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ppt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921994 上传时间:2020-12-05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7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2-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学习目标 1.分析、认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理解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运用归纳 与概括、批判性思维阐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3.引导人们关注不正确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关 注人体健康。 -3-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一)种群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 2.特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

2、过繁殖 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二)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4-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三)基因频率 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叫作基因频率。 2.计算:基因频率= 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 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5-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一)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二)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1.

3、形成: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 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3.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原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 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 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2.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 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7- 第1课时

4、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四、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 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 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2.方法步骤 -8-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9-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思考讨论】实验结束后,为什么应将耐药菌、培养基、纸片等进 行高温灭菌处理? 提示: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10-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

5、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预习反馈 判断正误。 (1)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占所有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 (2)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 化。( ) (3)若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 ) (4)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 表型。( ) (5)从根本上讲,没有突变,就没有生物的进化。( ) (6)突变具有低频性,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7)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8)所有变异都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都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 ) -11- 第1课时 种群基因

6、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情境导引 分析材料,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A,决定翅色为褐 色的基因为a,从这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 Aa和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60和10,就这对等位基因来说,每个 个体可以看作含有2个基因。假设该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 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 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 -12- 第1课时 种群

7、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该种群产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各是多少?子一代基因型的频 率各是多少? 提示:A配子占60%,a配子占40%。子一代基因型的频率:AA占 36%,Aa占48%,aa占16%。 2.子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提示:子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A占60%,a占40%。 -13-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 样吗?请完成下表。 亲代基因 型的频率 AA(30%)

8、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30%) A(30%) a(30%) a(10%) 子一代基 因型频率 AA(36%) Aa(48%) aa(16%) 子一代基 因频率 A(60%) a(40%) 子二代基 因型频率 AA( ) Aa( ) aa( ) 子二代基 因频率 A( ) a( ) -14-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提示:子三代、子四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与子一代 一样。 答案:36% 48% 16% 60% 40% -15-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

9、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4.若上述计算结果是建立在五个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对自然界种 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成立吗?你能举出哪些实例? 提示: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例如, 昆虫的翅色与环境色彩不一致,容易被天敌发现,自然选择对种群 翅色这一性状有选择作用。 -16-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归纳提升 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规律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 也等于1。 2.基因频率的计算规律(以人类为例) (1)若某基因在常

10、染色体上,则 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该种群个体数2 100% (2)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 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2女性个体数+男性个体数 100% -17-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a的基因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 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遗传平衡定律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 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

11、中是稳定不变的,或 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的,又称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种群足够大; 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突变发生; 没有新基因加入; 没有自然选择。 -18-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特点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 雄配子 雌配子 A(p) a(q)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即AA的基因型频率=p2,Aa的基因型频率=2pq,aa的基因型频率=q2。 -19-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

12、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2019 四川雅安高二期末)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 率分别为20%、40%和4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2)如果该种群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即种群 、不发 生 、不发生 、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 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 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13、、Aa和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和 ;如果子一代 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 因型频率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20-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1)60%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自然选择 36% 不会 (3)30% 20% 50% 会 -21-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解析:(1)由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20%,Aa的基因型频率 =40%,aa的基因

14、型频率=40%,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40%+40%1/2=60%。(2)如果该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没有 自然选择、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该种群 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即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 频率是(60%)2=36%;如果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 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 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即交配方式是AAAA、 AaAa、aaaa,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aa的基因型 频率分别是AA=20%+40%1/4=30%,Aa=40%1/2=20%, aa=40%+40%1/4

15、=50%;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 间的交配,按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其后代(子二代)中AA、Aa和aa的 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22-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活学活练 1.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 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 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答案:D 解析:亲本中AA占55%,aa占15%,所

16、以Aa占30%,因此在亲本中A的 基因频率为(55+30/2)/100100%=70%,故a的基因频率为100%- 70%=30%。则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代中出现Aa的基因型频率为 20.70.3100%=42%,故选D项。 -23-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 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 基因的频率是( ) A.4.4% B.5.1% C.6.8% D.10.2% 答案:C 解析:色盲基因的频率为232+521+

17、651 7802+820 100%6.8%。 -24-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多选)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 频率不一定改变 B.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说明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 大于女性群体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 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基因型频率 之和都为1 -25-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18、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AD 解析: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 一定改变,A项正确;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是因为男性X染 色体上只要携带色盲基因就会患色盲,并不能说明男性群体中色盲 基因的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项错误;在不发生突变、自然选择、迁 移等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 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项错误;一个种群中,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 基因的频率之和、基因型频率之和都为1,D项正确。 -26-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

19、究点二 探究点三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情境导引 某桦尺蛾种群中,黑色体色的基因为S,浅色体色的基因为s,抽样调 查测得SS、Ss、ss的基因型频率为10%、20%、70%。桦尺蛾种群 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 体每年增加10%。第2年、第3年,该种群每年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每年基因频率,将结果写在下表中。 计算项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基因型 频率 SS 10% 11.5% 13% Ss 20% 22.9% 26% ss 70% 65.6% 61% 基因 频率 S 20% s 80% 结论

20、: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 答案:23% 26% 77% 74% 定向 -27-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归纳提升 1.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自然选择的具体过程 (2)自然选择的对象 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型。 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根本对象是与表型相对应的基因。 -28-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

21、向的自 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9-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多选)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 显性。将某桦尺蛾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 是煤炭工业重镇,B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区域 SS(%) Ss(%) ss(%) A 80 18 2 B 2 8 90 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 B.A地的大部分s基因突变

