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927217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说出人类进化的 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激发学生的爱国

2、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 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 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导 入 图片导入 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 设问: 1.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第 一 幅 图 片 的特殊之处? 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 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3、学生观察图片, 看看能不能发 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 为 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提前查阅资料, 了解达尔 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疑导入, 从达尔文 猿身像导 入, 激发学 生的学习 兴趣, 将学 生带入历 史情境。 新 课 教 学 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描述人类 进化的过程。 锻炼学生 的图片理 解能力和 口头表达 能力。 第 2 页 而来。 2.多媒体资料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设问: (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 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 (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 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

4、间 的? 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 资料:首次报道:1965 年 5 月,地质工 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 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 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 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 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 170 万 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 设问:牙齿告诉了我们什么秘密? 资料:伴随元谋人牙齿的出现,还有一 些石制品,属于旧石器,其形状包括尖 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在统一地层中 还发现大量炭屑和烧焦的骨头及动物 化石。 设问:这些石制品是做什么用的? 4.头盖骨的分量关注“北京人” 资料:1921 年至 1927 年,考古学家先 后三次

5、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 3 枚人类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 人北京种” ,俗称“北京人” 图片资料:元谋人北京人牙齿化石对比 设问:北京人的牙齿化石和元谋人的牙 齿化石相比有何特点,说明什么? 资料:1929 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发现了 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伺候又相继发掘 出土 4 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再次震惊国 内外。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思考教师 提出的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 学生通过学习及讨论, 认识元 谋人已经会使用工具。 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并观察图 片, 发现两种人类在牙齿上的 区别, 并逐步认识北京人相比 元谋人的变化。 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以下问 题: (1)北京人的存

6、活时间、脑 容量特点。 (2) 寻找丢失头盖骨的意义。 培养学生 的分析观 察能力。 培养学生 的惯出分 析能力及 知识概括 总结能力。 通过图片 和文字资 料, 拉近学 生与历史 的距离, 以 “化石” 为 主线, 突出 教学重点 并让薛恒 认识化石 在考古发 掘中的重 要作用。 第 3 页 探究活动: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探究内容 探究结果 主要依据 结论 体貌特征 食物,如 何食用 社会组织 形式 使用工具 工具的制 造方法 如何使用 工具获取 食物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表 格。 从更细致 的角度进 一步了解 北京人的 具体特点, 突出本科 学习的重 点及难点, 课堂上打 破常规, 让

7、学生自发 的讨论, 积 极主动的 参与到课 堂教学中。 课堂 小结 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人类,当我 们在思考自我,思考社会,世界与未来 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的起源。 生物进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优 胜劣汰”的法则,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 早的古人类,而北京人则向我们还原了 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在与 自然界的不断斗争过程中,不断磨合, 一步步走向颈部,走向文明。 教学 反思 第 4 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

8、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 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寻找图中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解释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火主要的 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的方法,学会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 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 敬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教

9、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 发给学生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导 入 导入新课 (1)展示: 白虎通原文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农作” (2)问: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有了什么变化? 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类由采集 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 变。 设疑导入, 培 养学生 的 史料分 析 能力和 知 识迁移 能力。 新 课 教 学 1.半坡居民的生活 (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 磨光的石器、 大量的粟粒、 骨制的箭头、 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纺轮、 半

10、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 分析,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特 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适 宜人类活动。 半坡遗址, 原始农耕出现文明 培 养学生 从 史料中 寻 找有效 的 历史信 息, 得出历 史 结论的 能力 第 5 页 (2)从以上图片资料中还能汲取哪些 关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信息。 2.河姆渡人的生活 (1)展示关于河姆渡遗址考古史料 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稻谷、 干栏式建筑、猪纹陶钵等。 (2)你能汲取哪些关于河姆渡人的生 产生活信息。 (3)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过着定居的 农耕生活,但是在房屋的样式和种植的 农作物方面有差别,你能说出原因吗? 曙光。 讨论并归纳总结: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

11、磨制石器、 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 地, 农业生产等, 会饲养家畜, 狩猎, 捕鱼, 有时也采集野果, 补充食物。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 屋,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过定居 的农耕生活。 教材分析: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 气候 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为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创造 了有利条件。 讨论归纳总结: 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 住干栏式房屋,会打井,家畜 以猪狗水牛为主,制作陶器、 玉器和乐器骨哨等。 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用 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 品。 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分 析出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 的差异。 进 一步培 养 学

