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作业推荐》-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038052 上传时间:2021-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作业推荐》-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作业推荐》-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作业推荐》-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作业推荐》-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作业推荐》-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业推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盐碱 (jin) 涝 洼窝(l o) 瘟 神(wn) 脱坯 (p) B.饲 养(s ) 屹 立(y ) 淤 塞(y) 慷慨 (ki) C.涵闸 (zh ) 佯 装(xi ng) 渍 死(z ) 噙 着泪(q n) D.窟窿 (klong) 麦穗 (su ) 踮 着脚(din) 灌溉 (g i)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 察看水情。_;_;_;_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

2、亲切啊! 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 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 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 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 的危困之局。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从政要到平 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 的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3、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 在新中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 ,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 之梁肉也。”西方哲人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与修养比作人的精 神食粮。法律、准则等都是药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 立人。立人之道,首在立德。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 仰;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言,

4、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 3. 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排比、引用、对偶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与伦比 风起云涌 闪耀 模范 B.旷古未有 风起云涌 闪动 楷模 C.旷古未有 风雨飘摇 闪耀 楷模 D.无与伦比 风雨飘摇 闪动 模范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B.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

5、投入到救亡图存。 C.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战斗中。 D.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二、现代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 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

6、,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 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 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 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已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 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

7、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 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 1 月 9 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 9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 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自 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

8、7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 年 12 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 年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 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 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 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 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

9、上世纪 90 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 20 余年间,这 一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被广泛使用。近年来,ACT 年采购量在 3 亿人份以上。 2015 年世界疟疾报告 显示: 从 2000 年到 2015 年, 由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 挽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找她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正躺在沙发上打电话。这个世界瞩目的老太太卷着裤腿, 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绿色对襟汗衫。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亮着金色灯光的大楼,这个躲藏在胡同里

10、的小区 却似乎从未离媒体如此近过。从早上开始,屠呦呦的小区停满了车,保安知道小区里有个科学家得了个奖,是“什么第一”,但 对这个叫屠呦呦的老人没有什么印象。 屠呦呦参加的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 项目”,是在战争背景下开展的。1964 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 严重减员。“这个事比打仗死伤还要高”,屠呦呦回忆,双方都开始寻求治疗疟疾的全新药物。越方向中国求助,屠呦呦加入了 科研项目。 “交给你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85 岁的老人倚在沙发上, 平静地说起 20 世纪 60 年代的事情。屠呦呦被派去海南岛,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老伴

11、儿李廷钊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 没有人比李廷钊更了解这个粗线条的科学家。她不太会做家务,买菜做饭都要丈夫帮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开会,她想在中 途停靠的时候下车走走,竟然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别人还以为我有生活秘书,他就是我的秘书。”屠呦呦眯眼笑 着看着老伴儿。 近半个世纪前,屠呦呦从我国古人将青蒿泡水绞汁的记载中获取灵感,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将 原来用作溶液的水替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后,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李廷钊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 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 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

12、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 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85 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所以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一点。” (选自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6.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 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是一个粗心的人,一切都

13、需要丈夫帮忙,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丈夫李廷钊的帮助,或许就没有屠呦呦的获奖。 D.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7. 下列对材料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语言美,文章语言优美舒缓,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平实质朴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三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

14、彰显优秀科学工作者的本色。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越战争中,美国与越南都深受疟疾的困扰,因疟疾导致严重减员。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动支援越南,成立研发抗疟疾药物的 “523 项目”。 B.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 此挽救了无数生命。 C.当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时,屠呦呦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对研究青蒿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屠呦呦像无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在成功的道路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捧得大奖,是国人的

15、荣耀,更是 对学人的鞭策。 9. 材料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0.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不可否认,袁隆平靠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功绩不容抹杀。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 此。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 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_,然而

