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高考)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备考卷 地 理 1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在
2、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星离太阳近,总是湮没在太阳的光辉里,只有在水星大距时,出现短暂的观测机会。 水星大距是指在地球上看, 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 当水星在太阳东边时为东大 距、 在太阳西边时为西大距。 下图为 2019 年 6 月 24 日水星东大距时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 相对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水星东大距时,水星所处的轨道位置是 A B C D 2如果此次水星东大距时离太阳的视角为 29 左右,该日新加坡观测水星的最佳时 刻是 A4 时前后 B8 时前后 C20 时前后 D
3、24 时前后 3从地球上看,下列哪颗行星也能上演东大距的天象景观 A金星 B火星 C木星 D土星 【答案】 1C 2C 3A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水星大距是指在地球上看,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 当水星在太阳东边时为东大距。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水星处在轨道位置 时,水星在太阳的东边,且此时在地球上看,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 故 C 项正确。 22019 年 6 月 24 日水星到达东大距,中国各地都可在西方低空目睹到这颗神秘的 水星。 肉眼观测水星的时间应是夜晚, 6 月份是夏季, 日落在新加坡地方时 18 时后。 北京时间较新加坡地方时早 1 个多小时,故 20
4、19 年 6 月 24 日新加坡观测水星的最 佳时刻是 20 时前后,C 项符合。A、B、D 三项错。故选 C。 3水星属于地内行星,从地球上看,上演水星东大距时,水星和太阳位于地球同一 侧。也能上演东大距天象景观的行星是地内行星,金星可以,A 项对。地外行星位 于地球轨道外,与太阳位于地球同一侧时,距地球太远,肉眼不易看到,B、C、D 三项错。故选 A。 下图示意拍摄爱好者某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哈尔滨(约 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 身高与日影等长),且街道两侧树木开始“吐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拍摄者可能位于骑行者的 A右后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左前方 5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
5、的地方时为 A8:00 B10:00 C12:00 D18:00 6此时,图中骑行者将前往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答案】 4A 5C 6B 【解析】 根据材料中信息,判断此时太阳高度角与当地纬度相同。根据树木吐绿,判断是春 季,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根据影子与骑行方向垂直,判断可能是正午。 4读图,图示能区分区车的前后,可以看到骑行者后背,且骑行者影子与前进方向 垂直,拍摄者可能位于骑行者的右后方,A 对。B、C、D 错。 5根据材料,树木吐绿,正值春季,此日可能太阳直射赤道。骑行者身高与日影等 长,说明此时的太阳高度角是 45 ,当地纬度是 45 N,图示骑行者前进方向与影子
6、朝向垂直,说明此时是当地的正午。地方时是 12 点,C 对。A、B、D 错。 6此时,地方时是 12 点,影子朝向正北方向,骑行方向与影子朝向垂直,图中骑 行者将前往正西方向,B 对。A、C、D 错。 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 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 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左图中地与地相比 A地的年降水量比地小 B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 C地的河流汛期比地短 D地的自转线速度比地大 8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受高压脊控制 B地风速比地大 C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 D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9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
7、法,错误的是 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答案】 7B 8D 9C 【解析】 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岩层形成过程的判断。 7据 40 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进行判读,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中地为地 中海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的年降水量比地多,A 错误;7 月份,太 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B 正确; 地降水均匀河流汛期比地长,C 错误;地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比地小,D 错误。故选 B。 8根据气压值的大小,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说明为低压系统,地受低压槽 控
8、制,A 错误;地等压线分布稀疏,说明风速比地小,B 错误;地有冷锋移 来,C 错误;地吹偏南风,位于冷锋锋后,正值降水天气,D 正确。故选 D。 9读图,河流横剖面西侧,乙类岩石处明显比甲类岩石凹陷大,说明乙类比甲类更 易侵蚀,A 正确;两类岩石均侵入到乙中,即岩浆活动发生在乙形成后,B 正确; 根据图示,丁类岩石侵入到戊类,说明戊较早形成,D 正确;图示甲类岩石形成最 晚,河流从甲类岩石侵蚀下切,即河流出现在甲形成以后,C 错误,符合题意。故 选 C。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中 a,b,c 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 A 地风向,d,e 线为等 温线,g、f、h 线为等高线。 10根据图中信息可
9、以推断 Ade B从引水灌溉比有利 Cac D图中湖泊位于河流源头 11据图推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站在 g 点的人,全区景观尽收眼底 B目前湖泊萎缩是由于围湖造田 C河流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发展棉花种植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12关于 PQ 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 PQ 西北侧 B为冷锋,雨区位于 PQ 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 PQ 东北侧 D为暖锋,雨区位于 PQ 东南侧 【答案】 10A 11D 12C 【解析】 10材料信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北半球,一般情况下,越向北气温 越低,图中 d 位于 e 以北,因此 de,A 正确。图中显示,穿
