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陕西省黄陵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 4 月月考试题(普通班) 第 卷 阅读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舜文化 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 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
2、;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 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 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
3、 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 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 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
4、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 “舜以- 2 - 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
5、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 1下面对“舜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由文明产生的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 的标志。 B舜文化是在社会转型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由当时的舜帝创造的文化。 C舜文化 以道德文化为内涵,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D舜文化是民族大融合进程中产生的具有原生性特征的道德文化。 2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
6、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 3 分) A舜文化的滋养和润泽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保持国家强大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B舜文化是为了适应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文化。 C舜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其原因是它代表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 D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冬日香山 要不是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
7、呢 ? 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 的灌木,扑闪- 3 - 着自己霜 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
8、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面的巨石也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放,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上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 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
9、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 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 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
10、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 柏的形象。 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雾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
11、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她会争得来 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取材于梁衡文集觅渡 )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文章第段作者写到香山春、夏、秋三季的繁花、浓阴、红叶,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季香山“清静”的强烈喜爱。 B文章第段“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作用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 - 4 - C冬日的香山,舍掉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丰腴,秋
12、天的绰约,因为香山需要的只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这些热闹与繁华。 D 为突出冬日香山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5联系全文,体会文章第段,谈谈“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一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 (5 分 ) 答: _ 6统观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 (6 分 ) 答: 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统计数据显示,从 1995 年至 2016 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 1040 万辆攀升至 1 9 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
13、却从 6 7 亿辆,急剧下降至 3 3 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 2016 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摩拜提供的数据显示 ,共享单车的出现,直接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 53%。根据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 40 余单,司机日收入约 200 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降到十几单,有 70%的黑摩的司机转行。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 +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 +步行 +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光明日报) 材料二: 调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