16、,在“建立自我、 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 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12.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彰显我校厚重人文的独特韵味、充满活力的时代内涵,打算由团委主办,语文组联合承揽“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征文活 动。 稿件要求突出描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来稿达到较高水平,将陆续在XXXX校刊上发表,并给一定的 物质奖励,价钱为每千字 20 元。 投稿截至时间为 X 年 X 月 X 日。活动结束后抽空

17、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全校通报表扬。 作业推荐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盐碱 (jin) 涝 洼窝(l o) 瘟 神(wn) 脱坯 (p) B.饲 养(s ) 屹 立(y ) 淤 塞(y) 慷慨 (ki) C.涵闸 (zh ) 佯 装(xi ng) 渍 死(z ) 噙 着泪(q n) D.窟窿 (klong) 麦穗 (su ) 踮 着脚(din) 灌溉 (g i)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 依照“据义定音,音

18、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 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项,“涝”应读作“l o”; C 项,“佯”应读作“y ng” ; D 项,“踮”应读作“din”。 故选 B。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 察看水情。_;_;_;_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 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 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

19、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 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 用。 是对人物精神、理论层面的阐释,其余三项都是对人物具体行为的概括,对其余三句具有领起作用,排除 A。中的“带 领”“激发精神”,分别对应的“号召”与的“发

20、现精神”,因此应在前,可确定答案为 C项。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 的危困之局。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从政要到平 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 的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 在新中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 ,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 之梁肉也。”

21、西方哲人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与修养比作人的精 神食粮。法律、准则等都是药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 立人。立人之道,首在立德。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 仰;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 3. 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22、D.排比、引用、对偶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与伦比 风起云涌 闪耀 模范 B.旷古未有 风起云涌 闪动 楷模 C.旷古未有 风雨飘摇 闪耀 楷模 D.无与伦比 风雨飘摇 闪动 模范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B.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 C.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战斗中。 D.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 【答案】3. D 4.

23、 C 5. D 【解析】 【分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考修辞的特点,然后结合语段分析判断。常考修辞包括比喻、 比拟、夸张、借代、排比等。 文段中“这个德是人生磨砺”等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中论证“德的重要性”“德是什么”时均使用了引用的修 辞手法;“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等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运用夸张、借代、比拟的修辞手法。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 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

24、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 无与伦比, 没有能比得上的 (多含褒义) ; 旷古未有, 自古以来都没有过。 这里说的是近代以来中国遇到的“危困之局”, 应用“旷古未有”。 第二处,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这里说的是“旧 中国”的形势,应用“风雨飘摇”。 第三处,闪动,不稳定地抖动;闪耀,闪烁,光彩耀眼。这里说的是雷锋、焦裕禄等在道德星空图上光彩夺目,应用“闪耀”。 第四处,模范,值得学习的、作为榜样的人,可以作为榜样的,值得学习的;楷模,榜样,模范。根据语境,这两个词均可 使用。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

25、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 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文中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有节操的仁人志士”重复赘余,可删去“有节操的”:二是成分残缺,可在“救亡图存”后加 上“的历史洪流中”等。 A、C 两项,没有改正第一处错误; B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 只有 D项全部修改正确。 故选 D。 二、现代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

26、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 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 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 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 研任务,她却

27、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已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 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 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28、,有删改)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 1 月 9 日电 (记者陈芳、 余晓洁) 9 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 86 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自 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 年 12 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 年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 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

29、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 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 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 20 余年间,这 一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被广泛使用。近年来,ACT 年采购量在 3 亿人份以上。 2015 年世界疟疾报告 显示: 从 2000 年到 201

30、5 年, 由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 挽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找她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正躺在沙发上打电话。这个世界瞩目的老太太卷着裤腿, 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绿色对襟汗衫。尽管站在小区里一抬头就能看到人民日报社亮着金色灯光的大楼,这个躲藏在胡同里的小区 却似乎从未离媒体如此近过。从早上开始,屠呦呦的小区停满了车,保安知道小区里有个科学家得了个奖,是“什么第一”,但 对这个叫屠呦呦的老人没有什么印象。 屠呦呦参加的研发抗疟疾药物的“523 项目”,是在战争背景下开展的。1964 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