10、过河流的三条等高线 共同弯曲处应为山谷,山谷地区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所以 gfh,由此判断,引 水线路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引水,而引水线路是从低处向高处提水引水,从引 水灌溉更便利,B 错误。根据图中 A 处的风向可判断,气压 abc,C 错误。根 据穿过河流的三条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河流河水流向湖泊,因此图中湖泊位于 河流下游,不是源头,D 错误。故选 A。 11站在 g 点的人,因山脊阻挡视线,看不到 A 处附近区域,A 错误。图中显示, 耕作区离湖泊有一定距离,因此目前湖泊萎缩不是由于围湖造田,B 错误。题中信 息表明,该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当地冬季没有较多积雪,所以河流的季节性积雪 融水
11、补给少,以雨水补给为主,C 错误。华北地区光热充足,棉花成熟期晴天多, 发展棉花种植有优越的自然条件,D 正确。故选 D。 12根据图中 A 处的风向可判断,气压 abc,P、Q 之间为低气压槽,一般形成 锋面,当地位于北半球,气旋旋转方向为逆时针,PQ 之间的锋面向北移动,即南边 的暖气团推动北边的冷气团移动,属暖锋,排除 A、B。暖锋雨一般出现在锋前,即 冷气团一侧,雨区应该位于 PQ 东北侧,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D。故选 C。 下图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景观图, 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 覆盖,塑料板外高内低,可以收集露水和雨水,塑料板底部还有滴灌水管。根据材料和
12、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塑料板收集露水的时间主要在 A黄昏 B清晨 C正午 D子夜 14该塑料板还具有除草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塑料板底部 A光照条件差 B水分含量少 C土壤温度低 D昼夜温差小 15在我国最适合推广图示灌溉方式的区域为 A湖南的水稻田 B北京郊区的蔬菜大棚 C新疆的谷物农场 D陕北洛川的苹果园 【答案】 13B 14A 15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3露水是水汽凝结形成,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出现在清晨,水汽凝结量最大, 故塑料板收集露水的时间主要在清晨,B 正确。 14由材料可知,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
13、塑料板覆盖,由 于塑料板不透光,使得草类很难获取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条件,A 正确。 15根据材料可知,该灌溉方式适合在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推广,且该区域 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宜太大,D 正确;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A 错; 北京郊区的蔬菜大棚需水量较大, B 错; 新疆的谷物农场可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 C 错。 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 大部分时间干燥、 荒芜。 雨季来临, 这里忽然变成花的海洋,以种类繁多的肉植物而闻名。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少 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我国游客到纳夸兰沙漠
14、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最适合在 A23 月 B56 月 C89 月 D1112 月 17下列说法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广布有关的是 夏雨明显,降水季节差异大 夏季受寒流影响,干旱、多雾 阴天多,露水多 气候恶劣,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A B C D 182017 年 7 月某日 19:00(北京时间)在纳马夸兰可观赏到的景观可能是 A晨曦初露 B夕阳西下 C繁星点点 D烈日当空 【答案】 16C 17D 18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成因。 16 结合材料可知只有当地雨季来临, 在纳夸兰沙漠地区的野花才会变成花的海洋, 而多肉植物常生活在气温偏高,
15、降水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区,有少量雾气和 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因此在夸兰沙漠要同时观赏各种野花和多肉植物,应选 择在雨季和旱季交替的时间且有一定的降水,结合该地区气候资料图,该地区 7-8 月降水量大,所以选择在 89 月最合适。所以选 C。 17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 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从纳马夸兰所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 来看,该地位于南纬 30 -40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地中海气候,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多雾,有利 于多肉植物生长。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
16、多的原因从生物进化来看,沙漠形 成年代较早,进化时间长。从人类活动看,由于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 动影响小。本题 D 选项正确。 18当北京时间为 19:00 时,计算可得,15 E 为地方时 12 点所在经线,而纳马夸 兰地区恰好地处该经度附近,所以该地应该值正午时分,烈日当空。D 选项正确。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 80 年内冰川 已经萎缩了 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 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 10 年内彻底融化消失, 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9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
17、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 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20乞力马扎罗山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 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答案】 19D 20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体难度较低,基 础性较强。只要准确掌握全球变暖的影响即可正确作答。 19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山顶气温升高,“雪冠”融化,逐渐缩小,气 候变暖使渤海湾出现舟山渔
