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推荐01论语十二章(基础版)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 ,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 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A.就有道 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 远 D.朝闻道 ,夕死可矣 3.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知者不惑 D.未成一篑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史 B
2、.请事 斯语矣 C.非礼 勿视 D.敏 于事而慎于言 5.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 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总称“四书五经”。 二、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
3、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论语季氏)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6. “色难”一句中的“色”有两种理解,一为“父母的脸色”;一为“孝子的脸色”。结合文意,你认为哪种理解最恰当并翻译 该句。 7. 概括上述语段中孔子对“礼”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 8.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4、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 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 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四、情景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 (2)论语学而 中, 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 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_, _。 (3) 论语里仁中,“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
5、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4) 增广贤文有言“知彼知己,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_,_”所讲的道理相 似。 作业推荐01论语十二章(基础版)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 ,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 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 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
6、项,“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敏”意思是“奋勉”“勤勉”。 故选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A.就有道 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 远 D.朝闻道 ,夕死可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结合所给句子具体分析。例句“师者,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中“道”用在动词“传”后面,在这里是名词,解释为“道理”, A 项,“就有道而正焉”这句话的意思是“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
7、为“道德”; B 项,“策之不以其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 鞭策它(指千里马)不用正确的方法”,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方法、 途径”; C 项,“任重而道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 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在这句话中“道”是名词,解释为“路程”; D 项,“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道”是名词,解释为“道理”。 故选 D。 3.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知者不惑 D.未成一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判断通假字的能力。 C 项,“知”通“智”。 故选 C。 【点睛】 4.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史 B.请事 斯语矣 C.非礼 勿视 D.敏 于事而慎于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古今异义。 A 项,史:古义,浮夸;今义,历史。 B 项,事:古义,实践;今义,事情。 C 项,礼:古今同义,礼教、礼法。 D 项,敏:古义,勤勉;今义,敏捷、聪敏。 故选 C。 【点睛】 5.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
9、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 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总称“四书五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本题重点考查对论语 有关知识的把握情况。 B 项,“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错误,选项说反了,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故选 B。 二、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
10、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论语季氏)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6. “色难”一句中的“色”有两种理解,一为“父母的脸色”;一为“孝子的脸色”。结合文意,你认为哪种理解最恰当并翻译 该句。 7. 概括上述语段中孔子对“礼”的理解。 【答案】6. “父母的脸色”(孝子)承顺父母的脸色是困难的
11、。“儿子的脸色”孝子(在侍奉父母时)总是保持和颜悦 色是困难的。 7. 概括: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遵循礼义,不应只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要发自内心,讲究诚 意。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以及文言文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论语之类的经典名著首要的是会翻译,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而领悟主 旨、 思想、 感情、 态度、 价值观等等。 题干为: “色难”一句中的“色”有两种理解, 一为“父母的脸色”; 一为“孝子的脸色”。 结合文意,你认为哪种理解最恰当并翻译该句。从题干“结合文意,你认为哪种理解最恰当”看来这是一道综合考查题,需要个 性化阅读、创新思
12、考、探究能力。 此题具有开放性,但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最”字,也就是说只能答我认为“父母的脸色”(前者)理解最恰当,或者我认为“孝 子的脸色”(后者)最恰当,绝不能选择两可之间,即辩证地说。 另外就是注意“结合文意”这个要求,千万别跳脱开文句联系生活自主理解,道理或许对,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等于白忙活。认 为“儿子的脸色”,理由当然是孝子(在侍奉父母时)总是保持和颜悦色是困难的,答到此处还不够,一定要举出文中的内容加 以佐证,比如论语为政中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意为“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 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孔子采
13、用的反问法,答题时应该加以明确,用肯定 的句式来表达,即孔子的意思是孝子好做,但难当,做是体力,供养吃穿,难在一颗真诚的心,难在态度,正所谓喜怒形于色, 若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事必然呈现在脸色神情上。若答前者,即“父母的脸色”(孝子)承顺父母的脸色是困难的。就该扣应 到不仅“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还要让父母满意,也就是真正的孝顺是做了能得父母的欢心,否 则即便做了也是无用功,算不上真孝顺,所以前者最难的,真正的顺最大的孝是让父母露出笑脸来,这是最难的。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准确译文为基础,进而照应题干要求加以归纳概括。提取信息要全面,整合信
14、息要精炼准 确。题干为:概括上述语段中孔子对“礼”的理解。 (1)答案“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源自“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答案“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源自 “不学礼,无以立”。 (3)答案“遵循礼义,不应只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要发自内心,讲究诚意”源自“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点睛】 翻译论语中的句子,有一定难度,首先是距离当地代比较远,另外就是言简义丰,除了逐字推敲还要运用猜想能力,直译困 难时,就得借助考生自己联系古今常识加以推断了。准确翻译,力求不遗漏信息,不曲解原意,唯此才能完成题干要求,具体
15、而 言属于概括所给文字的内容主旨或观点态度,结合选文信息加以理解分析,然后归纳整合即可。2018 年北京高考考纲公布, 论 语正式加盟高考。 论语加入后,课外名著高考考查数量将由 6 本增至 7 本。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力求全面复习,熟悉文本内容 后一定程度上会提升答题速度,并有助于稳定心态。 参考译文 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 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 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
16、教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 不要去做。 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堂上,孔鲤正好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问道:“学礼了吗?”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 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孔鲤就回去学礼了。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 ,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 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三、语言表达 8.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
17、贡献的,但应指出,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 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 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 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 而是各有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四、情景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8、(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 (2)论语学而 中, 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 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_, _。 (3) 论语里仁中,“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4) 增广贤文有言“知彼知己,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_,_”所讲的道理相 似。 【答案】 (1). (1)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任重而道远 (3). (2)人而不仁 (4). 如礼何 (5). (3)朝闻道 (6). 夕死可矣 (7). (4)己所不欲 (8). 勿施于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 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弘毅、仁、夕、勿、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