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第2课时 与妻书.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033753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第2课时 与妻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第2课时 与妻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第2课时 与妻书.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第2课时 与妻书.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第2课时 与妻书.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 与妻书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 福州)人。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 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 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禀父 书与妻书。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 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 即1911年4月24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 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

2、上的。 本文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 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1.读准字音 加点字 读 音 加点字 读 音 眷 属 ju n 如晤 w 能彀 u 双栖 q 恸 哭 tn 搁 笔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2.通假字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彀”同“够”。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俗同“廿”,意义:二十。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3.一词多义 (1)其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代词,他们) 汝其勿悲(副词,希望) 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 (2)与 与妻书(动词,给)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跟) 为吾

3、与汝双栖之所(连词,和) (3)是 吾亦望其言是实(动词,表判断) 是吾不是处(代词,这) 虽不谓吾言为是(形容词,对,正确)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4.词类活用 (1)汝幸而偶 我(名词用作动词,婚配,嫁给) (2)瓜 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 (3)当尽 吾意为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4)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5.古今异义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幸福。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 宿、 医疗等)的照顾。 (2)汝可以模拟 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4、。 作者简 介 作品背 景 知识整 合 6.文化常识 司马春衫:即“司马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其长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 诗句。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与 妻 书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发了个人 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人之爱要服从于革命需要的 观点,表现了革命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 人幸福的崇高精神。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5、究 文白对 译 【任务一】感知文章内容 1.作者挚爱着自己的妻子,又诀别妻子就义。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黑暗现实冷酷无情,国之不存,何以有家;破镜难圆,生 离痛于死别;天下人生离死别,自己不忍心不救。所以,作者忍 痛割舍对妻子的爱而勇于就义。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2.作者在抒写“吾至爱汝”的感情时,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作用 分别是什么? 提示:作者追忆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 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 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 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6、,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承 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 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微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 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3.请分析与妻书中林觉民的人物形象。 提示:大丈夫国之情怀。一个“为天下人”,一个“谋永福” 已将他的凛然正义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自己将要奔赴战场,即使 自己将要与妻儿阴阳永隔,他心中依旧坚定地认为“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可以为全国同胞“谋永福”。正是他的信念支撑着 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英勇就义。 小男人家之念想。书信中

7、只是撷取了四个他们的生活片 段关于夫妻谁先死的争论;初婚时在“双栖之所”的甜蜜生 活;六七年前“逃家复归”之事;前十余日回家“呼酒买醉”的情 景,但是林觉民对妻子深沉的爱是“不能以寸管形容”的,他把对 妻子的思念之情,说得淋漓尽致,令人柔肠寸断。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任务三】领悟人物情感 4.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提示:作者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 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 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 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

8、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 的感情,也就无法衬托他舍生捐躯之高尚情操。与妻书所 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 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 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任务四】赏析表达技巧 5.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春衫”“骨化 石”“独善其身”这几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司马春衫”应为“司马青衫”。白居易被贬至江 州,其琵琶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句,表 达了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林觉民用“司马青衫”

9、的典故,表达 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骨化石”古代传说, 有一女子天天登高望夫还家,久而久之,化成石头,后人称之为 “望夫石”。事见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林觉民用“骨化石” 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 善自己的操守,此处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林觉民说自 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 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 篇幅陈说儿女私

10、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提示:观点一: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岂能只是儿女私情? 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 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 子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私情,一方面削 弱了他对祖国、人民爱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显得他优柔寡断,顾虑 重重。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 观点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 一位革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的革命热情 会有多浓烈。

11、在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 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 的高尚人格、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可以说,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 士!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12、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13、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正反对比论证 将秦国历史上的四位明君任用客卿使秦国富强与现今秦王逐客对 比;将现今秦王重物(声色珠玉)与轻人对比;将任用客卿之利与逐 客之害对比。李斯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过”之所在,让秦王认识

14、 到逐客的危害性,论证鲜明有力,无懈可击。 思维导 图 文章主 旨 文本研 读 多维探 究 文白对 译 技法迁 移 迁移练笔请围绕“君子当为有用之器”的观点,运用正反对比论 证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示例君子当为有用之器。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它教育人们要努力学习,像 雕刻玉器一样打磨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用之器。可见,将“成器” 作为成长目标,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引导和激励作用。三国东 吴大将吕蒙,自幼家贫,渴望凭借战功博取富贵而疏于读书,所以 果敢有胆却学识浅薄,被人戏称为“吴下阿蒙”。后来,他听从孙 权的劝导,坚持每天从繁忙的军务中抽出

15、时间,努力读书学习,学 问大增。此后吕蒙与学识渊博的鲁肃交谈,鲁肃惊叹他学识变化 之大,“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则傲然对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生活中,我们对自己成器的强烈愿望使得我们熠熠生 辉。与此相比,方仲永少时聪慧,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的故事恰恰告 诉我们,有天赋而不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只会将天赋消耗殆尽, 抱憾终生。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断句题六大凭借是基础,洞悉异同去排除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 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 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文言文断句, 传统上称之

16、为“句读”。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来看,断句题有两 种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主观断句题。相对而言,客观选择 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无论哪种题型,均应掌握“断句六大凭 借”。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因此最后专门重点 讲解客观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六大凭借助你巧断句 1.凭借名(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 文断句。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 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 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

17、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 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 提名不提姓。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 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中的“哙曰” 就不再提姓。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2.凭借对话(引文)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 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给出 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 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试题中这种情况 并不多,但在关键时有助于提高答题效率。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3.凭借虚

18、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虚词就成了明辨句读的重要的标志,尤 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 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 词: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 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 今、凡、且、窃、请、敬 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 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 而、俄而 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 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 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

19、曷、奚、盍、焉、孰、 孰与、何如、奈何 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 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 于是、岂、岂非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 保持完整,不能断开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 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4.凭借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 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 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 “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 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 到省略

20、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先补出省略部分,然后才能正 确断句。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5.凭借对称结构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意思成正反对比,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6.凭借修辞断句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对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 点进行断句。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 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 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

21、儿深中 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 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 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有删改)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22、/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 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答案:D 解析:“时然后言”和“所继叔父”之间应该断开。“时然后言” 的意思是“遇事想好后才发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的意思 是“过继家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名”。据此可排除B项和C项。 “此儿深中夙敏”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敏”后也应断开,据此 再排除A项,可以得出答案。 知识阐 释 技法攻 略 例题展 示 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从叔 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 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 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却端庄谨慎,遇事想好后才发言。过继家 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而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 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 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嗣父产业却很丰盈, 他却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 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本家子侄谢灵运、谢 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数学 > 人教A版(2019) > 必修第二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2021年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第2课时 与妻书.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