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吉林省榆树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 2)将选择题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
2、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 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
3、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 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 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 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
4、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是依靠了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这根线就近而言,是从红楼梦到王国维再到陈寅恪那个绵绵不 断的人文精神承传。就远而及,可以从红楼梦上溯到禅宗兴起之后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然后还可以从魏晋风度、汉末党锢精神上溯到道德经的自然无为哲学、山海经的自由人格风貌以及尚书记载中残留着的民主政治传统等等组成的文化景观。这是中国历史依稀可辨的一脉文化香火,凭借这脉香火的微光,烛照出专制- 2 - 不是中国的国情,孔子不是
5、中国文化的始源和象征。 (选自李 劼 中国文化冷风景 ,有删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时空,复杂也简单。复杂是因为,厚厚的二 十四史一辈子都读不完。 B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就好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 C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而像一座由冗长的文字编织成的言语迷宫。 D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司马迁、司马光都像一堵墙,史家们大都被他们挡在了历史真相之墙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本文开头用一个圆周作比
6、,说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相同的;第二段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B通过前四段的详细 论证,作者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不可陷入固有的迷宫去谈中国历史。 C因为孔子不是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中国文化也不是从孔子开始,所以,在美国竖立孔子雕像是不正确的。 D本文观点新颖,论证严谨,从中国的历史时空开始展开论证,层层递进,结尾点明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A要想走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迷宫,作者认为要寻找中国文化香火的微光,抓住绵绵不断的人文精神承传。 B从尚书到山海经再到道德经,从汉末党锢精神到魏晋风度,这是一个非常谨严细微又没有中断的中华 文
7、明之根脉。 C中国曾出现过有本国特色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文化景观中也有自由人格和民主政治的元素。 D中国历史的起点其实并非专制,而是后人误入了歧途。顺着历史依稀可辨的文化香火可断定,专制非中国的国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幸会 ,妈妈 张 春 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 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的本职业务也顶呱呱,现在已经 60 多岁,对数
8、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 4 岁的时候 ,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 :“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 - 3 - 还有一次 ,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 ,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 ,我一边伤心地大哭 ,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 ,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 ,她边喊边跑 :“哪吒没有死 被他师父救活了 不要哭了 !”她起码追了 200 米。 我不到 8
9、 岁的时候 ,妈妈就和我说 ,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 ,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 ,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学四年级时 ,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路上 ,一个 20 多岁的男人来和我们说话 ,然后挨个儿抱我们 ,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他抱起一个女孩 ,撩起了她的衣服 ,突然觉得不对 ,大喊一声 :快跑 !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妈妈的早期教导 ,当时会发生什么事。 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 ,非常忧心 ,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 ,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 ,说 :“青春真好 ,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 ,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 ,而我
10、却松了一口气 ,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 ,我也跟她吵过 ,说 :“等我长大了 ,还了你们的钱 ,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 !”妈妈沉默良久 ,叹了口气 ,说 :“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 ,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 ,总是逗阿玛高兴 ,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 小时候上学 ,爸妈很少接送我 ,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 长柄的大黑伞 ,我个子矮 ,不喜欢带大黑伞 ,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 ,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 ,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 :“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 ,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 ,她
11、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 30 岁了。 后来爸爸病倒了 ,她去陪护 ,不眠不休的 40 天 ,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 ,但爸爸吃剩的东西 ,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 ,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终于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 ,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 :“要疯掉还 不容易 ?可我疯了 ,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 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 ,我刚上大学 ,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 ,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 ,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 ,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 ,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 ?
12、稍有闲暇 ,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 ,说 :“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 ,能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 ,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 ,她照样背着我 ,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 ,就专程撵了去。最后 ,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 ,自己开 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 ,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 ,最后对症下药。 半年后 ,我站起来了 ,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 ,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 3 月 ,妈妈到厦门来看我 ,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 ,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 ,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 ,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 ,变得很会走路了
13、。她说 :“要把手甩开 ,专心致志 ,不要突然变快 ,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 ,一脚一脚地走 ,走多远 ,也不会累着。” 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 ,脚步均匀地走着 ,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 ,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 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 :“幸会 ,妈妈 !” - 4 - (原载青年文摘 ,有删节 ) 4.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 A.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 ,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 ,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 B.这一对母女历尽生活的各种不幸 ,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 ,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可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 ,富有文学性。 C.结尾处“我”用了“幸会”一词 ,其本义是表示跟对方见面很荣幸的意思 ,用在这里则表达了女儿在感激之后的愉悦和幽默。 D.全文线索不够明晰 ,一会儿写在家发生的几件琐事 ,一会儿写出门上学得病的大事 ,似乎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显得有点零乱 ,不够紧凑。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 ?请简要概括。 (6 分 ) 6.文章最后引用了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的感悟。说说你是如何解读这几句话的。 (5 分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