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龙岩市 2018 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 共 3 小题 ,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 3 题。 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不少士大夫参
2、与绘事,其中可见顾恺之、宗炳、萧绎那样的文化名人。到了唐末五代,擅画的文人更多,他们凭借自己的文化修养,使绘画品质得到很大提升。当然,这种提升主要表现在主题、立意、情趣等方面,至于形式、技法、体制之类,仍然沿袭当时画工的惯例,而未能形成文人绘画特有的风貌。 北宋中后期,两股力量对文人画的独立自主起了关键作用。其一是五代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山水画,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文人隐逸精神的滋养,那些引领潮流的山水画大家,如荆浩、李成、范宽等,往往本身就是文人画家的代表。其二 是另一批喜爱绘画的仕宦文人,如文同、苏轼、米芾等,避开了繁难琐屑的习惯性画法,而用“墨戏”的简捷方式,进行大胆的艺术实验。如果说后一股
3、力量来自于业余画家队伍,极大地刺激了文人画家们逐鹿画坛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的勇气;那么,前一股力量来自于专业画家阵营,以其坚实而高迈的学术品位充实着文人画的价值理想。随着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加上金元时代大批文人赋闲而成为画坛中坚,原来由画工和宫廷画师主宰的人物画及其叙事手法渐趋衰落,更多带有象征意味,富于表现性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繁荣起来,并且在越来越多的文人画家手中呈现为水墨写意 形态,从而与非文人画往往重色彩、多工致的情形拉开了明显距离。 元初的赵孟頫是文人画走向成熟的枢纽人物。在他的启示下,元季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的山水作品,建构了文人画的规范图式,并以高情逸致的价值取向和书法化的笔墨
4、趣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明中期由沈周、文徵明领衔的吴门画派的兴盛,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晚明董其昌倡导南宗山水画,引发清初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正统派和“四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野逸派各有侧重的发展态势。宋元时期由另一些文人画家所开创的松梅兰竹 水墨画,到了明代中后期,则逐渐发展- 2 - 出大写意一派。陈淳、徐渭那种注重主观表现色彩和即时把握方式的纵逸画风,标志着文人画图式在花鸟画领域的确立。从此之后,文人画以压倒性优势入主中国画坛,使得宫廷画师和民间画工也多以沾溉文人画余泽为荣。 变化是永恒的存在。文人画之所以区别于常规绘画,是以其“畅神”“
5、适意”“自娱”“寄乐”的私密化、书斋化取向为价值内涵的。然而,随着它的规范图式渐趋确立,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自适自娱、私交酬唱变为面向大众、走入市场,公共化和普适化这种曾经作为文人画对立面的价值选择,便又重新占据文人画 发展的主导地位。从扬州八怪到海上画派,文人画的谐俗色彩日益浓厚,而非文人画家对文人画的攀附吸收现象又愈演愈烈,文人画与非文人画在艺术形态上上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经过 20 世纪的巨大社会变革,传统士大夫为现代知识分子所取代,中国文人画这个世界艺术史上的孤例,也就走向终结期。 (节选自卢辅圣超越的艺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业余
6、画家队伍不仅刺激了文人画家们逐鹿画坛,还以坚实而高迈的学术品位充实其价值理想。 B文人隐逸精神的滋养和大胆的艺术实验对北宋中 后期文人画的独立自主起了关键作用。 C赵孟類不仅是文人画走向成熟的枢纽人物,而且还建构了文人画的规范图式,影响深远。 D文人画中大写意一派的形成和发展,标致着文人画终于以压倒性优势入主中国画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我国文人很早就介人了绘事,并提升了中国画的品质,但文人画还未呈现出特有的风貌。 B文人画富含象征性和表现性,在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水墨写意形态拉开了它与非文人画的距离。 C文章列举了明清许多画派的发展态势,是为了论证