18、场鱼种,A 错;气候变暖使日本本州岛樱花开放提前,B 错。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增强,C 错。气候变暖 使山地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升高,D 对。故选 D。 20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A 错。该山 地是火山喷发形成的,B 错。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 错。全球气候 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D 对。故选 D。 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入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 一些已经跳 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 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 近
19、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 还有约 130 万居住在城 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22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A受教育水平 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 23“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答案】 21D 22B 23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原因、影响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21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
20、和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投资 环境改善,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D 正确;我国还处于城 市化阶段,因此不是全面逆城市化现象,A 错误;产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从城市转移 到农村, B 错误;返乡创业不是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不是主导,C 错误。故选 D。 22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居民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职业构 成。故选 B。 23农民工回到农村创业,完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性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 的交通压力
21、,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病。故选 C。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M 线两侧 P 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AM 线两侧 P 岩层形成时间早晚不同 BM 线两侧 P 岩层抗侵蚀力强度不同 CM 线东侧 P 岩层受外力侵蚀程度小 DM 线西侧 P 岩层受外力侵蚀程度小 25下列地质事件最晚发生的是 AN 岩层形成 BP 岩层形成 C花岗岩形成 D断层形成 【答案】 24D 25C 【解析】 24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据图可知 M 线两侧的岩石都为砂岩,为同一时期 形成的,岩石的性质相同,因此抗侵蚀强度相同,因此 A、B 错误;从图中可知 M 线附近的岩石发生错位, 说明该处
22、存在断层, 在断层形成后, M 线东侧 P 岩层上升, 地势较高,受侵蚀程度大,M 线西侧 P 岩层是断层下陷,地势较低,受侵蚀程度小。 据此判断 D 正确,C 错误。因此本题选择 D。 25本题考查岩层地质作用的先后关系地质作用的先后关系。根据地质作用形成先 后顺序的原则进行判断。图中 N、P 岩层在断层两侧有明显的位移,因此 N、P 岩层 先沉积,后发生断层活动;花岗岩侵入 N 岩层且在断层线两侧没有发生位移,说明 花岗岩形成比 N 岩层和断层晚,所以图中地质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N、P 岩层 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第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
23、题) 本卷共本卷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 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 呈西南东北走向, 位于地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 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 5 个构造带:内带、泰勒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 斯构造带。 新生代时期构造带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 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 道绿色的屏障, 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 下图示意阿尔及利亚北部 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及沿 AB 线的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 (1)从板块构造和地质作用角度,简述阿特拉斯
24、造山带形成的地质过程。 (2)说明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3)说明阿特拉斯山脉西北侧气候对当地硬叶低矮灌木群落形成的影响。 【答案】 (1) 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 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 上,内带上升到泰勒地区之上;泰勒地区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形成褶皱隆起带, 众多大型突起构造共同构成阿特拉斯山脉体系。 (2)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后,该山脉西北侧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 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该山脉东南侧处于西风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
25、气候;该山脉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日照强烈、气候干燥,使 得该地灌木群落具有硬叶的特点;冬季受西风和寒流影响,低温多雨,多强风,使 得该地灌木群落具有生长较慢、低矮的特点。 【解析】 本题阿特拉斯山区域地理环境为特点,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 形对气候的影响及气候对植被的影响,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1)结合图示内容分析,阿特拉斯造山带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形成大高原。在挤压作用下,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 带上升到撒哈拉地台之上,内带上升到泰勒地区之上。泰勒地区发生强烈的挤压变 形,
