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978347 上传时间:2020-1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学短评”知识梳理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学短评”知识梳理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写文学短评” ,高一同学初次接触文学短 评写作,可能会有些陌生,现梳理了几点关于写作文学短评的知识点,归纳了写作文学短 评的几个角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概念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 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价的文章。 它的任务,主要是分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帮助 读者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发

2、展。 高中生写文学评论,是属于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 品作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所以考试命题时,一般要求高中 生写文学评论,大都是写文学短评。 这种文学短评虽然“麻雀虽小” ,但应“五脏俱全” ,篇幅短小,它也必须是一篇 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 文,高中生写文学短评,通常是针对诗歌、散文、小说的鉴赏评论。 二、写作角度 1.作者情感、主题及表现。 作者情感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这个主题表现的怎么样,正不正确, 深不深刻,给人的启示大不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

3、旨远、 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 的情绪流转、深沉复杂的人生之思,杜甫登高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 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开门见山 、画龙点睛、卒章显 志 、以小见大) 。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 居用白描手法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而 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2.作品的形象。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4、,即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前后照应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

5、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反问、设问等修辞格 (积极修辞)和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讽刺幽默、朴素自然、含蓄委婉、生动活泼、诗意 美、立体感强(消极修辞)等语言特色。 4.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6、;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 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5.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主要可从下列三方面入手: 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 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 等; 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 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其实,文学短评类似于文学鉴赏,同学们从鉴赏的角度入手,鉴赏的内容就是文学短 评的内容,在写作

7、时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就行。 三、写作方法看好处,说门道 首先,读懂作品,揣摩文本。这是写好文学短评的关键。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 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 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然后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 其次,选准角度,关注细节。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 们的思考,写短评时一定要聚焦,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角度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 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跌宕起伏的情绪

8、流转、深沉复杂的人生之思,杜甫登高 中蕴含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对音乐的传神描写,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作为小角度加以评论。 而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主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比如茹志娟百合花中“撒满 白色百合花” 的被子, 小通讯员衣服上被撕开的口子等细节反复出现, 就可以作为切入口, 分析这些细节对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 考试时写文学短评,要想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 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内容熟悉容易写作的题目,善于 聚焦,从“小处”切入。 第三, 有叙有议,有机融合。在文学短评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

9、的复述、介绍或 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论两方面,也就是说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 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 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论,则是作者通过分析 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叙”与 “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 “叙”是为“议”服务的; “析” 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 “析”是为“评”服务的。叙议有机融合, 才能将见解表达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比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善用白描” ,就可以从景物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方面 找出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讲清楚作

10、者是怎么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再 比如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的风格 “豪放” , 我们可以从景物的 “豪放” 、 情感的 “豪放” 、 人物的“豪放”等几个方面找出相关的词句进行分析,分析明白景物是雄浑壮丽的,人物 是豪迈从容的,情感是大气磅礴的。 写作误区: 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 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文章的阅读理解 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选 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 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 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 对策:

11、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 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 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 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 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 把握原文主要观点, 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一篇文 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 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 。 围绕一个核心问题, 抓住 12 个要点即可, 集中笔墨, 定点鉴赏, 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

12、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 误区四:另起炉灶,文不对题 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却写成赏析艺术表 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为了避免此类严重 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写作中紧扣文题,不枝 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做引用时,内容应全部出自原文;作议论时,不 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教科书上 的大道理。 误区五:引用过多,叙述过细 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鉴赏文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合,但这 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 、 “

13、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引用不可过多,叙述 不宜过细。引用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 自己语言的一部分” ,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的方法,不必拓展。 误区六:滥用术语,乱贴标签 对策: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赏析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全必要 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术语的使用错误 与混乱, 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 牢牢把握住一点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体分析上。 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 “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作品

14、只 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 “文学评论”关键在于评价作品本身的优 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 范文展示: 琵琶行文学短评琵琶行文学短评 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这 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 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 。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 ,写琵琶女的出场。首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 ,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 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

15、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 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 “无管 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 “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 ,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 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 发” ,要“寻声暗问弹者谁” “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 “无管弦” “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 “寻声” “暗问” “移船” ,直到“邀相见” ,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

16、千呼万唤”了。但“邀 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这并不是她在 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 呼万唤始出来” ,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 ,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 抓住这一点, 用 “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 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 ,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 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 ”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

17、 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 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 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 ,既用 “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 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 “嘈嘈切切错杂弹” ,已 经再现了“如急雨” “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 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 令人眼花缭乱, 耳不暇接。 旋律继续变化, 出现了先 “滑” 后“涩”的两种意境。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

18、语花底” ,视觉形 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 之声, 悲抑哽塞, 而这种声音又好象 “泉流冰下” , 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 ,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 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 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 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 ,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 , 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 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

