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河北省武邑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75 分 ) 一、现代文阅读( 3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 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 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黑
2、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我们不禁要问 :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 ? 多研究一下“儿戏”,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首先是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 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
3、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所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不过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 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恐惧和哀
4、怜这两种悲剧情感本来都是不健康的,悲剧激起它们,就导致它们的“净化”或“发散”,因为象脓包一样,把它戳穿,让它发散掉,就减轻它的毒力,所以对人在心理上起健康作用。这一说就是近代心理分析源 -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或“发散- 2 - 治疗”说的滥觞。他认为,人 心深处有些原始欲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到下意识里形成“情意综”,作为许多精神病例的病根。但是这种原始欲望也可采取化装的形式,例如神话、梦、幻想和文艺作品往往就是原始欲望的化装表现。弗洛伊德从这种观点出发,对西方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心理分析来证明文艺是“原始欲望的升华”。这一说貌似离奇,但其中是否包
5、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他的观点在现代西方还有很大的影响。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是一种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模仿人物动作情节、和观众打成一片的最生动鲜明的艺术。 B因为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一直以来就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C戏剧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产生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D悲剧激起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本来不健康的悲剧情感,使它们得以“净化”或“发 散”,从而起到健康人的心理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6、A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因为戏剧如同“儿戏”,能让人从中得到带有美感的快乐。 B人人都爱看戏,不少人还爱演戏,这使得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都是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的。 C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使人的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而我们应该肯定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形式具有消遣过剩精力的作用。 D由于其他艺术在视与听、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等方面都各有偏侧,都不能 使人完全释放苦闷、获得愉悦。因而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
7、由戏剧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可见戏剧在西方享有崇高的地位。 - 3 - B弗洛伊德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的情结,但它也可采用化装的形式,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泄。 C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塑造窦娥这一好人担任主角,其中的故事有着由福转祸的结构以及悲惨的结局,没有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打击。 D研 究表明,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等都是人类“原始欲望的升华”,这一观点在现代西方仍有很大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
8、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 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 又大,又红。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 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
9、问。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 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 !”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
10、完全隐藏到山脊后 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 4 -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 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11、。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 见老人的话。“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明天是阴雨天。”
12、老人说。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 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
13、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是瞎子。” “ 瞎了很久吗?”“十年了。怎么?”“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C 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 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 5 - D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 “ 老人总凝望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