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 :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 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
2、而略其色貌。“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 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3、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落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 ?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 ,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 ?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同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 ,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争、竞岗
4、、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戒“得” ?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 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而达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2 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
5、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中的“君 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和从血气特点不同揭示三戒思想的依据。 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C “ 君子三戒 ” 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 而论,其中
6、的人性好色重要一层意思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厚于女性美色。 D “ 得 ” 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 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孔子所谈“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 C“君子三戒 ”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 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
7、是指在 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 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3 崇尚“以义为义”的最 高境界。 D“好色、嗜斗、贪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
8、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 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 母丧里居 ,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 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 擢 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 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
9、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 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 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 乞休 ,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 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 宿卫 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
10、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 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 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寻予实授。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 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
11、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 为改容加礼 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4 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捻 :“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褫:剥夺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僧格林沁方蹙捻 /淄川颇贵倨 /见司道官不设坐 /宝桢
12、投谒告 /材官启王 /坐则见 /否则罢左右 /皆大惊 /王服 /其强为改容加礼 / B. 僧格林沁方蹙捻 /淄川颇贵倨 /见司道官不设坐 /宝桢投谒 /告材官启王 /坐则见 /否则罢 /左右皆大惊 /王服其强 /为改容加礼 / C.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 /颇贵倨 /见司道官不设坐 /宝桢投谒 /告材官启王 /坐则见 /否则罢 /左右皆大惊 /王服其强 /为改容加礼 D. 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 /颇贵倨 /见司道官不设坐 /宝桢投谒 /告材官启王 /坐则见 /否则罢左右 /皆大惊 /王服其强 /为改容加礼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宿卫,就是在宫禁
13、中值宿 ,保卫、护卫皇帝;宿卫军,是中国古代禁卫军的一种,为帝王的亲军,负责警卫京畿与王官。 B擢,提拔,是古代升任官职的常用词语。“擢右副都御史”意思是“提拔为右副都御史”,本文中与“擢”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升、起、进、迁等。 C居丧即丁忧,多指为父母居丧。居丧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官员在家守丧期间,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之情。 D乞休意为辞官退休。古代退休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还有致事、致政等词,与乞骸骨、乞归等意思较为相近。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丁宝桢散尽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在遣散壮士时,他直言亏钱的饷银无法偿付,大家有感于丁宝桢毁家纾难的无私付出,纷纷放弃饷银离开。 B.丁宝桢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贬 , 曾因与捻军长期对垒时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职留任,因为直言上谏,保护了王心安,却使皇帝错误处罚了李鸿章。 C.同治七年,西路捻军进攻到京城附近,丁宝桢率领一千骑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转战数地,收复失地,得到皇帝的屡次褒奖,加官为太子太保。 D.丁宝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