31、方都因疟疾造成 严重减员。“这个事比打仗死伤还要高”,屠呦呦回忆,双方都开始寻求治疗疟疾的全新药物。越方向中国求助,屠呦呦加入了 科研项目。 “交给你任务,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85 岁的老人倚在沙发上, 平静地说起 20 世纪 60 年代的事情。屠呦呦被派去海南岛,在苏联学过冶金的老伴儿李廷钊被派去云南的五七干校。 没有人比李廷钊更了解这个粗线条的科学家。她不太会做家务,买菜做饭都要丈夫帮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开会,她想在中 途停靠的时候下车走走,竟然忘了按时上车,被落在了站台上。“别人还以为我有生活秘书,他就是我的秘书。”屠呦呦眯眼笑 着看着

32、老伴儿。 近半个世纪前,屠呦呦从我国古人将青蒿泡水绞汁的记载中获取灵感,意识到高温煮沸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将 原来用作溶液的水替换为沸点较低的乙醚后,获得了更有效果的提取物。李廷钊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 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了中毒性肝炎。 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提及此事,老伴儿李廷钊插嘴 道:“人家抗美援朝还志愿牺牲呢,吃药算什么?”“当时动物试验过了,药走不出去,发病季节就过了,那就耽误一年。”85 岁的屠呦呦平静地说,“所以那时候也不考虑荣誉不荣誉,我觉得荣誉本身就是一个责任。荣誉越多,你的责任就更多

33、一点。” (选自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6.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 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是一个粗心的人,一切都需要丈夫帮忙,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丈夫李廷钊的帮助,或许就没有屠呦呦的获奖。 D.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7. 下列对材料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语言美,文

34、章语言优美舒缓,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平实质朴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三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彰显优秀科学工作者的本色。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越战争中,美国与越南都深受疟疾的困扰,因疟疾导致严重减员。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动支援越南,成立研发抗疟疾药物的 “523 项目”。 B.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

35、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 此挽救了无数生命。 C.当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时,屠呦呦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对研究青蒿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屠呦呦像无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一样,在成功的道路上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捧得大奖,是国人的荣耀,更是 对学人的鞭策。 9. 材料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0.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6. A 7. D 8. A 9. 本段叙写了屠呦呦的穿着、语言以及保安对老人无印象等,正面描写与侧面

36、描写相结合,刻画了屠呦呦随意、淡然、默默无 闻的形象特征。与她获得的殊荣形成对比,突出她淡泊名利的品格。为后文写她埋头苦干、潜心钻研作铺垫。 10. 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到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 领域卓有建树。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 ACT 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 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37、,如“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 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错误,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的爱国情怀; C项,“一切都需要丈夫帮忙”中“一切”的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三只是说“她不太会做家务,买菜做饭都要丈夫帮忙”; D项,“三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错误,第二、三则材料没有提到屠呦呦获得诺贝 尔奖的意义,且直接写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写作

38、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分析每个选项,明确考查的具体方向,再结合文本辨析正误。 D项,“材料三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再现了屠呦呦获奖前的埋头苦干”错误,从材料三来看,在写屠呦呦获 奖前的埋头苦干时,并没有运用肖像、动作等描写手法,主要运用语言描写。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 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 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中国主动支援越南”错误,由

39、材料三中的“1964 年,美国出兵越南后,越美双方都因疟疾造成严重减员越方向中国 求助,屠呦呦加入了科研项目”可知,中国并未主动支援越南,而是应越南请求。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材料三第一段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第一段设题,然后回顾作品首段的通常作用,再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答。 解答首段作用类的题目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分析。内容上:概括该段的内容;分析该段表达的情感、观点;分析该段刻画的 人物形象、心理等。结构上:首段一般有点题(照应题目) 、引出话题、引出下文、点明主旨、总