7、元朝文人画对后 世产生深远影响。 D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中国文人画的形成发展过程,由此可见文人画是以畅神适意等为价值取向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如果人物画及其叙事手法没有渐趋衰落,那么画工和宫廷画师依然会主宰着画坛。 B因为有了一代代文人在绘画上不断探索和发展,文人画才在中国画坛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C中国文人画是世界上唯一由知识分子所建构的绘画形态,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文化现象。 D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文人画的消亡也是必然的趋- 3 - 势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8、14 分) 斗草 凌鼎年 据地方志记载:斗草之风,娄城历来盛行,乃端午期间的一民间活动。古庙镇有一孩儿王出身的阿埭,自小偏好斗草。他出马斗草,不说百战百胜,至少十斗九赢。 阿埭弱冠之年后,依然放不下他的斗草,每年五月五日,他总要在古庙镇外的娄江边与人斗草,有如设擂,谓之过过斗草瘾。阿埭言明:输者得为之扬名,赢者可罚他做事一桩。 那日,娄城不少女眷也难得到娄江边来郊游踏青。其中有一叫冉云的姑娘见阿埭在玩斗百草之戏,来了兴致,说也来凑趣一斗。阿埭 见来一城里姑娘,自然半点不把她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如此娇弱的姑娘与他身经百战的阿埭斗草,非让她连斗连败不可。 谁知冉云姑娘一点不示弱,竟然拔来了一根又粗
9、又老的草茎,那架势,志在必得。踏青之游人见一姑娘家与斗草王阿埭交战,呼啦一下围上了不少人,大家对冉云姑娘手中的草茎喷喷赞之,简直堪称草茎王,也不知她是如何采到的。 阿埭瞄一眼冉云姑娘手中的那根特大号草茎,不以为然地一笑,他故意挑了根又细又短的草茎,仿佛拳击比赛中的重量级与轻量级,完全不成比例。 比赛可说是速战速决,开始阿埭摆出一副我自岿然不动,接受任何挑战的 样子。两人的草茎成十字相交状,冉云用劲拉了几次都无法拉断阿埭的草茎。如此三次后,阿埭似乎己很有绅士风度了,他开始反击,只见他以极快的速度用劲一拉,冉云手中那又粗又老的草茎竟然像放在刀刃上似地,齐刷刷地断了。 阿埭的车前草茎都采自穿山,穿山
10、以石为主,车前草要能在穿山生长,非有坚韧的生命力不可,特别是那些生长在峭壁上的,经风经雨,且得天地之精华,怎能与娄江边肥沃土地上生长的车前草相比呢,一个富贵相,一个贫苦样,但谁能吃苦,谁能耐劳,还用说吗? “不服!”冉云姑娘说。“不服?”阿埭一楞。好,不服再斗。“手斗我输 了,你敢不敢口斗。冉云咄咄逼人。 口斗就是各自报出各种花草的名目,类似对对子。口斗,阿埭曾与小伙伴们也斗过,但他自知是弱项,可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那岂不太失面子了,斗就斗,不信这城里姑娘就识得那么多野花野草。 “红梅。” “青萍。”阿埭张口便来。 “美人蕉。” 阿埭想了想说:“君子兰。” “车前子。” - 4 - “马后炮。
11、”阿埭脱口而出。 人们哄堂大笑。阿埭窘得无地自容。冉云心软,说了个常见的“春风桃李。”阿埭稍动了动脑筋,就答了个“秋雨芭蕉”。冉云见阿埭缓过神来了,抛出一绝的“相思子”。阿埭楞住了。嘴里“相思子相 思子”地念著,就是对不出。“回去慢慢想吧,想到了再告诉我”。冉云一笑,飘然而去。 阿埭变了个人似的,一门心思想早点对出相思子,他把他知道的花花草草一个名称一个名称地过滤着,筛选着。有天,他在主庙镇一户人家的后院见到一合欢树,他突然省悟:合欢枝,对,一定是合欢树。相思子对合欢枝,有意思。我要去告诉冉云,我阿埭对出来了,不,还要问问她,这是什么意思?阿埭有些想入非非了。 阿埭想得满好,静静小心苦读一年书
12、,明年端午正式摆擂斗草,引冉云再来复斗,非赢她不可。 第二年端午,阿埭早早来到了娄江边,呼吸着早春的气息,踏着 浅浅的青草,他自信:手斗他阿埭可号称打遍娄城无敌手。口斗,经一年闭门苦读,他如今也不怯场。他多么希望冉云姑娘再来与他斗一斗章,可冉云姑娘没有出现。 第三年,冉云姑娘还是没有出现。 以后,每年的端午,阿埭总不由自主地来到娄江边,他也说不清这无望的等待怎么会有如此的诱惑力。 (本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据史书记载,娄城历来盛行斗草之风,是端午期间的一项民间游戏,可惜现在已难觅其踪,作者稍稍流露出一种文化缺失的遗憾之情。 B见
13、阿埭被自己“捉弄” ,冉云心软了,可不一会又抛出“别有用心”的“相思子”。这一情节准确、细腻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冉云微妙的少女春心。 C小说以“斗草”为线索展开情节,一咏三叹,将一对少男少女的斗草之乐缓缓展开成出爱情戏,而且是一出略带悲剧色彩的爱情戏。 D小说语言通俗朴实又文白相间,带有娄城方言色彩,读起来有一种山村之风,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小说风格婉约含蓄,善于体察细微人性。 5简析故事结尾的艺术感染力。( 5 分) 6文章以“斗草”为题,但斗的又似乎不尽然“草”,请分析其潜藏之“斗”。(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 5 - 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目前( 2016 年底),我国60 岁以上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