12、生从 史 料中有 效 寻找历 史信息、 得 出 历史结 论的能力。 了 解历史 学 习的基 本原则: 史 由证来, 论 从史出。 让 学生明 确 本课学 习 的重点 和 学习的 方法。 培 养学生 从 史料中 有 效寻找 历史信息、 得 出历史 结 论的能 力。 培 养学生 的 比较能 力 以及学 科 渗透和 知 识迁移 能力。 培养 学 生自学 能 力和语 言 表达能 力。 第 6 页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知道学生阅读“原始农业的发展” 内容并归纳特点。 (2)从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你能看出我国先民在生产生活、社会关 系方面有哪些变化,你有何感想? 自学归纳:农作物种植,家畜 饲

13、养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 展。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 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 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 础。 阅读资料并观察图片,发现两 种人类在牙齿上的区别, 并逐 步认识北京人相比元谋人的 变化。 认 同先民 在 自己的 劳 动成果 中 体现出 智 慧与淳 朴的情感, 进 而促进 和 增强学 生 对祖国 历 史和文 化 的认同 之心。 课堂 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了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 识和了解社会的进步,掌握学 习的方法和原则。 让 学生回 答 历史知 识, 培养情 感, 掌握学 习 技巧和 方 法以及 遵 循的基 本原则。 教学 反思 第 7 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

14、内人类的活动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炎黄部落联盟大败蚩尤的史实。 2.炎帝和皇帝的发明创造及对后世的影响。 3.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4.“尧舜禹禅让”和“大禹治水” 。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 2.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片的方法。 3.学生参与互动的方法 4.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鼓励学生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学些祖先辉煌。 3.提示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严于律己,奉献班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

15、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逐鹿之战、禅让制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区别;禅让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 发给学生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导 入 导入新课 多媒体资料展示黄帝陵 教师介绍: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 西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海 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被视为华 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 为什么黄帝陵会受到后人的 尊敬和敬仰? 多 媒体资 料 导入介 绍, 贴近生 活和实际。 新 课 教 学 一、炎帝

16、和黄帝的传说 1.幻灯片展示 距今四 五千年时 中原地区 部落分布 图 阅读教材,熟悉内容,思考: (1)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 皇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华夏民族又是怎么形成 的? 学生归纳: 炎帝、黄帝、蚩尤、少昊灯部 落的斗争和合并,进而结成部 落联盟。 指 导学生 通 过阅读 归纳, 了解 传 说中的 炎 黄帝对 于 华夏民 族 形成所 做 出的巨 大贡献 第 8 页 2.逐鹿之战 炎帝和黄帝先后通过阪泉和逐鹿两大 战役结成联盟,并在此基础上打败了东 方的蚩尤部落,最终炎帝被推举为部落 联盟的首领。 教师介绍逐鹿之战 3.炎帝和黄帝的贡献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归纳炎帝和黄帝的 贡献 3

17、.播放炎帝和黄帝的视频,强化学生记 忆 二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 简单介绍禅让制的概念 2.尧舜禹 【探究】尧舜禹三人依靠什么样的品行 和能力得到民众的爱戴,依次成为部落 的首领?他们对于黄河流域的发展做 出了哪些贡献? 视频: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延伸:如何理解“传说”和“史实”的 区别 材料阅读: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关于华 夏族形成的材料“华夏民族, 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 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 大同,渐化和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 学生思考: 华夏族的形成有何 特点? 炎帝: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 具, 种植五谷蔬菜, 制作陶器, 发明纺织,煮盐,通

18、商交换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 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其他发明:文字,音律,算盘 等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初步了解禅让制,理解禅 让制的优点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得出答 案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鼓励人 民开垦农田,适时耕种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制定 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解除了黄河水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考 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 甘肃、 浙江等地发掘出土的早 期文物的介绍以及课后“知识 拓展”板块的内容,引导学生 思考: 文物遗址的出土和发现能否 证实炎帝黄帝以及尧舜禹的 传说都是“史实” ,如果不能, 为什么? 培 养学

19、生 的 比较能 力 以及学 科 渗透和 知 识迁移 能力。 培养 学 生自学 能 力和语 言 表达能 力。 通 过大禹 治 水这一 古 老又熟 悉的故事, 创 造恰当 的 历史学 习氛围, 有 利 于学生 对 这一事 件 深刻的 理 解和把 握。 历 史的学 习 有着科 学 严谨的 精神, 现实 中, 人们往 往 容易把 传 说和史 实 混为一 谈, 学生更 第 9 页 是 无法区 分, 设置问 题 就是为 了 让学生 注 重证据 的 科学精 神, 激发学 生 搜集证 据, 寻求证 明 的科学 探索热情。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 禹的传说以及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形成 和发展所

