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515课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宜昌市宜昌市2727中中彭艳琼彭艳琼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第1515课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组合小组合作作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一、在纸发明之前曾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一、在纸发明之前曾用过哪些书写材料?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Tag内容描述:
1、1 第第 15 课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知道张仲景和活脱的主要成就。
2、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陶器 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丝帛 石壁石壁 古代书写古代书写材料材料。
3、第十五课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16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 东方朔上书汉武帝 西汉时有一位叫东方朔的大文学西汉时有一位叫东方朔的大文学 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了一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了一 奏本,这个。
4、第第 1515 课课 两汉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识记东汉时期医学成就及地位, 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 情况。情况。 2 2、过程与方法、过程。
5、第第1515课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宜昌市宜昌市2727中中 彭艳琼彭艳琼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第1515课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组合小组合作作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 一、在纸发明之前曾用过哪些书写材料?一、在纸发明之前曾用过哪些书写材料? 二、造纸技术是谁改进的?他是怎样改进的?二、造纸技术是谁改进的。
6、西汉的文学家 东方朔要向汉 武帝上奏本, 东方朔的奏本 用了三千片竹 简,需要两个 人才能抬动。 第第15课课 商朝的书写材料兽骨和龟甲商朝的书写材料兽骨和龟甲 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商周的书写材料青铜器商周的书写材料青铜器 石壁也是一种书写材料石壁也是一种书写材料 竹木简竹木简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随着文化的发展,读随着文化的发展,读 书、写字对书写材料书、写字对书写材料 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我们的祖先又是怎么我们的祖先又是怎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解。
7、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东方朔上书汉武帝,西汉时有一位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了一奏本,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上图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得到解决?,一 造纸术的发明,1 背景: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而帛价格昂贵。,2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一 造纸术的发明,3 造纸术的改进:东汉蔡。
8、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小故事,【学习目标】,1、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理解造纸术的意义。 2、了解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3、识记史记的作者和内容,分析其地位和价值。 4、理解道家产生和佛教传入。
9、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优质课教学课件,导入新课,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啊!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学习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 2.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