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我的小问号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3 我的小问号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教学内容我的小问号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本节课选自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我的小问号。主要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学习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问;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体内容包括:1. 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并提出问题;2. 学习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疑问词提出问题
2、;3.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4.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思考。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观察、提问和思考的科学思维能力。具体目标包括:1. 科学探究素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2. 科学思维素养:训练学生运用科学语言表达疑问,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 科学态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提问、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合作交流和分享的团队精神。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环境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简单地描述所见所闻。2. 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对提问有天然的兴
3、趣。学习能力:学生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参与简单的讨论。学习风格:学生倾向于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喜欢直观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提出问题时可能表达不够清晰,不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表述疑问;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因为害羞或自信心不足而不愿意发言;对于某些科学现象可能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导致理解上的困难。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白板。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网络学习资源库。3. 信息化资源:科学探究相关视频、音频材料、电子图书、在线科学学习游戏。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互动、情景模拟。教学实施
4、过程1. 课前自主探索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我的小问号的预习资料,包括课文内容摘要和几个简单的科学现象图片,要求学生预习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树叶会变色?”等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反馈功能,收集学生的预习疑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中阅读资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思考。-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记录下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中的发现和疑问通过微信提交给老师。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
5、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疑问的收集。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2. 课中强化技能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树叶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如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表达问题。-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小科学家”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科学家提问和探究的过程。-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预习和课堂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角
6、色扮演,模拟科学家提问和探究。- 提问与讨论: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参与讨论。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提出科学问题。-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问和探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提出科学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课后拓展应用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观察日记的作业,要求学生记录下一周的观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一些科普书籍和在线资源
7、链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认真完成观察日记。-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学习建议。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探究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提出问题的不足,并促进自我提升。教学资源拓展1. 拓展资源(1)科普书籍: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小时候
8、、身边的小科学等,这些书籍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科学实验套件:市面上有许多适合儿童的科学实验套件,如“小小科学家”系列,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3)科普视频:如科普中国系列视频,涵盖了许多科学领域的知识,适合学生观看和学习。(4)科学杂志: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小发明等,这些杂志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也有动手小制作,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5)线上资源:例如“国家地理儿童版”、“科普中国在线”等,这些平台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文章和视频资源,适合学生在线学习。2. 拓展建议(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教师
9、可以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学到的知识。(2)引导学生利用科学实验套件进行家庭实验,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推荐学生观看科普视频,尤其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精选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4)订阅科学杂志,让学生定期阅读,增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选取杂志中的文章作为课堂讨论的材料。(5)利用线上资源,布置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在线学习任务,如观看科普视频、阅读科学文章等,并要求学生在平台上提交学习笔记和心得。
10、(1)拓展阅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为什么树叶会变色?”一文,了解树叶变色的科学原理。(2)家庭实验:使用科学实验套件,进行“水的张力”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物质表面的张力变化,理解水的表面张力。(3)科普视频:观看科普中国中的“水是什么?”视频,了解水的组成和特性。(4)科学杂志:阅读我们爱科学中的“天气的秘密”一文,了解天气变化的科学原理。(5)线上学习:在“科普中国在线”平台上,学习“声音的传播”相关知识,完成在线测试。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是否积极提问、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能够遵循课堂纪律等。- 记录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提出有质量
11、的问题、是否能够与同学有效沟通等。- 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在讨论后进行成果展示,包括他们提出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得到的结论等。- 评价标准包括小组内部分工是否明确、是否能够有效合作、展示内容是否清晰完整等。-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改进建议。3. 随堂测试:- 设计一份简单的随堂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对课堂讲解的知识点的理解、对观察现象的描述能力、对问题的提出能力等。- 测试可以采取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旨在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师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对
12、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4. 课后作业评价:- 评估学生提交的观察日记,关注他们是否能够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是否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是否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针对作业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提出问题。5. 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总结学生的整体表现,包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态度等。- 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对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机会
13、。6.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等。- 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的计划。- 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学习能力。7. 家长反馈:-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包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家庭实验的参与度等。- 家长提供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根据家长的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成长。课后作业1. 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记录观察过
14、程,并尝试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例如,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速度,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示例答案:- 观察现象:我发现热水比冷水流动得快。- 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流动得快?热水的温度对流动速度有什么影响?流动速度和水的粘度有关系吗?2. 科学小实验: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例如,用不同的液体(水、牛奶、油)进行扩散实验,记录哪种液体扩散得更快。示例答案:- 实验过程:我在三个不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水、牛奶和油,观察它们的扩散情况。- 实验结果:我发现水扩散得最快,牛奶次之,油最慢。- 实验分析:我认为这是因为水的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扩
15、散得更快。3. 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关于“提出科学问题”的思维导图,包括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技巧、问题的用途等。示例答案:- 思维导图中心:提出科学问题- 分支一:问题类型(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分支二:提问技巧(观察现象、联系已知、提出假设)- 分支三:问题用途(引导探究、促进思考、解决问题)4. 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科学问题,并撰写一份报告,报告中需包括问题的提出、讨论过程、得到的结论和建议。示例答案:- 问题提出:我们小组讨论了“为什么树叶会变色?”这个问题。- 讨论过程:我们首先观察了不同季节的树叶变化,然后查阅了相关资料,讨论了树叶变色的原因。
16、- 得到的结论:树叶变色是由于叶绿素分解和其他色素的产生。- 建议:我们建议开展一次树叶变色的实验,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5. 创意写作:学生以“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作为一名科学家会如何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示例答案:如果我是一名科学家,我会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每当我看到奇妙的现象,我就会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鸟会飞?”我会观察鸟的翅膀结构,研究空气动力学原理,然后进行实验,尝试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鸟的飞行。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提问和探究,我能够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1. 采用情境教学法,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
17、、提出问题。2.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存在主要问题1.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不够浓厚,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科学现象缺乏足够的了解。2.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观点。3.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自己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判断他们的学习效果。(三)改进措施1. 针对学生对科学探究兴趣不足的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与生活相关的科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2.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会在小组讨论环节,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同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3.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会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及定期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