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玉溪市 2016 2017 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 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
2、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
3、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 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2 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
4、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选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
5、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 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6、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 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3 C. 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19 分)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
7、早 孤 ,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 城 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 ,当 济 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
8、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府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 。与若 期 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 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
9、:“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早 孤 ,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 城 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 济 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 期 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4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3 分) 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度其费为估,不取赢 利 免半赋,徐取其偿 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 B C D 6、下列对原
10、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 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7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0 分) ( 1)逃未复者,官府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 - 9 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 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6 分) 5
12、(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 (荀子 劝学) ( 2)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 3)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 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小说类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25 分) 清 名
13、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前往茶站交茶。大叶茶装在竹篓,一元一斤;芽茶装塑料袋里,二十元一斤。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 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 八十三了。 ” “ 八十三还采茶! ” 我不禁向那老姬背影望去,钦佩之。 6 子诚告诉我 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 “ 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