22、为S基因,故S基因的频率升高 C.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D.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30-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数据可知,A地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 =(802+18)/(802+182+22)100%=89%,s基因的频率= 1-89%=11%;而B地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22+8)/(1002) 100%=6%,s基因的频率=1-6%=94%。可见A地种群内控制黑色 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而B地种群内控制浅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

23、,这 些不同与这两地种群的生活环境有关。A地种群生活在污染严重 的环境中,而B地种群生活在基本未受污染的环境中。可见生物进 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1-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活学活练 1.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 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 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 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 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

24、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32-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C 解析:种群 1 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80% 80%=64%,Aa 的基因型频 率为 2 80% 20%=32%,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0% 20%=4%;种群 2 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60% 60%=36%,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 60% 40%=48%,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40% 40%=16%。两个非常大 的种群合并后,AA 的基因型频率为64%+36% 2 =50%,Aa 的基因型频

25、率 为32%+48% 2 =40%,aa 的基因型频率为4%+16% 2 =10%,合并后的种群 中,A 基因的频率为 50%+1 2 40%=70%,a 基因的频率为 30%。 种群中 的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70%30%=42%。 -33-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多选)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 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 因素影响的前提

26、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45%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34-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AB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该果蝇种群中,vv的基因型频率为4%,可计算出 基因频率分别为v=0.2、V=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不 同基因型个体数:vv有0.0420 000=800(只),Vv有20.20.820 000=6 400(只),VV有0.80.820 000=12 800(只

27、)。引入后,基因频 率v= =0.1,V=1-0.1=0.9,故A、B两项错误;因Vv、 vv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一倍,所以Vv、vv的基因型频 率各降低50%,C、D两项正确。 800 2+6 400 40 000 2 -35-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镰状细胞贫血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表示)。 只有隐性纯合子才会发病,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抗力高于正 常人。在非洲某些疟疾流行的地区,携带者比例在20%左右;现在美 洲黑人中携带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8、A.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基因的基因频率大约为30% B.美洲黑人中a基因频率的下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非洲疟疾流行地区,镰状细胞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比例可能会 增加 D.在一定外界条件下,突变基因的有害性与有利性是可以转化的 -36-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计算出非洲疟疾流行地区a基因的基因频 率,A项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正确;非洲疟 疾流行地区,镰状细胞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且对疟疾的抵 抗力更高,更适应环境,所以其所占比例可能会增加,C项正确;在一

29、 定外界条件下,突变基因的有害性与有利性是可以转化的,D项正确。 -37-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情境导引 结合教材P115“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在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在放有抗生素纸片的区域呢? 提示:在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繁殖。在放有抗生素纸片的区域可能 有细菌生长繁殖,也可能没有细菌生长繁殖。 2.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抗生素 对细菌产生了什么作用? 提示: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

30、小,说明通过抗生素的选 择作用,细菌中的耐药性个体越来越多。 -38-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3.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有利还是有害的? 你怎么理解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提示: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变异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属于有利变异。 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根据环境而定的,例如细菌的耐热性变异。在 较高温度环境下,耐热性变异有利于细菌生存,属于有利变异;但在 较低温度环境下,耐热性变异不利于细菌生存,属于不利变异。在 生物进化中,生物产生的有利变异是指有利于生物生存,适应环境 的变异,而不是对人类有

31、利的变异。 -39-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4.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请举例说明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提示:增强细菌抗药性:抗生素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 上减弱抗生素的药效,甚至完全不起作用。不良反应繁多:滥用 抗生素导致大量不良反应产生。如抗生素中应用氯霉素时可引发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菌群失调:抗生素的长期大量滥用,使未 被抑制的细菌类型繁殖迅速,造成菌群失调的情况,导致患者免疫 力下降,病情加重或产生新的病变。 -40-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

32、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归纳提升 1.实验变量分析 自变量 有无抗生素 因变量 抗生素的抑菌能力(抑菌圈直径大小) 无关变量 温度、培养时间等 2.抑菌圈直径与抗药性的关系 抑菌圈的直径大小表明该种抗生素的杀菌能力,直径越大,杀菌能 力越强。 -41-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检测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下。在固体培养基 中培养着状态相同的某种细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不同抗生素的滤 纸片(大小相同)放置在不同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抗生素会向周围扩 散,如果抑制该细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

33、出现抑菌圈(图1中里面的 圈),结果如下图所示。 -42-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 。 (2)图1中抑制细菌最有效的是 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 如图2所示。 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 点。 细菌种群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 ,细菌的抗药性 产生于环境变化之 (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 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 自然状态下,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 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

34、中 。 -43-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 (2)B (3)b 不定向的 前 选择 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 数 解析:(1)本实验是研究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大小,可用抑菌 圈的大小作为衡量指标。(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 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3)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有抗药性 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时刻。变 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 前就已经产生了,环境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自然状 态下,在细菌

35、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只占极少数。 -44-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活学活练 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菌效果,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涂布被检测的细菌,放置甲、乙和丙三个 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扩散,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 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b B.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 C.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 D.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 -45-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浸泡过抗生素b的滤纸片周围的抑菌圈最好,说 明抗生素b的抑菌效果最好,A项正确;该实验中两种抗生素的浓度 应相同,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B项正确;浸泡过无菌水的丙组应为 空白对照组,C项正确;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但不能抑制病毒的 繁殖,故不能检测对病毒的抑制效果,D项错误。故选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人教版(2019) >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生物人教(2019)新教材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ppt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