19、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 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 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 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 “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 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 “插弦中” , “整顿衣裳” “起” “敛容”等一系列 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20、“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 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 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 病浔阳城”的那个“我” ,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 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 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

21、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 啼妆泪红阑干” 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 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 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 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 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登高文学短评(一) 登高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唐

22、朝最经典的七言律诗之一,其中一大原因便是诗人能 巧妙地选择意象。 这首诗借重阳节登高一事,叙述了杜甫长期漂泊、老病孤愁、思念家人的晚年生活, 为表达情感所选的意象丰富多样、耐人寻味。全诗视角即诗人登高望远的视角。 “站得高, 看得远” ,重阳登高,俯瞰大地,本应是心旷神怡的,作者却把它写成了悲中有愁,壮志难 酬的。这其中,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联“猿啸哀” 、 “鸟飞回” ,诗人摘取猿鸟的意象,听感上是怪异、悲哀的,视觉上是 孤寂、冷落的。这与作者此时的身世非常匹配:老病缠身、与家人分隔,登高而不见亲友, 欲喜却心生忧愁。境遇不同,眼前能看到的便和常人不同了。诗中的所见所闻,都暗

23、含着 诗人所感。 再比如“落木” ,作者将自己比喻为落叶,在垂暮之年萧萧地落下,有谁能注意到呢? 无论怎样的人生,最终不过是在如长江滚滚而流的历史长河中被冲蚀掉罢了。 “落木” “长 江”两者一小一大,一弱一强,诗人简单的对比,似乎蕴含着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也是对于自己惨状的一种解脱。人生短暂渺小,自然永恒不逝,作者在此的思考,给全诗 增添了慷慨激昂的意境,描写震撼、扣人心弦。 登高这首诗作为律诗,对仗、押韵有严格的要求,而诗人此篇,能够在律诗的限 制下自由发挥,所取意象与情感浑然一体,达到了唐朝律诗高度的顶峰,具有很高的艺术 鉴赏价值。 登高文学短评(二) 这首诗只有短短八句话,却写表

24、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复杂情感。 首先,此诗中有许多的妙字佳句。此诗中,句句皆对仗,字字皆有律。明人胡应麟 盛誉其为“旷达之作” ,更说此诗是“古今七言律第一” 。比如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清沙白鸟飞回” ,运用意象的叠加,便将一幅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描绘了 出来。再比如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仅仅 14 个字,就把地之远、时 之凄惨、久旅、羁旅、迟暮、衰疾、无亲朋和高迥处八层意境展现在我们眼前,表现了诗 人在萧条的秋季,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 其次, 此诗善于通过情景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意象意境。 比如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一

25、句,从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的不同角度对凄冷的秋景和气势磅礴 的长江进行了描写,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激荡的心情:落叶和秋天的长江一 起翻涌,让人不由得感叹人生迟暮,长叹人类的短暂与渺小,自然的永恒而不可逆转,抒 发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 再次,这首诗也非常讲究律诗的章法。首联破题,向我们展示了肃杀萧瑟的秋景图。 颔联,承题展开,写登高之所见。颈联,深化情感,写出了诗人悲秋作客、多病登台的孤 苦之愁。尾联紧承上联,感叹自己两鬓繁霜、年华已逝,却还事业未成,因病停酒,无限 愁绪无从排解,总结全诗。真不愧为唐诗第一律!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与现实 这是一首记梦诗,作者用夸张浪漫的手法描写了自

26、己“梦游天姥”时的梦幻意境,所 展现出的是满满的恢宏气魄和豪放的激情。字里行间无不讲述着诗人对现实黑暗的不满, 对权贵势力的漠视,讲述着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苟合于世的悲声。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这座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在诗人笔下高耸云天, 直插云际。由此,诗人之梦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正是对美好生活的 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开启了“梦游天姥”之旅。 天姥山如诗如画、 美妙绝伦的奇景就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仙界, 是没有世俗肮脏的净土。 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怎不叫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得以“半壁见海日,空 中闻天鸡” 。这是梦吗?红日在半山腰悬挂,天鸡在晴空中啼鸣,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 倚石忽已暝。 ”浪漫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真乃神仙世界也,诗人也是醉了,不知路往何 处去了。 虚幻的梦境其实是诗人现实的写照, 接下来的梦境曲曲折折, 有如诗人的一生。 “熊 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兮生烟。 ”在这里,层巅在战栗,深林在悸动,青云、烟、水皆阴 霾,世界瞬间恐怖阴森起来,要下雨了!浪漫抒情意蕴深远。继而“列缺霹雳日 月照耀金银台” ,通往神仙洞府之门打开了,多么的灿烂辉煌,金银楼阁金碧辉煌!如此美 景,诗人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知识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