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856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 第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于 洋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电话,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

2、庞大的社交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 Facebook 注册用户数接近 9 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 2 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 2 5 亿。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 6 个人,便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社交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只 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社交网络这种联络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社交网站承担了更多情感的

3、使命。 然而,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 90 后”的南京高校学生。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 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在网络上, 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每天都在线上碰到,却没有几个会打招呼的。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

4、,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 150 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 150 人左右。 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 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 2 - 越来越扁平和肤浅。我们简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但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提高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

5、任和价值,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 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 。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 2012 年 06 月 05 日,有改动) 1下列关于“社交网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社交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B 根据“六度空间”

6、理论,承担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术最大的责任 和价值在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C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 Facebook 注册用户接近 9 个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也超过 2 亿。 D马洁的死虽然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 B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是害怕

7、别人诋毁自己,所以只希望让人看到自己幸福的瞬间。 C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或为“粉丝”,最大的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D 根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 150人左右频繁的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 虽然人们特别喜欢封闭自己,但还是形成了一定的社交形式,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电话,网络时代则是电脑刷屏。 B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 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社交的数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 C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

8、,却未必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 3 - D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 【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 B 项 强加因果,前者说的是社交网络的联络作用与功能,后者说的则是技术与幸福感的关系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 试题分析: A说法绝对,原文表述为“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 B无中生有。 C变主观为客观,原文表述为“我们以为可以

9、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 A 项 曲解原文,原文第一句说“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回答 4 6 题。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刘斌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 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

10、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 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 20 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 4 - 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

11、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 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 20 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2、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1913 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 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 1929 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东邻是日本,陈先生批评和痛惜,堂堂中国人,却要跑到日本去学习中国的历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2 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

13、真能 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 1937 年 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 1929 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 1964 年完成 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 1927 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