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检测卷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工作者通过某种研究方法得出了“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 代表”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是( A ) A研究化石 B肉眼观察 C经验推断 D走访了解 2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B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黍的种植 3 礼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 的什么制度( D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4(201
2、9 黑龙江齐齐哈尔)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 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 朝的事件?( 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据左传记载周王“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下面对 材料中“以藩屏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D ) A奖赏功臣 B加强与王族之间的交流 C削弱王族的权力 D巩固周朝统治 6一位同学收集了铁农具的出现 勾践剑与夫差矛 商鞅铜方量 围魏救赵示意 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A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吴越两国的争霸 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 D江南地区的开发 7著名史
3、学家傅乐成先生认为:秦国举国上下都以对外战争为主要出路,倾力向外发 展,自然战无不胜。这是因为秦国( D ) A鼓励农业生产 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8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 为开放的时代, 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下面最能反映这一状 况的史实是( C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佛教传入中国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D西学传入中国 9(2019 广西玉林)下图反映的史实出现于( B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晋 10历史课上同学们正在讨论,内容涉及“汉高祖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文帝、景帝
4、多次减免田租赋役”“文帝不修宫室苑囿”“文景时期废除伤残肢体的肉刑”等。 由此可以 判断同学们正在讨论内容的主题是( B ) A西汉初年的社会经济发展 B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C西汉初年的宫廷建筑 D西汉初年的刑罚 11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 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B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 12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衰”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D ) A开始建立刘秀公元 25 年称帝 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促进发展 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
5、交替专权 D沉重打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13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所起的相同作用是( D ) 促进了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帮助 西域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A B C D 14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 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 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B ) A班超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 B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C丝绸之路向内地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D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到达美洲 15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 “它对后来西方
6、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 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与该项发明相关的是( A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6对如图所示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的战役是( D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7 (2019 山东德州)历史活动中, 老师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 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B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8唐代白居易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
7、 不忆江南?”我国古代大规模开发江南是在( B ) A东汉末期 B东晋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19(2019 山东聊城)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 氏四人为官,并命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D )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 化 20 (2019 湖南怀化)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 下第一行书”的是( B ) A 女史箴图 B 兰亭集序 C 洛神赋图 D 水经注 二、非选择题(21 题 19 分,22 题 15 分,23 题 16 分,共 50 分) 21改革
8、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 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怀揣梦想,锐意进取,居安思危,方得永久。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 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 完成了从地理空间 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 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 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 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
9、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 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关键措施?(6 分) 商鞅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或奖励军功)。承 认土地私有(或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请说出材料二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 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5 分) 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丞相。 (3)材料三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汉武帝为实现“从地 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材料三可见中国历史发展 的趋势是什么?(4
10、 分) 秦始皇(或秦王嬴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是大势所趋。 (4)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 请分别说出一个导致国家兴和亡的皇帝的名称。(2 分) 国兴大禹、商汤、汉景帝、汉文帝、汉武帝等;国亡夏桀、商纣王、秦二世等。 (5)综合以上材料,请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2 分) 改革措施要正确,要善于创新;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得民 心者得天下等(开放性问题,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人类不懈的 追求,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
11、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你见过微笑俑吗?在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上展出了很多面带微笑的陶 俑,也许正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深深刻画在所有人的面孔上。 材料三 自东汉末年以来, 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 们视为畏途的南方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 三吴 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 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 江南经济区。 (1)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三反 映了战国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4 分) 铁农具
12、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皇帝采取的什么经济政策?采取这一政策是因为它吸取 了什么教训?这一政策符合哪个学派的思想?(3 分) 休养生息。秦朝因暴政而导致速亡。道家。 (3)东吴时期,孙权不仅开发了江东,还发展了海外贸易,他曾派人率船队到达了今天 我国的哪里?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哪里?(2 分) 台湾。建康。 (4)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思考“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 分)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 方社会安定、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5)综合以
13、上材料,请思考经济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 分) 和平安定的环境;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广大劳动 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人才的培养等(开放性问题,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3(2019 福建中考改编)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魏迁都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5 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 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 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
14、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 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此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太和改革”(注: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 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 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 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候, 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 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 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摘编自北京日报 (1)根据材
15、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2 分) 从平城迁到洛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6 分) 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 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意义:便 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 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根据材料二 ,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4 分) 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4)根据材料三,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4 分)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 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