20、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华文明经 历了 5000 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 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 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 了丰厚滋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热 爱我们的民族,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 祖国,中华民族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伟 大祖国会更加富强。 培 养学生 的 民族情 怀 和爱国 主义情怀。 教学 反思 第 10 页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 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情况,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2.简单解释什么是“天子” ,诸侯

21、,卿大夫,士, “家天下” ,能简单描述夏商西周的大 致疆域。 3.知道夏朝与商朝恩华的主要代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查找和整理有关夏朝二里头文化、殷墟及夏、商、西周建立与更替的资料。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度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末代君王的腐朽残暴统治,认识国家的兴旺与统治 者的关系。 2.从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明确森严的等级制度, 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产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

22、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 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导 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大禹为了治水,三过 家门而不入,这种行为一直为后人称道 大禹治水成功,人民爱戴,因此大禹享 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舜传位给大禹, 然而,大禹除了治水,还有很多历史功 绩,如平定三苗之乱,这次平叛巩固了 大禹在部落联盟的统治,然而,大禹死 后,大禹的儿子凭借强大的实力,在大 禹死后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破 坏了禅让制,并且在夏王朝建立了军 队,制

23、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从此开 始夏王朝已经和部落联盟有了本质的 区别,具备了国家的属性。 学生可以讨论, 部落联盟制度 向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是社会 的进步还是倒退? 引 导学生 学 会论从 史 出的学 习方法, 在 教 室的引 导 下开拓 学 生的思 维, 激发学 生 的学习 热情。 第 11 页 新 课 教 学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那 么大家能否通过阅读归纳出夏朝所处 的地理位置和夏朝为中华文明所作出 的贡献呢? 1.夏朝及夏朝的疆域 “禅让制”和“世袭制” 2.夏朝的灭亡 3.国之初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的 “材料研读”

24、, 思考以下内容: (1) “天下”是什么, “天下为公” “天 下为家”中“公”和“家”指什么? (2)什么是“家天下”? 二、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了商王朝, 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 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商朝为何又叫“殷商”? (2)商朝是如何灭亡的? 【视频】 :牧野之战 三、武王伐纣 经历了牧野之战周军占领了商都,定都 镐京,史称西周,那么建立了自己王朝 的周武王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归纳并总 结出夏朝的范围,夏王朝的灭 亡

25、时间及原因,亡国之君? 主要在今山西南部、 河南中西 部一带 约公元前 1600 年,夏朝最后 一个国君桀的残暴统治集齐了 人民的不满,分布于今河北河 南一带的商族部落联络周围部 落功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 因为受战乱,环境变化的影 响,商朝多次迁都最终建都到 殷地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 此商朝也称为“殷商” 。 商晚期, 纣王无道, 天下大乱, 公元前 1046 年,周军与商军 在牧野决战,结果商军倒戈, 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分封制”的建立 锻 炼学生 的 知识提 炼 能力和 归 纳总结 能力。 读 图并理 解 分封制 有 助于学 生 对分封 制 有更进 一

26、 步的认 识 第 12 页 【探究】西周的灭亡 课外延伸 【商人的来历】商朝灭亡后,商族人成 了周朝的奴隶,周武王将印上的遗民分 给各诸侯国, 商族本是贵族, 养尊处优, 身无长技,变为贱民后,又被剥夺了土 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 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二 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做 买卖的就是商人。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为搏爱姬褒姒一 笑,点起烽火台上的烽火,引来诸侯助 战,诸侯以为有军情,夜以继日赶来, 却不料只是周幽王的把戏而已。 讲 述一些 小 故事能 让 学生的 思 想有一 休息, 同事 也 有助于 学 生对本 课 知识加 深记忆。 课堂

27、小结 朝代 开国 君主 亡国 之君 建立 时间 重大 事件 夏 商 西周 学生快速总结概念, 填表小结 本课内容 表 格法更 有 助于学 生 的记忆 和理解 教学 反思 第 13 页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司母戊鼎,实习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了解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 艺。 2.通过学习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想象力,认识较为简单的甲骨文,了解今天的汉 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司母戊鼎的认识,让学生分析

