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云南省玉溪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 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
2、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 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
3、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 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
4、、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 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
5、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 2 -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 “ 朴素为美 ”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
6、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 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 “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 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 “ 丑 ” 的
7、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 “ 小国寡民 ” 的上古社会去,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 了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的主张。 B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 着明显的一致性。 C法家同老子、庄子、墨子一致认为绚烂华丽是 “ 丑 ” 的外表装饰,因此追求华丽之美必然导致国运衰颓、民心离散。 D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
8、,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答案】 1 A 2 C 3 C - 3 -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这类题目的错误点设置:( 1)暗中更换,偷换概念;( 2)夸大或缩小事实;( 3)相互矛盾;( 4)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 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C 项,“美学思想”偷换概念。文章第三段的原句是“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考点
9、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 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 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因此追求华丽之美必然导致国运衰颓、民心离散”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 “ 下列对原
10、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 “ 强拉因果 ”“ 因果倒置 ”“ 混淆范围 ”“ 无中生有 ”“ 偷换概念 ” 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 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 二、古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 7 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 ,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 ,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11、“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 听命, 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4 -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 户部 。比岁 郊祭 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
12、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 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 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又称 “ 弱冠 ” ,加冠礼之后,就意味着已经成年。 B “ 进士及第 ” 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 “ 进士及第 ” 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 人鬼。 D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