40、领下文的作用,还有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的兴趣,交代故事起因、背景、缘由、时间、地点,为后文作铺垫等作用。 就材料三来说,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一段写屠呦呦的穿着举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正躺在沙发上打电话。这个世 界瞩目的老太太卷着裤腿, 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绿色对襟汗衫”, 还写到小区保安的表现“保安知道小区里有个科学家得了个奖, 是什么第一,但对这个叫屠呦呦的老人没有什么印象”,这些内容刻画了屠呦呦随意、淡然、默默无闻的形象特征,同样第 一段也交代了屠呦呦获得的成就之大影响之大“几乎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找她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这个世界瞩 目从早上开始,屠呦呦的小区停满了车什么第一”

41、,老人的形象特点和她所取得的成就形成对比,突出了她淡泊名利的 品格, ;从结构上来看,为后文写她埋头苦干、潜心钻研作铺垫。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屠呦呦获得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类原因题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然后到文中筛选出人物在获 得这一成就之前、之后的表现,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原因。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可从自身原因,和外在原因两方面考虑。自身原因可从其言行、成就等中得出,如材料 一中的“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表明屠呦呦心怀祖国。外在原因

42、应该是屠呦呦创新青蒿提取工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与贡 献等,如以青蒿素为主的复合疗法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概括即可。 三、语言表达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不可否认,袁隆平靠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功绩不容抹杀。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 此。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 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或许,_,然而,在“建立自我、

43、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_,镌刻进历史。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 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案】 (1). 回望历史 (2). 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 (3). 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具体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 首先要浏览语段, 把握语段的主要观点或中心内容, 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根据前后句的句式和句意来拟写答案。本题所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名由实美”,材料提出观点 之后按照由古至今的顺序列举事例进行证明。 第一处,前面说“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可见后面应该

44、是按照古往今来的顺序列举事例,结合“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 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这些可知,这些都是古代的事例,而且后面说“再看当代”,接着列举当代事例, 横线处句子的内容、结构应该与“再看当代”一致,故可以填写“回望历史”。 第二处,前面“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表明这些人的“名”和“实”已经结合到一起,“或许”表示猜测,再结 合后面“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可知,此处应是猜测这些人当初并没有想到留名。 第三处,前面说“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后面说“镌刻进历史”,由“口口相传”到“镌刻进历史”,这是递进关系,所 以横线处填写的

45、内容应该是介于“口口相传”和“镌刻进历史”之间,即“印在人民心上”。 12.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彰显我校厚重人文的独特韵味、充满活力的时代内涵,打算由团委主办,语文组联合承揽“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征文活 动。 稿件要求突出描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来稿达到较高水平,将陆续在XXXX校刊上发表,并给一定的 物质奖励,价钱为每千字 20 元。 投稿截至时间为 X 年 X 月 X 日。活动结束后抽空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全校通报表扬。 【答案】“打算”改为“拟”;“承揽”改为“承办”;“价钱”改

46、为“稿酬”;“截至”改为“截止”;“抽空” 改为“择日”。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 本题所给材料是征稿启事,从语体要求考虑,征稿启事应使用书面语,“打算”是口语,不得体,应改为“拟”。 “承揽”意思是接受(对方所委托的业务) ,承担。材料中说的是由团委主办,语文组联合承担举办征文活动,用“承揽”不恰当, 应改为“承办”。 “价钱”指价格,是口语,用在征文启事中不得体,应改为“稿酬”。 “截至”意思是中途的一个节点,到(某个时候) ,指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材料中说的是投稿最后期限,用“截 至”不准确,应改为“截止”。 “抽空”指抽出时间,是口语,用来指颁奖时间,不够庄重,不得体,应改为“择日”。 【点睛】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 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 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作业推荐》-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