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朝代更迭朝代更迭】 一、一、基础自查基础自查 盘古开天神话传, 三皇五帝数千年。 炎帝黄帝华夏祖, 尧舜禹王位让贤。 夏商西周奴隶制, 东周列国变封建。 秦汉统一开疆域, 三国纷争起战乱。 西晋东晋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扩展。 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 明朝船队下西洋, 清朝锁国被破关。 民国内战加外战, 人民共和开新篇。 制度 内容 时间 相关人物 意义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中央 集权制 郡县制 【制度创新】 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 贤德之人。 巩固了 统一, 尧舜禹 公天下 原始社会 末期 西汉 巩固了大一 统,西汉进 入鼎盛时期
2、 加强了央对 地方的管理 秦朝 全国分为36郡,郡下 设县 家天下 启 夏朝 父死子继或兄终 弟及 西周 秦朝 据血缘关系远 近和功劳大小 周武王 稳定了周 初的政局 秦始皇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下设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颁布“推恩令”,设 立刺史制度、察举制 秦始皇 汉武帝 【重要改革】 制度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时间 在位君主 背景 内容 作用 启示 公元前356年 南北朝时期 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 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北方出现民族交 融的趋势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迁都洛阳、汉化政策:说 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与汉联姻 是秦国国力
3、大增,成为最强盛的诸 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 了北魏的实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潮流。 【民族交融与对外交往】 1炎帝与黄帝:阪泉之战(炎黄之战)、 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 2商朝: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3春秋战国战争: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 进了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初步实现了局部统 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族交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战 役 桂陵之桂陵之战战(围魏救赵)(围魏救赵)(齐魏齐魏) 马陵之战马陵之战(增兵减(增兵减灶灶)(齐魏齐魏) 长长平之平之战战 (秦赵秦赵) 战国战国时期时期 ( (封建
4、社会封建社会形成形成) ) 秦朝末年秦朝末年 巨巨鹿之鹿之战战(前(前207207项羽、刘邦)项羽、刘邦) 楚汉之争楚汉之争(前(前206206- -前前202202项羽项羽、刘邦)、刘邦)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 官官渡之渡之战战 200年年 曹操曹操 袁绍袁绍 赤壁赤壁之之战战 208年年 曹操曹操 孙刘联军孙刘联军 东晋十六国东晋十六国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383383年年 前秦前秦 东晋东晋 4张骞通西域 5丝绸之路 目的 意义 第一次 第二次 联络大月氏夹击 匈奴 加强与西域各国 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 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了解到西域的具 体情况。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欧洲 中亚、西亚
5、 路线 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 贸易与文化交流。 6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7江南地区开发: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 先进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 响,为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 原因 影响 8孝文帝改革:内容、影响 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 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孝文帝汉化措施 改说汉语 改穿汉服 改姓汉姓 与汉联
6、姻 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交融 9北方地区民族交融 方式 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 基础。 生产方式的交融、生活习俗的交融、文化 艺术的交融、政治制度的交融、民族心理 的交融等。 【经济发展】 1原始农耕 典型代表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 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 2铁器牛耕 作用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 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科技文化】 1青铜器:功能、工艺、典型代表 2甲骨文:发现、影响、造字方法
7、工艺 泥范铸造法 功能 饮食、祭祀、军事、礼器等。 王懿荣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造字方法 影响 发现 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 的重要阶段。 3老子 4孔子 春秋后期,创立道家学派,认为应顺其自然,事物都 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著有道德经。 创立儒家创立儒家学派,学派,提出“仁”的思想,提出“仁”的思想,“以德以德 治国治国”,实行仁政。,实行仁政。 教育家 1.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主张“有教无类”;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思想
8、家 5百家争鸣 学派学派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墨家墨家 儒儒家家 道家道家 法家法家 墨子墨子 孟子孟子 荀子荀子 庄子庄子 韩非子韩非子 “兼爱”“非攻”“选贤”“节俭”“兼爱”“非攻”“选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礼治” 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科技: 造纸术 的发明与改进,改进者 蔡伦 , 医学: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被称为 医圣。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 史学:司马迁写成历史巨
9、著 史记 ,是中国 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 6两汉科技文化 7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 科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祖冲之(数学、历法、机械制造) 书法:钟繇 王羲之兰亭集序 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二、合作知新二、合作知新 【探秘王朝更迭】 小组合作,完成朝代更迭示意图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魏 蜀 吴 东晋 2结合各朝代的都城,想一想:哪些朝代证明 了洛阳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北方的政权有魏国、西晋、 前秦、北魏,其中少数民族政权有氐族建立的前期、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3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
10、北方的政权有哪 些?其中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东周、东汉、魏国、西晋、北魏都曾定都洛阳。 【改革促进发展】 材料一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 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按军功授予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奴隶主贵族世袭爵 位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 商鞅变法 材料二 (诏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 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2)材料二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材料中反映出 他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孝文帝;在朝廷中必须
11、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改用汉姓。 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 才能富强。我们要向改革家学习,顺应潮流、勇 于改革、不断创新等。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对当今我国的 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追寻制度创新】 观察图片,图中这 些被分封的诸侯要对周 王尽到什么义务?春秋 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 霸,谁成为春秋第一个 霸主? 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 周王调兵;齐桓公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
12、古封国制而以去代替。以当时 其具体情况来说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是 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 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中国通史 实行郡县制。皇帝和中央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 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 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 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 根据材料,秦朝“地方政权封建化”的标志性事 件是什么?它的推行有何历史作用?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 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 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
13、削而稍弱矣。”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材料三中这段话是谁说的?这个建议的实行解决了西汉王朝 面临的什么严重问题?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主父偃。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实力过大,严重威胁到 中央统治。 【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中国之最”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朝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造纸术最早发明于( ) 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人是( ) 东晋( )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 位的人是( ) 元谋人 水稻 粟 黄帝、炎帝 商 司母戊鼎 西汉 华佗 王羲之 祖冲之 【拓展延伸】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巴 拿马总统巴雷拉举行会谈。会后,中巴签署共建“一 带一路”等多项合作文件,古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桥 梁作用再次彰显。谈谈你对“丝路连接世界”的认识。 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 积极开展民族交流,取长补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学习和借鉴优秀文化成果。 【反思完善】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