26、形成褶皱隆起带,众多大型突起构造共同构成阿特拉斯山脉体系。 (2)本题考查山脉对气候的影响,结合阿特拉斯山脉所处的位置可知,该区域 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山脉隆起,阻挡了大西洋水汽的输送,山脉 东南侧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山脉西北侧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地形 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 (3)本题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强烈,植物了减少蒸腾作用,叶子 坚硬而有锯齿,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叶片表面没有光泽而常有茸毛,常有分泌 芳香油的腺体, 以减少水分蒸腾。 为了减少强光的照射, 植
27、物的叶片与阳光成锐角, 以躲避阳光的灼晒; 冬季受西风和沿岸寒流影响, 虽然水分充足。 但是由于气温低、 风力强。使得植被生长缓慢,具有低矮的特点。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 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沿湖广大地区是北疆地区重要的粮棉基地、 畜牧业基地和 石油化工基地。 途经艾比湖南侧的北疆铁路自新疆的乌鲁木齐市至中哈交界的阿拉山口, 是 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下面图甲为艾比湖 7000 年来湖面线变化图,图乙为艾比湖及附近区 域图。 (1)推测艾比湖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艾比湖的湖泊面积变化有何特点?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自然地理环
28、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艾比湖的湖泊面积变化会带来哪些 影响? 【答案】 (1)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稀少。原因:深居 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周边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之全球气 候变暖,蒸发量加剧;流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拦截入湖河水灌溉,使湖泊的补 给量减少;周边区域植被破坏,使植被含蓄水源的能力下降等。 (3)湖面缩小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不断加重;湖床裸 露,增加了新的沙源,导致沙尘暴天气频发;周围地区温差加大;湖泊生态环境遭 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大风日数
29、增多等。 【解析】 该题考查了区域气候特点和成因,从整体性的角度考查了湖面缩小的原因和对 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 由材料可知, 艾比湖是位于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稀少。该地区 深居内陆,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大陆性强,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 艾比湖周边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 (2)由图甲可知,不同时期的湖面面积在不断缩小。该地区深居内陆,常年受 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湖水水源补给量少;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 加剧,湖水水量损失大;流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引河水灌溉,使湖
30、泊的补给 量减少;区域经济发展使区域植被造破坏,使植被含蓄水源的能力下降,气候趋于 干旱,加剧蒸发,进一步使湖泊水量丧失。 (3)湖面缩小是湖泊水体减少的体现,大陆性增强,周围地区温差加大;蒸发 水量减少,空气变干,周围地区更加干旱,不利于植被存活,生物多样性减少;地 表缺乏植被保护,大风日数增多;风力作用加强对地表的侵蚀,使土壤中水分更容 易丧失,致使气候更干旱,造成土地盐碱化和盐碱化;水体变小导致枯水期更多湖 床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导致沙尘暴天气频发。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 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 6 年我国总人口增加 了 4
31、180 万,其中约 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 40%分布在二线城市。 (1)概括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的特点。 (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答案】 (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 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 (答出 2 点即可) (2)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 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答出 2 点即可) (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
32、等社会保 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市。 (答出 3 点即可) 【解析】 本题以外来人口净流入比例较高的城市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外来人口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净流入城市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有集中的趋势,增幅差异 较大,分化明显;广东、福建、北京等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 向一、二线城市集中。 (2)广东东莞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超过 70%,最高。主要是由于广东东莞位于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 服务体系完善,有利于人们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3)人口大量涌入会导致城市压力增大,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为应对这些 不利影响,城市应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劳动力 随迁;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市人口的基本需求;完善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问题;建设卫星城市,转移部分城市职能,减少城 区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