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专项五:咏史怀古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812771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专项五:咏史怀古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5专项五:咏史怀古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5专项五:咏史怀古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5专项五:咏史怀古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5专项五:咏史怀古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早读材料早读材料咏史怀古类诗歌咏史怀古类诗歌 一、咏史诗、怀古诗咏史诗、怀古诗 1、咏史诗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 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 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 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二、

2、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心理一】怀人伤己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 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对比失落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 却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 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 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心理二】怀古伤今怀古

3、伤今 1、昔盛今衰型昔盛今衰型: 2、物是人非型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 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 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 、 “空城” 、 “旧时月” ,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 令人不胜伤感。 【心理三】理性反思理性反思 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 2、理性分

4、析,冷静剖析历史:理性分析,冷静剖析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 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 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 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三、怀古诗的结构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四、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

5、,抒发感慨; 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 功业无成的感慨。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 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

6、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如:辛 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 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杜甫的蜀相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1、 抒情方式: 间

7、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刘禹锡石头城 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孟浩然孟浩然 与诸子登砚山与诸子登砚山 2、 表现手法: 用典用典 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对比对比 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 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虚实结虚实结合 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联想想象联想想象 如: 扬州慢姜夔“ 3、修辞手法:拟人拟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

8、象征、衬托、比喻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八、鉴赏咏史诗三步曲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鉴赏步骤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 体悟感情 分析技巧 即 怀什么古 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 怎么怀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体悟意图、 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2、赏析范例:链接赏析范例:链接 1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

9、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 ;寄 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

10、2)比喻。 (手法)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 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东吴时代 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 使人发愁? 【鉴赏】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 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 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

11、 盛;如今凤凰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 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 的江水: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 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 “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 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 若隐若现的景象

12、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 ,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 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 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 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链接链接 2 2 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越中览古 李白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越王勾践破吴归,将士还家尽锦衣。

1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苏台览古 李白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答: (1)这两首诗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都用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手法。 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2)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形成对比, 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

14、日的荒凉,以今古常 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以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从 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 越中览古赏析越中览古赏析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是一首怀 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 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 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 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 得最深的某一部分

15、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 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 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 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 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 ,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 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

16、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 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 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 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 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 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 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

17、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 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 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 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 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 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苏台览古苏台览古可资比较: 旧苑旧苑荒台杨柳

18、新,菱歌清唱不胜春。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此诗一 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 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 ,不变的景物与变化 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 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自然。次句接写当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还有一 些女子在唱着菱歌,无限的春光之中,回荡着歌声的旋律。杨柳又换新叶,船娘闲唱菱歌

19、, 旧苑荒台,依然弥漫着无边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 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 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象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作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 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 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 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九、高考真题链接 1. 阅读下面两首

20、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7 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 作简要说明。 (4 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 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 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

21、1 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 分)第二 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 分) 【赏析】华清宫 吴融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 ,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 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 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 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旋干” ,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 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

22、写 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 ,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 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 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 “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 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 ,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 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 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 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

23、与不自觉地提 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造成结构的错 落、诗情的跌宕。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赏析】过华清宫 李约 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据文献 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 ,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华清宫在后世名声大 噪,唐玄宗、杨贵妃二人功不可没。而历来以“华清宫”为题材的咏史诗,也基本都是唐玄 宗、杨贵妃二人密切相联。李约的过华清宫就是其中的一首,此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 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抒发黍离之悲。 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玄宗皇帝耽于享

24、乐,追求淫逸,反把国计民生的 大事看得很轻。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笔带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 “四海兵”三字,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耽于享乐、追求淫逸所酿成的苦果:导致安史之乱 的爆发,使盛唐走向了衰微。这与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有异曲同工 之妙。君王以“万机”为轻,却以享乐为重,酿成亡国之大祸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谓“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四两句是诗人目睹华清宫的景象:帝妃早已升天作古,只有 四季“长生”的树木,见证了华清宫的兴衰。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 (2011 年新课标)阅读下面

25、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 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 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

26、关系的?(6 分) 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 【译文】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 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 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赏析】赏析】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周朴的一首作品,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 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27、看如今唐 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 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04 年全国卷)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 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 、 “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 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 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 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05专项五:咏史怀古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