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谁先迎来黎明【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4课。在前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将同第2课、第3课一起解决课程标准里的学段目标“知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此前,通过哥白尼学说,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那么本课的内容则落在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转周期,以及自转形成了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上。本课通过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地球”,按不同方向模拟“地球”转动,观察谁先迎来黎明。再通过“地球椅”体验活动,结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事实,推理得出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确定了地球自转方向之后,结合“
2、人体地球”的模拟实验,就能知道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即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最后,再利用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我们推理出来的结论,巩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但对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并不是很清楚。在生活中,学生观察到太阳每天是东升西落的,那么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教学目标】1.通过“人体地球”模拟实验,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决定了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2.通过“地球椅”体验活动,结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事实,借助“相对运动原理”推理确认地球的运动方向
3、是“自西向东”。3.结合“人体地球”模拟实验以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事实,推理得出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即东边比西边先迎来黎明。4.通过借助地球模型的模拟实验,验证明确结论,进一步树立借助模拟实验认识世界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难点:认识相对运动,感受相对运动,并且联系实际,从而分析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大表、地球仪。学生:打印好的“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大字、双面胶、红色圆卡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手电筒、学生制作的地球模型、小圆片贴纸、中国地图、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聚焦揭题(预设5分钟
4、)材料准备:课件1.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地球不停地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2.提问:当天开始亮的时候,我们就迎来了黎明。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一样吗?3.猜一猜: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设计意图】把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生活事实提供给学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作为研究地球自转的起点。二、探究谁先迎来黎明(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中国地图、打印好的“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大字、双面胶、红色圆卡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手电筒、学生制作的地球模型、小圆片贴纸。(一) 模拟实验:谁先迎来黎明(预设12分钟)1.找一找位置:要想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
5、来黎明,我们要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3.出示模拟实验的要求:(1)每个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2)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他右手边的同学身上贴上写有“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3)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观察谁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谁先迎来黎明;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观察谁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谁先迎来黎明。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5.提问:你有什么发
6、现?引导学生得出: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也不同。(二)认识相对运动(预设10分钟)1.过渡: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动,还是自东向西转动呢?我们继续来研究。2.说说生活经验:我们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当你坐在汽车上,汽车往前进时,窗外的树木是怎么运动的?当汽车往后退时,窗外的树木又是怎么运动的?3.体验相对运动。(1)老师这里有一把转椅,当你坐在转椅上,向右转动时,你看到的景物会怎样?当你向左转动时,看到的景物会怎样?(2)学生体验,说自己的发现。(预设:人向右转动时,看到周围的景物在向左转动;人向左转动时,看到周围的景物在向右转动。)4.你在生活当中还有类似的体验吗?
7、(预设:坐旋转木马、乘观光电梯时看到的景物移动方向和木马转动、电梯运动的方向也是相反的。)5.小结:像这样,物体移动的方向和看到的景物的移动方向相反,被称为“相对运动”。6.提问:设想我们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而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东升西落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预设:自西向东的。)(三)再次模拟谁先迎来黎明(预设8分钟)1.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我们怎样在地球仪上看到北京先迎来黎明呢?2.微课展示模拟的方法:在地球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小圆片贴在上面,打开手电筒(使其照亮半个地球),慢慢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哪个城市先迎来黎
8、明。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研讨:(1)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一个城市先迎来黎明?你是如何知道的?(预设:北京,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北京先被太阳照到,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2)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实验观察自转一周时,一个地区只有一次黎明,而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也只有一次黎明,所以可以推理出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即24小时)【设计意图】从地球视角的观察,到相对运动的理解,再到宇宙视角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由浅入深地研究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及形成的天体东升西落现象。三、课堂小结与拓展(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图片、学生记录单1.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
9、么?(预设:地球是在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不同的城市迎来黎明的时间也不一样,北京先迎来黎明,乌鲁木齐后迎来黎明。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周围景物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这叫做相对运动。)2.拓展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在我国,最早日出和最晚日落的地方,在哪里?请在中国地图中指一指它们的大概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指一指,说说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作业本上“实践拓展”中的最晚日落和最早日出的城市,完成相关的作业。【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回顾与梳理,通过在中国地图上寻找最早日出和最晚日落地方的拓展活动达到知识的迁移。四、 板书设计4.谁先迎来黎明相对运动地球自转:自西向东 约24小时地球自东向西自西向东【疑难解答】1.“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的两个模拟实验中,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这一事实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依据之一,但“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并不是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地球自西向东转才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第一个模拟实验中,关注谁先看到“太阳”,其实是在以地球的视角研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在第三个模拟实验中,从“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其实是在从宇宙视角研究地球自转的方向,这样能更清晰地明确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此外,在第三个模拟实验中还要弄清楚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同一个地区迎来了几次黎明,这样也就弄清了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