代的乐府民歌能够与其他诗歌类型抗衡,这也说明了汉乐府歌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3 - A、考古发现的殷周时期的乐器能够证明,在上古、殷 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宗庙祭祀、朝廷的礼仪以及自身的娱乐等,都设立了不同规模的乐队。 B、汉代的乐府文学丰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朝廷发动文士写作歌辞,如当时最负盛名
8、的司马相如等人参与创作;二是收集民间歌辞。 C、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遥这一做法是在汉朝实行起来的,开始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环节,这种效仿古老的采诗传统的做法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D、汉代的民间歌谣仅仅因为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遥辞”中而成为十分优秀的民间作品,从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5 题。 苦梅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
9、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 所以找表哥代替。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拿妈的话说就是 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
10、啥呢?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 真。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一旦发现,轻则
11、扣工资, 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 4 -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她说:提奸捉双,拿贼拿赃。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现在,你是污蔑我!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 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
12、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 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咙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13、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帐。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 会偷东西。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她们嘴上还要占便宜: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嘴上说:吃我?酸死人!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 的两项是( ) ( 5 分) A、“长得帅,能吃么?”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