28、总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 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切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自发的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 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导 入 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图 片,设置问题: (1)看过这些气势宏大,工艺高超的青 铜器图片,你有何感受?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毛公鼎,

29、西周康侯爵 (2) 哪个朝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的 时期? 观看图片,对青铜器做一了 解,认识以下青铜器。 用幻灯片 的形式呈 现图片, 生 动直观, 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和民族自 豪感 第 14 页 新 课 教 学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生互动:关于青铜器,你了解多少? 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可先听听学生所 讨论的结果。 出示以下问题: (1)什么是青铜器? (2)青铜器的用途和特点有哪些? (3)青铜艺术的高峰时期是在什么时 候? 介绍中国古代制作青铜器的流程 制模,制范,浇注,修整 资料【司母戊鼎】 cdVIYB23uh5NB-koLh-iTbLtgqlicU BgA78Da0BTZ

30、9grGT03Jc6eBoSRqF 4CEpjxjY_GVOXZCrjIg10R5m47D_ 二、甲骨文记事 史料记载商朝时就有了书册。请同学们 思考:既然有了书册,那书册中用什么 来记录当时的历史事件?是不是我们今 天所使用的文字呢? 资料【甲骨文】 70/6337786.htm#viewPageContent 【甲骨文造字方法】 学生分为四人一组, 讨论自己 所知道和了解的青铜器, 或者 是有关于青铜器感兴趣的问 题! (1)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 (红 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 (2)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 祭祀和军事方面,种类繁多, 数量众多 (3)商周时期,代表作司母 戊鼎。 阅读资料了

31、解司母戊鼎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资料, 找出以下问题 的答案: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 大意义 遮住答案, 让学生猜一猜这些 甲骨文是什么意义? 观看甲骨文造字方法, 调动课 堂氛围 炼学生的 知识提炼 能力和归 纳总结能 力。 总结出学 生喜爱和 感兴趣的, 学生才会 深入探究 这个问题 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 让学生了 解甲骨文 的特点 第 15 页 教师总结: 甲骨文照亮了辉煌中华, 如果说钻木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 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 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

32、 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教师总结之后, 让学生说说自 己对甲骨文的认识 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 义情怀和 民族自豪 感 课堂 小结 通过学习, 我们就像是踏上了穿越之旅, 我们知道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如果有一 天你能穿越回夏商周时期,也定能快速 的融入那个社会。 教学 反思 第 16 页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 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春秋争霸的原因。 2.分析春秋争霸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及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春秋争霸战争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懂得春秋争霸实质上是政治、军事、经济等 综合国力的较量,

33、逐步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春秋争霸的原因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 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导 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春秋战车,越王勾践 剑,甲胄等 观察上述图片, 营造古代战争 氛围 学生讲述春秋时期经典战争 和故事: 晋楚之争, 秦晋之争, 卧薪尝胆等等 让学生在 欣赏图片 的同时讲 述一些春 秋

34、战争故 事,带学 生一起走 进春秋时 期 新 课 教 学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将国 都由镐京迁至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 时期。东周的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公 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及春秋时期农具改 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 第 17 页 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 器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 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 翻土垦荒的犁,铲土的铲,除草等使用 的锄,平地用的耙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 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教师小结:春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工 具,他的出现推动了进击的飞速发展, , 主要表

35、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而经济的发展又使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 破坏,比如分封制,思考: 分封制是怎么被破坏的,周王室和诸侯 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王室式微 阅读材料: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 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 “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 “求金” “求 车” 。 ” “公元前 707 年,周王率军讨伐郑国, 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 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王室操纵了国家政 治,国家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三、诸侯争霸 1.阅读思考: 春秋时期的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 号争夺霸主地位,先后有多位诸侯取得 了“霸主”的地位,在教材

36、中找找看, 春秋时期先后出现过哪几位“霸主” 【齐桓公】 D0vBXMle4eE7nxHk_L_V3gqbDVmfZCiar 80Zvr78CD56vFe1Aq1-t3IX986ba4C-vKER m6L7yC7WCXolVkHdY8fznEw4fPJxB2h7 思考以下问题: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对农 业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 作用? 除了农业的进步, 春秋时期的 经济在哪些方面发展迅速? 阅读材料,提炼有用的信息, 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 找出以下问题 的答案: 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 王室衰 微, 必然导致诸侯间的争霸战 争, 让国家处于分裂混

