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 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后篇巩固提升 A 组 1.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查阅了以下内容:封君与封臣、领主与农奴、城市的兴起、早期 的大学。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C.中世纪的欧洲 D.跨入近代社会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学生查阅的内容分别涉及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等级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城市自治制度 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故 C项正确。 2.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表明 ( ) A.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B.庄园法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特
2、权 C.庄园法庭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D.庄园法庭主要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知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 用,故选 C 项。 3.1011 世纪,英格兰的修道士艾尔弗里克曾说过: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商人的地位不被承认,没有被纳入这个序列中。这体现了中世纪的西欧( ) A.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构建理想社会 B.城市工商业活动冲击了教会统治 C.关注全体成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D.教会神职人员独享世俗的统治权 答案 A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僧侣是在精神上帮助求助上帝的人,骑士是从军事上保卫国家免受外敌
3、入侵的 人,农民是从物质上为人类提供食物的人,强调社会成员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构 建理想社会,故 A项正确;1011 世纪城市刚刚兴起,工商业经济非常脆弱,故 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忽 视商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关注全体成员”的说法错误,故 C 项错误;在中世纪的西欧,僧侣和骑士均 是统治阶级,故 D项错误。 4.在中世纪西欧,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 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如果封君要收回土地则容易形成战争关系。这说明( ) A.国王在名义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B.王权受到封建领主的挑战必将走向衰落 C.中世纪的西欧难以形成中
4、央集权的国家 D.王权必须依靠教权才能掌握世俗统治权 答案 A 解析在封君封臣制度下,由于多层分封的关系,各级领主只对自己的直属上级领主负责,这样国王必然 只是在名义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故 A 项正确;王权在受到封建领主挑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战 争逐步扩大王室领地,故 B项错误;中世纪西欧很多国家的王权通过战争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 中央集权的国家,故 C项错误;王权可以凭借自身力量,也可依靠城市中的市民阶层的支持来掌握世俗 统治权,故 D项错误。 5.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 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
5、要说明 ( ) A.市民阶级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权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D.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扩大了自己的疆域,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 础,因此其说明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重要政治力量,故 C项正确。 6.罗马法规定,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委弃物的原物主须有 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故如漂流物、遗失物、沉没物,其所有人并无委弃之意思,均不能适用先占”。 由此判断罗马法( ) A.法律规定存在形式主义 B.主旨在于鼓励人们开拓进取 C.注重对私有财
6、产的保护 D.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和理念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可知,罗马法虽对无主物实行“先占制度(谁先发现谁占有)”,但同时又规定原物主如 无抛弃该物的意思和事实,其他人均不能先占,体现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 C 项正确。 7.16世纪,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南部富庶地区以及军事 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 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的改革(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沙俄工商业的发展 C.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 D.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君直辖”“
7、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可知,伊凡四世的改革有利于打 击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沙俄工商业发展,故 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伊凡 四世的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没有涉及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的叙述,故 C 项错误;1547年,伊凡四 世正式加冕为沙皇,改称沙皇俄国,材料不是促进莫斯科公国的发展,故 D 项错误。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 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 当作“异端”。13 世
8、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 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1213 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 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 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 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3)中古西欧城市什么时
9、候开始兴起?分析材料三,指出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 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的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2)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 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 (3)10 世纪。影响:经济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产生了城市 文化,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B 组 1.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 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
10、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 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答案 A 解析“教皇为皇帝加冕”体现的是法兰克国王必须通过教皇为其加冕的这种君权神授的方式来巩固自 己的统治,也说明了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高于以法兰克国王为代表的世俗王权的这一社会特征,故 A 项正确。 2.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 黎、伦敦等城市争取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
11、.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为市民称颂”,这表达了市民阶层鲜明的态度,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 向,B 项符合题意;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A 项不符合题意;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在 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项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说法不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3.1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欧农村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 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 ) 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 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 D.提升了领
12、主的政治权利 答案 A 解析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 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 人身束缚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加速了 庄园的衰落瓦解,故 A项正确。农奴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并非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故 B 项错 误;手工工场的集中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现象限制了领主的政治权利,故 D项错误。 4.“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 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 断,所以该校一直
13、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 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 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 可知,材料强调中世纪的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A 项符合题意。 5.1077 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 四
14、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 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斗争,由于教皇权力影响较大,所以导致世 俗王权的屈服,这阻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 C 项正确;罗马教皇的权力并没有完全取代世俗权力, 故 A 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王权对天主教会的制衡,以及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故 B、D两项 错误。 6.
15、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 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租来的马如果被人偷走,租马的人必须按价进行赔偿,这样 租马的人与出租马匹的人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故 D 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涉及出租马匹一种 现象,不能反映查士丁尼法典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故 A项错误;出租马匹的人不一定是奴隶 主,因此不能得出保护的是奴隶主的权益,
16、故 B 项错误;题干强调的不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 C项 错误。 7.“1453年 5月 29 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 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 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 11 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是( ) A.探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 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 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答案 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453年”“君士坦丁堡”可知反映的是 1453 年拜占庭帝国灭亡。依据材料信息 “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
17、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 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可知,题干材料主要是肯定拜占庭文化的 深远影响,故 B 项符合题意。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 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 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 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
18、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 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 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 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 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 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 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
19、具”。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古代中国城市的区别。 参考答案(1)不同特征:古代西方城市世俗皇权与教权鼎立,皇权受制于教权,所以传统城市的空间结 构是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在古代中国,帝王集王权与神权于一身,世俗王权大于神权, 导致王宫建筑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地位突出,城市建筑等级性的特点明显。 (2)区别:经济上,西欧城市经济独立,古代中国城市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政治上,西欧城市政治自 由,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制;社会关系上,西欧城
20、市市民自由,古代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 制。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 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 宏伟的建筑物”等信息,从教权与皇权的关系角度分析不同特征。第(2)问,根据材料二“有独立于领地 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西欧城市经济独立,古代中国城市 经济隶属于封建经济;根据材料二“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 政官员”“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得出西欧城市政治自由,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受政府控 制;根据材料二“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得 出西欧城市市民自由,古代中国城市商业组织受政府控制。