37、乱状态 学生可以通过听闻过的故事, 先自己思考, 再从教材资料中 获得答案 管鲍之交,一鸣惊人,退避三 舍,问鼎中原等故事 通过阅读 资料,听 老 师 讲 解,让学 生自己总 结 知 识 点。 培养学生 从材料中 获得信息 的能力 培养学生 从材料中 获得信息 的能力 通过历史 故事更能 让学生更 加贴近历 史 第 18 页 【晋文公】 VGBN5zbDvCNqs5hV3d05VkHImICIMTd- vKhrK2vXelFb68IEg799Ahx4XKz3RyhWQ E61-H5sNMj8h4a 【楚庄王】 【越王勾践】 %E8%B7%B5/61035 课内提升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产生了哪些

38、影响? (1)实质是大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 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而发动 (2)争霸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3)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4)促进了民族融合 阅读百科资料,观看图片,了 解几位霸主确立霸业的不同 过程, 概括总结成就霸业的原 因。 学生可以从好处和坏处两方 面展开讨论 让学生通 过名人的 经历感悟 人 生 道 理,指引 自己的人 生方向, 达到情感 态度价值 观的教育 目标 课堂 小结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特殊的环 境造就了无数的人才,我们应该从历史 中汲取教训,学会做人做事,所谓“前 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也是我们学习历 史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学 反思 第 19 页 第二

39、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战国七雄的概念和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识读战国形势图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了解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4.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5.从中国封建社会确立的过程中理解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引文当时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引起一系列重大的变革的方法。 2.借助图片资料,通

40、过归纳总结了解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的情况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内容及作用,学会历史评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勇于投身改革,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才是 进步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都江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 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 动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导 入 多媒体资料:立木为信 学生说说这个故事说明 了什么 通过故事的 方式引入,

41、让学生的课 程学习更加 轻松 第 20 页 新 课 教 学 一、 战国七雄 教师讲述: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是战国时期。 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战国的 形成。历史角度: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 氏代齐) 、楚、燕、秦;韩、赵、魏三家分 晋。战国初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三家 分晋,一是田氏代齐。 1. 韩赵魏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经过这两件事情之后, 战国形成了七雄并立 的局面 3.战国七雄: 齐、楚、燕、秦、韩、赵、魏 七国之间发生了很多战争,比较出名的有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BF%E5%B9%B3%E4%B9%8B%E6%88%98 /66472 简要介绍

42、三次战役 二、 商鞅变法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愈加激烈。 秦国经过长平之战,大败赵国,确立了在军 事上的请过地位, 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秦国的进攻了, 而为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六国 奠定雄厚物资基础的时间就是商鞅变法。 提问, 秦国能够在粮食供应上获得保障是源 于哪种技术的推广? 春秋的冶铁技术逐渐提高,到了战国时期, 普及的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大大推动了农 业的发展。 查阅资料,了解所谓的三 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观察教材图战国形势 图 ,了解战国七雄的名 称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思考以下问题: 春秋时代的争霸之战和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 什么不同? 春秋时期主要是为了活 着的领导地位胁迫小

43、国, 而战国时期则是为了吃 掉对方,最终统一中国 铁制农具使深耕细作成 为可能,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牛耕的推广则是进一 步的提高了劳作效率,为 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 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有利 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阅读史 料, 可以让学 生像听故事 一样的了解 这两件大事 培养学生从 材料中获得 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 材料中获得 信息的能力 通过历史故 事更能让学 生更加贴近 历史 0%B0/122963 第 21 页 商鞅变法 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 ,增加连 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 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

44、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 和赋税, 以农业为 “本业” , 以商业为 “末业” , 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 赋税和兵徭役来源, 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 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变法 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 350 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 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 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 至咸阳, 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 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

45、田制, “开阡陌封疆” ,废 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 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 废除分封制, “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 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 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 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 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 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 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 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 加倍

46、征收户口税。 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 “异子之科” 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阅读材料,提炼有用的信 息,回答问题 1.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 做法?有什么好处? 2.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实 行了哪些改革,最终的目 的? 3.在军事方面的调整有什 么措施提高秦军的战斗 力? 4.在变法过程中,秦王如 何处理新旧势力的冲突 的?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 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 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 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 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 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 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 始;军事上,奖励军功, 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 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 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 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 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生共同整理 出商鞅变法 的内容和作 用, 同时思考 新旧势力的 斗争是不可 避免的, 认识 到改革求发 展, 改革求进 步, 设社会发 展的需要, 是 时代进步的 需要, 甚至有 时候必须付 出生命的代 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